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忠 戴新星 洪 涛
(中国电信浙江分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近年来,中国电信网络越来越复杂,业务支撑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管理方式仍然采用传统书面工单下发的运维体系,导致业务支撑水平明显滞后,新形势下的企业运营管理方式不利于企业实时掌控网络和业务整体运行情况,甚至制约了系统建设和发展[1]。为了简化电信无线专业基站建设过程中上下游的协调事务,实现统一化工作流程管控,企业需要引入一套“无线专业综合业务开通平台”系统,针对基站入网流程中的规划设计、现场安装、基站数据制作以及单站验证等环节进行流程规则梳理,精确化管理开站过程,提高开站效率。
从站址规划开始到基站建设,在该过程中建立一套管控流程,形成站址规划—站址网元设计—集中入网—施工—验收的闭环工作流程。该工作流程包括站址库管理、设计库管理和集中入网管理3个方面的内容,总体规划图如图 1所示。该工作流程实现了集约化运营、全流程管控、高效率开通以及精确化管理。
对基站规划、选址以及选用电信或铁塔产权的机房进行逐层审核。最终形成用来上报集团规划的年度工期建设站址的数据。
针对集团批复的年度规划建设内容,按照站址查勘结果反馈、在线设计网元和上传设计图纸文档等步骤操作。为后续工程的建设提供一站式支撑。
通过流程化管控,跟进基站建设的施工、资源配置和网管配置等各环节的实施进度。并且结合外部施工测量的设备对接工单系统,实时反馈测量结果,自动比对设计方案,计算施工参数偏差。
站址库包括需求库管控流程、预规划库管控流程以及规划库管控流程。目的是将概念化的站址规划思路用实际工作流程描述出来,将模糊的建设概念落实到实际可落地的站点规划的过程中。使用该平台来实现工作过程可视,达到管理流程可控的目的。
在规划设计中引入GIS地图选点,使选点操作更加直观。需求库是最模糊的建设概念,即无线信号的覆盖要求。
预规划库将需求库中的需求进行合并筛选,选出可以建设的站点,暂时不考虑资源情况。
规划库是在预规划库中再进行一次筛选,明确资源具备情况,列出要求建设的的站点。
2.1.1 站址库流程总览
站址库规划生产流程是由需求库、预规划库和规划库3个部分互相关联形成的闭环,站址库流程如图 2所示。目的是将需求库中的需求进行合并筛选,选出可以建设的站点,再进行一次筛选,列出要求建设的站点,最终形成上报集团的建设规划。
2.1.2 需求库流程
需求库流程主要是收集本地网对无线信号覆盖的要求。需求来源是网优大数据平台推送的需求点和本地网人工录入的覆盖问题点,汇总形成需求库。
图1 总体规划图
图2 站址库流程
2.1.3 预规划库流程
预规划库流程是在需求库的基础上,对站址建设点进行日常收集的流程。该流程由省级机构向各地市派发收集任务,汇总形成“预规划库”。
覆盖点站址设计支持优先选择自有机房站址、铁塔站址以及第三方站址。选择铁塔公司站址时可以预估费用和距离规划覆盖点距离等,并且支持GIS地图选点,操作更加直观。
2.1.4 规划库流程
从日常收集的预规划站址列表中选择亟需建设的站址汇总形成规划库。规划库是年度站址建设规划预算的依据。
设计库管理流程主要是将设计院的勘察设计工作融入流程管控中,最终形成“设计库”,提供给后续流程应用。并且在“覆盖点拉远”设计过程中能够支持优先选择电信自有机房而不是铁塔公司等第三方机房,降低了建设成本。管理流程支持站址网元工程参数设计、设计图纸以及设计文档等集中化管理,流程化管控设计过程。
2.2.1 设计库管理流程总览
设计库流程由地市建设机构发起,从“规划库”中批量选择规划的站址派发任务进行勘察。勘察内容包括站址信息、设计物理无线工参数据、BBU和RRU入网设计、绑定的铁塔站址编码、设计编号、上传设计图纸以及形成设计库。设计库的站址和网元设计可以直接应用于建设流程。
2.2.2 工程参数设计
设计库流程通过各环节的协调工作形成站址设计工程参数。该流程包括站址信息、设计物理无线工参数据、BBU、RRU入网设计、绑定的铁塔站址编码、设计编号以及上传设计图纸等。
2.2.3 覆盖点拉远场景
