严春燕
(江苏开放大学 商学院,南京 210000)
随着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的方式越来越便捷,人们整合信息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强,终身学习、跨界学习、碎片化学习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同时人们对知识付费的意愿和消费观也悄然发生了改变。知识付费平台得到了快速发展,刺激了知识付费产品的产出。使用书目共现系统对知识付费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CiteSpace 知识图谱对知识付费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知识付费的深入研究、实践探索和产业推进提供参考。
CiteSpace由美国德雷赛尔(Drexel) 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主要应用于科学文献数据的计量和分析,以可视化的方式识别和显示科学发展新趋势和新动态,因此,本研究借助文献分析软件 CiteSpace对知识付费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对知识付费进行作者合作网络分析、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等,以此来探寻知识付费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
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选择期刊数据库,选择“高级检索”,以主题词“知识付费”或含“付费知识”进行检索,截至 2020 年 10月,共得到文献1698篇。对所有文献进行初步筛选,首先过滤作者缺失、会议报告等信息不全的文献,再进一步剔除关键词缺失、主题明显不相关的文献,最终得到1031篇有效文献。将文献批量导出为Refworks格式,并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数据转换,生成样本数据。
近年来,我国关于知识付费的相关研究整体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为考察知识付费的研究成果,本研究统计了截至 2020 年 10月前发表的文献。从图1可知,2016年是知识付费爆发元年,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得到App”、知乎live、喜马拉雅FM知识付费节、“123知识狂欢节”等纷纷上线。自2016年以来,知识付费热度增加,知识付费研究的文献发表数量急剧上升,到2019年,知识付费研究年发文量达到了350篇。
图1 知识付费研究领域发文数量
知识付费研究的空间分布,主要从作者分布、机构分布以及期刊分布三个方面阐述。
首先,从知识付费研究的作者分布来看。通常来讲,对某一学科领域的作者进行计量分析,能够反映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和团队,从而把握该领域的研究层次和研究队伍的基本状况。一个学科领域的核心作者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由其发文量表示。关于知识付费发文量最多的是李武(8篇),根据普赖斯定律(Price Law),高产作者发文量的下限为M=
0.749*(N
)
(其中 ,M
为作者的最低发文量,N
为最高产作者的发文量),发文量最多的是8篇,计算得出M
≈2.12 ,发文2篇以上的作者即为该领域的高产作者。发文量2篇以上的作者共59位,占比15.43%,也就是发表1篇文章的作者占比为84.57%。使用CiteSpace对作者的网络合作分析,发现我国知识付费团队研究较为分散,只形成了个别团队协作研究,如以李武、赵宇翔等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其次,对核心学术机构进行研究,找出国内知识付费研究的核心学术机构。本研究统计了各个研究单位在知识付费方向发表的论文,如表1 所示,发文量在10篇及以上的机构有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发文量在5篇及以上的机构有22个,占总发文量的15.7%。我国知识付费领域的研究机构合作性并不强,只有少数机构之间存在合作关系 ,如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与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表1 1992-2020年发文数前20的单位
最后,对知识付费研究文献的来源期刊进行了统计分析。发表过知识付费研究的相关期刊共有278个,CSSCI来源期刊有62个。其中发文量较多的非核心期刊是《新媒体研究》和《新闻研究导刊》,分别为40篇和37篇;CSSCI期刊《出版广角》,共计37篇。知识付费研究来源为核心期刊还有《科技与出版》《中国出版》《图书情报工作》《探索与争鸣》《现代情报》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献占总文献的22.3%,说明关于知识付费研究的文献质量相对较高。
文献的关键词能够反映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共词( 特征词或关键词) 图谱更有利于人们分析研究热点及热点的演变。本文使用CiteSpace软件对知识付费研究文献配合突现词功能对关键词进行共词图谱分析。首先,在CiteSpace 软件中将Node Types 选为Keyword,时间设为 2016-2020 年,时间切分年代为1年,并选择关键路径算法对网络进行裁剪,以降低网络密度,凸显重要路径。运行数据后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表,表2列出了知识付费研究文献的高频关键词top20。出现频次最高的是“知识付费”,其次是“知识服务”“知识服务产品”“数字出版”“内容付费”等,在知识付费领域,这些关键词的关注度非常高。关于知识付费平台出现较高的关键词有“喜马拉雅”“知乎”“微信公众号” “得到”,可以看出以上几个平台在知识付费领域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较多相关学者针对典型平台进行研究。
表2 我国知识付费研究文献的高频关键词top20
为了进一步分析关键词所反映的研究热点,通过聚类分析来展示出研究领域的分布情况,以便迅速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前沿。使用CiteSpace进行自动聚类,得到11个聚类结果。一般使用Modularity Q和Mean Sihouette S来反映图谱绘制的效果,如果Q
大于 0.3,说明图谱网络结构合理,如果S
值大于 0.5,说明网 络的同质性是合理的,由图2可知Modularity Q=0.5549,Mean Sihouette S=0.8623,说明图谱网络结构和同质性合理。图2 1992-2020年知识付费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根据得到的11个聚类结果,以及聚类模块中的典型论文,本文对知识付费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归纳,现有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类:
(1)知识付费内涵、特点、模式、影响
