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坚持激发自觉,实现铸魂补钙

2021-06-07 04:52唐宏宇
中国德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立德道德德育

德育工作要有高成效,第一要务是厘清立德树人的思维逻辑:立什么德?如何高效立德?重庆市第一中学校经过反复探索和论证,确定了“树人先立德,立德以激发自觉为着力点”的实施路径,达成全校师生的共识,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成效。

一、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激发自觉

育人是育才的前提,立德是育人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立德就是要引导青年学生“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德之大者,为党为国;德之公者,为法为民;德之私者,为己为家。这“六为”有先后主次之别:大德、公德在先,私德在后;大德、公德为主,私德为次。柏拉图的《政治学》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意思是人首先属于城邦,也即国家,然后才属于个人。欧阳修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意思是人首先要成就大德与公德,然后才谈私德。这既是对广大青少年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学生道德修养的立足点。

新时代教育立德的总体目标是坚定青少年的理想信念、塑造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涵养青少年的法治素养,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简言之,教育要坚持以文化人、以德润心,着力引导广大青少年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地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中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引导青年学生心怀这样的理想与信念,就是为其“铸魂补钙”,铸“政治灵魂”,补“精神之钙”。唯有如此,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有效落实“立德”这一根本任务,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自觉。道德作为一种精神实践,遵循“认知—认同—践行”的发展规律。学生的道德修养要达到道德自觉的程度,一方面要使道德內化于心,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另一方面要使道德外化于行,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这就是检验“立德”取得实效的标准。激发学生道德自觉的过程,不是强制学生的外在接受,而是唤醒学生的内心自省,启迪其在自我道德追求下的主动学习、认真消化、化外而内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始于学生自我的认知和觉悟,没有自我的认知和觉悟,自我教育便无从谈起。学生积极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改造,由道德他律发展至道德自觉,最终形成学生的道德观。因此,立德树人的着力点在于如何激励和发展学生的道德自觉意识,赋予其自觉的力与能,进而引导其成为立德的自觉者。《论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我学”不如“我要学”,同样,“要其立德”不如“我要立德”。“孟母三迁”之所以成为教育佳话,关键在于“迁”字,她选择不断地改变育人环境,通过周围人的言行举止来激发孩子的道德自觉;若仅是“孟母三讲”,强迫孩子接受孟母的观念,则未必会有如此成效。

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最终指向学生道德自觉力的发展程度。发展自觉力、成就自觉者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路径。学生的自觉意识会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进而转化为道德的自觉行为,上升为学生的义务感和使命感,促进他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激发自觉的途径:价值认同与习惯养成

如何才能激发自觉呢?自觉起于价值认同与习惯养成。青少年对道德价值有了内在的认同,才会在生活实践中主动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自觉程度,并最终外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青少年认同的道德价值往往内化为良知与责任,激励他们产生信仰,形成肩负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历史使命的强大内驱力。

创设道德价值认同的条件,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任务。《宋史·苏轼列传》记载:“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这就是激发自觉力的成功案例。母亲程氏为苏轼读《范滂传》,引发了苏轼对范滂的价值认同,进而就“可能”成为范滂一般优秀的人。之所以还只是“可能”,是因为单就价值认同而言还不够。道德价值认同是“知”的层面,“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要落实到“行”,就得有习惯养成的过程。苏轼成长为世人皆知的苏轼,并非只是认同范滂价值这一瞬间,而是有一个不断强化道德价值认同的过程。

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与理念,重庆一中精心创设学校的环境设施,构建了独特的文化校园系统:以项家院为标志建筑,构建读书养心的书院文化;以广场、体育场为标志建筑,以大型文体活动为载体,构建凝聚精气神的场文化;以图书馆、科技馆、实践馆、生物馆、体育馆等为标志建筑,构建科学引领未来的馆文化;以树林、花草盆景等为标志,构建生态文明的树文化;以水流造景、池湖等为标志,构建源远流长的水文化;以各种雕塑为标志,构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塑文化。从每幢建筑物的外观形状到每间教室的内部装修,从校园的整体布局到花坛里的一草一木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和艺术构思,力求营造学校“道德价值认同”的生态场,促进学生在生态场中发现自我、认知自我,从而认可学校的德育,认同社会价值的导向,最终形成学生自身道德自觉的选择和行动。

学校还围绕自觉力发展的三阶段“自我认知—自省认同—自主行动”,开发了注重学生个体体验的学科课程、知行合一的活动课程、营造氛围的隐性课程,共计3类15门螺旋上升发展学生自觉力的高品质德育课程,帮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中,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与强化,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自我认知是提升中学生自觉力的基础。提升学生的自觉力,要使学生主观产生对外界的正确认知,包括对国家、对学校、对个人的认知。自我认知阶段包括特色思想政治、行知育德、知爱一中、三生教育、生涯探索5门德育课程,其中,特色思想政治、行知育德课程让学生对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所认知,是提升学生对国家认知的重中之重;知爱一中课程体现了重庆一中德育课程的特色,是提升学生对学校认知的重要之举;三生教育课程和生涯探索课程是提升学生对自我、对职业、对人生认知的必要环节。