站址设计过程中比较敏感的问题出现在覆盖点拉远的场景中,即BBU和RRU不在同一个机房。在拉远场景中,考虑到建设费用的问题,要求BBU必须放置在电信自有机房。在选择BBU的机房时,平台可以通过设置覆盖点的距离,根据覆盖点的要求,自动提供就近自有机房的选择方案,节省基站建设开支。
集中入网管理流程是对基站建设、激活、入网和验收过程的生产管控过程。无线网元集中入网的依据是设计库,即设计院完成查勘设计列入建设计划的站址。集中入网主要包括站址待建选择、设备安装、光路施工、施工测量反馈、开站数据制作和 验收反馈等几个环节。
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基站入网流程化管理,可以管控入网进度。2)对接外部施工测量设备,实时反馈测量结果,自动比对设计方案计算施工参数偏差。给施工审核、验收提供依据。3)对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和规划不符合实际条件的情况,支持退回修改设计或规划。对于该场景系统流程可管控可以保留凭证,提高后续站址规划设计的工作质量。4)开站数据集中制作,数据制作脚本及日志留档可追溯。
2.3.1 集中入网流程总览
集中开站流程是根据站址维度进行建设,在设计库的基础上选择某个设计编号即某站址的基站开站建设,集中入网流程如图3所示。
2.3.2 与外部施工测量集成
集中入网流程的建设施工环节实现了电脑终端建设管控系统与现场施工测量工具——天线姿态仪的对接。流程平台会自动派发天线施工测量工单和BBU施工测量工单到施工队的测量工具上。施工队将施工结果的测量数据回传到流程平台上,流程平台将测量结果与设计值进行比较,计算偏差率。施工审核环节根据偏差率来判断工程是否符合要求。
应用场景:工单流程平台调用站点姿态仪模块工单派发接口,下发测试工单,站点姿态仪模块接收到工单后返回接收成功报文。
现场测试人员通过列表和地图来搜索工单站点,进行现场工参测试。
现场测试完成后,通过工参测试仪App将测试结果上报至站点管家系统姿态仪模块,站点管家系统姿态仪模块将测试结果反馈到无线维护网管系统。
系统通过工单页面控件调用站点系统姿态仪模块的工参测试服务进行基站参数测量,测试数据自动通过无线维护网管系统入库,并将测试报告以FTP的形式存入报告服务器,然后回传到流程平台。
2.3.3 基站远程激活
基站施工完成后,基站进行下发局端初始化数据,进行激活入网操作。流程平台完成了对接底层网管操作接口,支持远程数据制作后将数据下发到基站的指令操作。
制作激活操作的数据之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包括eNodeB(演进型Node B)中安装了其需要的网元软件版本,eNodeB、OMMB(中兴LTE网管系统)的物理网络连接已经建立,eNodeB-ID(基站标识)、网络IP等已经做好规划[2]。
激活操作是基于厂家提供的MML脚本实现的,通过虚指令封装成应用服务,支撑上层业务应用。激活虚指令服务可支持编排,由后端采集适配平台触发,调用Conducor平台流程开始将虚指令翻译成设备厂家的原子指令,下发到网管进行执行。执行步骤和日志提供实时监控。
指令执行过程界面监控,通过分析执行反馈的报告自动判断执行成功或者失败,对于失败的指令支持切换到原始指令,报告检查执行结果。
2.3.4 入网验收
基站在激活后实际已经入网,可以采集性能指标,平台通过采集分析一段时间的性能指标,例如无线连接成功率和系统内切换成功率等指标来判断是否达到运营管控要求。通过流程反馈当前入网基站的指标完成验收工作。
图3 集中入网流程
无线专业综合业务开通平台功能已经在电信内部使用,实现了建设和运维工作管控的数字化转变,将复杂的无线基站建设过程可视化,提升了基站建设效率,节约了协调成本。
应对后续的生产场景覆盖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流程,例如基站拆站、传输施工流程、铁塔数据接入和5G基站集中入网等场景。在实现生产流程化后需要对入网设备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控,实现无线网元在入网、退网和搬迁的操作流程中集中管控,数据集中制作,实现无线网元全网生命周期统一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