知识付费与“知识产权”“数字出版”“知识经济”等聚类关键词的关系紧密相关,知识付费是在内容付费及知识共享的环境下兴起的。首先,关于知识付费的内涵、特征及现状问题方面。喻国明探索了知识付费的主要类型、形态架构与发展模式。徐敬宏、丁晓蔚等分析了知识付费的内涵、发展现状、问题与趋势;卢春天从青年群体的角度出发,采用个案访谈的方法探索了知识付费风靡的社会成因及其社会影响。其次,关于知识付费模式方面。邢小强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归纳出知识付费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主要包含价值主张、价值网络、关键活动与盈利模式;严建援通过对“得到”和“知乎”的商业运营模式进行案例分析,认为订阅型在线知识付费企业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内外部资源、 价值主张、价值网络、营销模式和盈利模式5个要素;李明德从知识付费变现角度探索了其盈利模式;李武分析了知识付费用户的付费模式。最后,知识付费对传媒、出版及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华进探索了数字出版与知识付费生态关系的建构;陈晓堂探索了数字出版转型中知识付费模式;方军指出互联网上传媒、出版、教育融合之处正形成一个新兴的产业:互联网知识服务业;张远帆从知识服务的视角研究传媒、出版和教育的融合,认为知识付费的发展与影响是深远的,对相关行业既带来了挑战又带来了机遇。
(2)以消费者为对象的知识付费研究
从知识付费消费者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关键词显著的聚类包括聚类 6“用户体验”、聚类10“用户”、聚类8“购买意愿”。就关键词对应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消费者付费意愿、行为等方面。知识付费的产品形式多种多样,多数学者的研究平台、方法各不相同,所以得出的知识付费意愿和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截然不同。有学者认为个体需求、价格合理性、相对利益才是影响知识付费行为意愿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知识付费产品和形式的多样化,引起了学者对知识付费行为的差异化研究。如赵翔宇、刘周颖等对问答平台的用户从免费到付费的转移行为进行了研究,李武对问答平台的用户付费围观行为进行了研究,还有学者对知识付费用户持续付费意愿研究后发现,产品内容质量、用户情感以及社交需求等对知识付费用户的持续付费意愿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知识付费消费者研究中常见理论有:期望确认理论、感知成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UTAUT模型、感知价值等。对知识付费消费者研究常见角度有:信任、认同、用户感知、现状偏差、感知价值、知识生态等视角。
(3)基于平台的知识付费研究
关于知识付费平台研究,关键词显著的聚类包括聚类4“知乎”,聚类9“广播”。相关知识付费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主流的知识付费平台,以知乎、得到App和喜马拉雅为例研究最多,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运营、盈利、变现、用户体验、用户行为、销量以及消费者行为意愿的实证研究等。国内知识付费平台根据其产品形式来分,主要有音频类(喜马拉雅)、问答类(知乎、分答)、直播类(知乎live)、视频课程类(得到App)、线下约见类(混沌研习社、在行)。在新媒体环境下,知识付费的产品与传统教育视频相比,具有碎片化的特点。现阶段对音频形式的知识付费产品研究较多,对问答、社群等其他形式的知识付费产品的研究相对较少。
从1992-2020年国内知识付费文献关键词时区图谱(图3)可以看出,1992年有了“知识消费”的概念,“知识消费”与“图书馆”研究紧密联系。1999年随着第一次互联网大潮的发展,知识产品和服务有了传播的媒介,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开始增多。2009年,第三次互联网大潮开始,PC互联网开始向移动端转移,知识服务相关研究热度不减。2016年,随着各种知识付费产品、平台、服务出现,关于知识付费的研究呈井喷式发展。初期集中于内涵、特点、模式等基础研究,随着知识付费产品和服务的形式从音频向视频、问答、社群等多元化发展,知识付费的相关研究开始集中于知识付费产品内容、平台、用户等。
图3 1992-2020年国内知识付费文献关键词时区图谱
利用CiteSpace的突变探测功能,可得知识付费研究主题的学术前沿,根据词频的变化可以预测今后知识付费研究的发展趋势。图4列出了本次突变率前5的关键词,突变率的值越大,则表明该关键词越活跃,突变时间则说明该关键词在该时间范围内属于热点研究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时期的研究热点及预测研究趋势。从图4可以看出,突显度最高的前三个是 “知识消费”“知识经济”和“知识”。从时间上来看,“知识消费”从1992年一直持续到2016年,影响周期最长。知识经济从1999年持续到2016年,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知识经济的研究,且热度不减。“知识变现”和“分答”从2016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18年,而2016也是知识付费元年,知识付费平台经过迅速的发展,如何实现盈利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分答、知乎、喜马拉雅等知识付费平台在国内发展迅速,研究者对其运营模式、用户、内容、营销等方面的研究增多。知识付费如何变现以及知识付费领域平台的发展将会是接下来的研究热点。
图4 1992-2020年知识付费研究领域突变词分析
本研究使用 CiteSpace软件对来源于 CNKI总库中关于知识付费主题研究的1031篇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从发文量来看,知识付费的研究文献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2016年以后,呈现出急速上升的趋势,2019年达到文献数量最高峰。
(2)从作者和团队、机构来看,知识付费研究发文量最多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的李武,达到8篇,而发文机构最多的是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达到了15篇,其次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发文量为11篇。知识付费研究还在初期,并没有受到较多学者的关注,也并未形成较强的学术团队,作者和机构研究较为分散,学术研究合作少。
(3)从关键词的频率、聚类分析来看,关于知识付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付费内涵、特点、模式、影响、消费者意愿和行为,知识付费平台以及知识付费服务内容等角度。关于知识付费用户意愿和行为的研究存在不同的观点,主要与知识付费产品的内容和服务形式密切相关,关于知识付费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和时代特征。突现关键词中“知识消费”“知识经济”存在周期最长,一直是该领域的热点问题。突现关键词“知识变现”“分答”反映了未来知识付费研究的新方向,知识付费如何变现以及知识付费领域成熟的平台将会是接下来研究的热点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