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语言,让散文教学回归语文本质

2021-06-07 19:34任洪媛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散文教学策略

任洪媛

[摘   要]当前,有的学生在品读散文时割裂言意,无法洞察文本语言表达的深意,只能以概念化、抽象化的方式进行机械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在文本意蕴的拓展处、在言语表达的细腻处、在独具魅力的陌生处,深化学生对散文语言的体悟,使学生真正洞察和体悟散文语言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这样才能更好地搭建感受文本语言特点的有效思维支架,让散文教学回归语文本质。

[关键词]品读语言;散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2-0010-02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认为,散文阅读的紧要点,不是要关注作者所描写的内容,而是要关注描写过程中所流露出来的独特思想和情感。在阅读散文时只有紧扣文本语言进行深入体味,才能真正体悟作者独特的情感及文本蕴含的人生哲理。在当前的散文教学中,大多学生不能体悟文本的真实情感,无法洞察文本中的细微之处、细腻之处,只能以概念化、抽象化的方式进行机械的理解。因此,当学生对散文的语言出现理解偏差时,教师要拨乱反正;当学生的感受过于肤浅时,教师要加以点拨与引领;当学生无法言说文本语言精妙之处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品悟,探寻语言中所蕴藏的别样韵味,感知作者语言表达的魅力。

一、提问式品析:自主品读,紧扣疑惑点促发主动思考

散文的特质决定了作者并不是要展现客观层面的景物,而是要着力表现自己眼中独有的景和物、人和事,要与读者积极分享自己的情思。可以说,每一篇散文都蕴藏着作者的思想价值观,需要读者借助文本语言去理解、去体悟。学生只有真正激活自身的言语思维,紧扣散文的语言进行大胆的质疑提问,才能减少无效高耗的言语活动,提升散文学習的针对性。

比如统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中的《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经典散文,文章中的景色描写十分细腻,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最大限度地激活了读者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重感官,给予每个读者巨大的冲击。教师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了解壶口瀑布雄伟壮观的特点之后,鼓励学生积极紧扣文本的语言特点进行提问。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再次回归文本、潜入语言。课堂由此陷入了沉默。每个学生认真阅读的背后,是他们在积极地探究、思考文本语言。在后续的师生交流中,学生针对这篇游记散文,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有的学生紧扣使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语句,提出“用这样的表达风格来描述壶口瀑布,是否合适?”这一问题。有的学生围绕描写河水气势非凡的语句,质疑作者为什么要花费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河水,这会不会减弱瀑布的气势。有的学生聚焦文本的言语形式,提出“课文中‘齐齐‘寸寸‘推推搡搡‘排排‘堆堆等叠词对于表现瀑布的特点有着怎样的作用?”这一问题。还有的学生从文本表达的中心视角出发,提出困惑:“作者是怎样从瀑布写到人再写到中华民族的?这样的联想和转接,是怎样自然地呈现出来的?”……

学生所提出的这一系列问题,都是他们独立思考的结果,将他们的思维触角向散文的语言内核延伸,形成了课堂教学最直接、最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为师生更好地品味散文语言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与帮助。

二、聚焦式品析:深入洞察,紧扣关键点探寻表达策略

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发掘散文中独具魅力的言语现象,设计积极有效的言语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言语迁移和运用的过程中,构建上位性概念,并借助语言文字构建的通道,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挖掘作者的精神内涵。散文中蕴含的是作者个性化的真实感受和经验。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有的作者直抒胸臆,有的作者将情感蕴藏在所描写的事物上。使用聚焦性策略,即引导学生先关注文章内容,以体悟文本的主题,再关注文本的语言表达艺术,以洞察作者的表达特色。

比如《壶口瀑布》是一篇典型的游记散文,作者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壶口瀑布的景色特点。从文本内容出发,教师可以设置统领性问题: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壶口瀑布的特色?你是如何体悟出来的?很多学生在自主品读时总喜欢泛泛而读,什么都想抓,实际上却什么都没有抓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体悟,比如先关注文本中的动词,然后关注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最后聚焦于作者叙述视角的转变等,通过探究文本语言感受壶口瀑布的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教师也可以相机设置多维化的朗读活动,借助自主性朗读、集体朗读等,让学生在感受瀑布特点的同时,发掘其“压而不弯”“挟而不服”“奋勇向前”的品质内涵。教师还可以顺应作者的语言表达思路,由物及人,将壶口瀑布所展现出来的特点,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进行有效关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语言实践,有效探究文本的内容、情感,进而悟出这篇游记散文的主题。