自省认同是提升中学生自觉力的保障。自省认同是受教育者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形成对德育体系的坚定认可。学生通过在德育课程中体悟,提升对学校德育的认同和支持,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内化已经获得的德育知识,自觉提升行动效力。自省认同阶段包括班级文化、仪式浸润、人格养成、榜样引领、家风家训5门德育课程。

自主行动是提升中学生自觉力的关键。自主行动课程通过帮助学生建立由行动再影响认知的自我循环,来影响学生的想法和态度。在这样周期性的循环过程中,个人的良好行为不断得到强化,从而形成稳定的习惯,达到完善品格的目的。重庆一中自主行动课程正是基于此而建构设计的,在探寻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性德育有关理念与方法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并创新校本课程体系,将学生的行为、表现等与学生自觉力培养、学校自觉力课程场域建设紧密结合而开设的系列课程。自主行动阶段包括志愿服务、感恩行动、阳光成长、环境呼唤、我口讲我心5门德育课程。

重庆一中积极响应习总书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号召,以思政课为中心,将思政课的内容整合优化、分解细化,以演讲、辩论、社团展示、研学旅行等活动为载体,以教室、广场、大礼堂、校史陈列馆、实践基地为活动场所,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德育”课程,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价值认同和习惯养成的策略:榜样参照与自我践行

如何做到价值认同与习惯养成?榜样参照与自我践行是可行的策略。青少年自觉力的发展要遵循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内外转化的规律。法国社会学家杜克海姆的“内化”观点认为,学生将自己从周围环境、人物、社会习俗中看到、听到和想到的各种有效信息融入整合,形成自身的思想观念,转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行为。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周围环境和风俗的影响,亲其师、信其道,成就什么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和阅读中的榜样,如孟子居学宫旁学习揖让之礼。

基于这样的理解,重庆一中大力开展“名人进校园”活动,为师生提供榜样参照。譬如重庆一中与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签约“作家进校园”项目,每学期邀请知名作家来校,与师生分享人生经验,无论是作家自身的魅力,还是作品中人物的壮举,都为学生提供了榜样,润物无声地帮助师生完成道德建构。重庆一中也注意回溯校史,遴选来校讲学的名家学者和杰出校友,通過系列讲座和宣传,引发师生对优秀人物的价值认同,从而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如邀请复旦大学博士、《最强大脑》主持人蒋昌建先生到学校做“成长、成熟、成才、成功”讲座,和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对话;邀请“棋圣”聂卫平、中国围棋世界冠军古力走进学校,与师生进行了精彩的围棋文化交流,学校也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开设围棋选修课程,激励学生们不断提升自我的人生境界。

青少年自觉力的发展也遵循螺旋上升的规律,这就需要他们不断地去践行道德行为,在实践活动中加强自己的道德自觉认识,提升自觉力。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必成于实。无论青少年有多少爱国情、强国志,落实到报国行才是务实的,学校的德育工作才见成效。重庆一中为激发师生道德自觉践行的动力,开展了“校园八季”系列实践活动,创设德性生长的情境。三月“口才季”、四月“体育季”、五月“读书季”、六月“毕业季”、九月“开学季”、十月“文化季”、十一月“科技季”、十二月“艺术季”,每一季都有不同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特色活动,充分发挥活动的育人功能,实现学校育人的全面化、系统化、主题化。

所有进入重庆一中的学生,都将在素质教育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社会实践。在这一周时间里,学生要进行厨艺、陶艺、卫生应急、消防逃生等训练。学生将被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参加3—4个活动项目,不同的实践活动给予了学生全新的、直接的生活体验,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锻炼了学生的意志。

在自主社会实践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参与度。为了持续提升学生的自觉力,补充学生的实践经验,重庆一中每年都会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体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岗位,鼓励他们在职业体验中近距离感悟生活,促进自我成长,激发生命自觉。

重庆一中从建校伊始就带着红色基因,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如定期评选“四二一”烈士荣誉班级称号、拍摄德育榜样VCR、进行红色史剧表演、竞唱青春校歌、开展清明祭英烈、开展“11·27”烈士殉难纪念等活动,引导师生还原历史现场,参与历史叙述,模拟英雄人物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传承学校的红色基因和爱国文化,激励学生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中去,从而持续地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

树人先立德,立德以激发自觉为着力点,通过遵循道德自觉发展的规律,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提升学生的自觉力,以此作为重庆一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路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觉力发展要素、榜样参照和育人环境,使之成为立德树人的自觉者,成长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唐宏宇,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丨靳晴晴

猜你喜欢
立德道德德育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跟踪导练(五)(2)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