在这篇典型的游记散文中,作者并没有纯粹且孤立地写景,而是在写景的过程中表达了思想情感。教师可以聚焦文章的语言表达艺术,设置探究性实践活动:作者是怎样将写景与抒情、言志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教师可以着重引导学生了解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作者将抒情、言志与具体的景色描写进行整合。可以说,这篇文章有效结合了远近交融的观察视角、浓淡相宜的景色描写、详略得当的内容安排以及首尾呼应的结构设置等。其次,作者借助丰富且大胆的联想,从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联想到黄河的雄伟壮观,再关联到中华民族的气度与精神。这样,学生便能够有效探究这篇文章的内容与语言表达艺术,深化自身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三、发散式品析:关联推敲,紧扣独特点感知表达效果

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具有典型价值和普遍意义的语言现象和写作方法之外,还要引导学生从文本的语词、句段、篇章、立意等不同维度,对文本语言进行感知。教师要搭建品析散文语言的支架,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精妙所在,从而有效完成具体的教学目标。

比如在教学《壶口瀑布》一文时,教师就可以紧扣展现瀑布雄伟壮观的语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设置以下品味活动:其一,剔除语句中的叠词后,引导学生进行语句对比,感受叠词能够使韵律和谐的运用特点,感受其所营造出的壶口瀑布的波涛汹涌之势;其二,剔除语句中的四字词语连用的句式结构,引导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对比体悟,进而有效探究短促的语句与瀑布横冲直撞、奔腾不息的状态的契合度;其三,想象浪花从“黄浪”到“白雪”的变化,这样既能让学生关注到颜色的变化,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形态上的巨大差异,给予学生巨大的视觉冲击,进而体悟瀑布水流的速度和变化;其四,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情感。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这一问题并且去探寻作者如此想象、如此比喻的真实用意,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作者将壶口瀑布中各种不同的水之形态与人的内在情感联系了起来,体现出水的种种形态正照应了人生百态。作者这样描写使得文本的主旨得到了真正地升华。

这一系列的语言品析活动,能够使学生从词到句,从句到段,从段到篇章,对文本中值得品析的价值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体悟,以进一步了解关键性语句的存在价值,并从原本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实践感知,进而更加全面地把握散文的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真正提升言语实践能力。

四、链接式品析:还原体验,紧扣结合点揣摩主旨情思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具有鲜明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并不是纯粹客观地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在品味散文语言时,学生往往都裹挟着自身原始的生活经验和阅读认知。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尝试运用“链接”这一阅读策略,引导学生与文本人物、文本作者进行对话,并且与作者站在同一条认知通道,使用同一个观察视角,以形成认知上的共鸣,进而更好地品味文本语言。

比如在学习《壶口瀑布》时,很多学生由于没有亲眼看过壶口瀑布,无法与作者形成情感与认知共鸣。实际上,作者不仅描写了景色,还赞美了中华民族的气度与精神。这就为每一个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提供了链接自身经验与认识的结合点。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语言品析的角度进行思考:作者是如何自然地将壶口瀑布的景色特点与中华民族的高贵品质结合起來的?教师可在学生深入品味的基础上进行点拨:作者从瀑布写到人,再写到民族。他用瀑布与石头相互碰撞、人与生活中的各种磨难相搏斗,来比喻一个民族在灾难中不断抗争。这样的链接式品析,能够让学生不再是一个普通的读者,而是一个作者的知音,从而能够通过文本的内容去揣摩作者最真实的想法。

从这个角度看,链接式的品析方法,不仅让学生有机会去亲近散文的语言,还拓展了学生表达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了学生品味文本语言的质量,发展了学生的文本语言感知能力。

要想引导学生有效品味散文的语言,就需要激活学生的感知思维和实践体验,需要搭建言语品析的平台,并从文本中为学生找到意蕴的隐藏处、言语表达的细腻处、独具魅力的陌生处等,以深化学生对散文语言的体悟,使他们真正洞察到散文语言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教师要为学生更好地感受文本语言的特点搭建有效的思维支架,以引领学生逐步成为一个有独立思维意识的成熟阅读者。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散文教学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由《故都的秋》谈高中散文教学思路
以人教版鲁迅作品为例谈散文教学的文体意识
巧抓散文教学之根
如何在散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导问
美文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