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财政经济通常又称国家财务,我国的财政经济概念主要源自于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分为国家财务、金融活动和国民经济发展这三方面。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财政经济概念又以它自身的方法继续发挥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财政经济运行也不断出现新的发展状况,这就对实现中国财政经济的健康循环提出了需求。因此本章重点对中国目前的财政经济运行状况加以总结,同时也对中国财政经济运行健康循环中出现的新问题加以总结剖析,并对其中出现的新问题提供了若干看法与意见。实现中国财政经济运行的健康循环,被视为中国实现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财政经济政策;良性循环;原因;对策
前言:中国财税宏观经济形势呈现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并在逐步走向良性循环的道路。但不可否认,在这良好的市场经济形势下,社会逐步产生出了若干问题,而上述社会问题将影响财政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的进行。为此,在本章中将对上述影响原因予以详尽阐述,并适当提供了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
1当前制约国家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最重要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许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推动国家财政经营的良性循环,虽然获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还是面临一定问题。下面将分条讨论:
1.1非财政筹资的越位直接造成了国家财力筹资缺乏
由于没有较完善的制度保障,比如: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制度或财政支出保障机制等,这也势必会造成供求的严重不协调,即当前的国家财政收支状况将出现,无法适应财政支出不断增加的需要。在这一前提下,各政府部门也就只能通过缴纳税费的方式,来克服国家财政困难这一困难。这一恶性循环必然会导致收取项目的增加,以及收取数额的增加。既给国家公民带来的大量的税收压力,又会导致了大量的不规范行为;既影响了整个国家市场经济体系,又会降低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力量。直接给国家财政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造成了很大的危险。
1.2非生产性财政开支过多造成生产事业经费的缺失
目前,国家行政事业机关队伍较大。尽管政府各机关在积极改革,但始终未能从根本上精减部门削减的工作人员[1]。非生产性财政支出过多造成对生产建设资金投入的不够,给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好转造成了相当的影响,也严重抑制着国家财政发展的良性循环。
1.3财政补贴投资的不合理
其一,财政补贴投资的无计划性。地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使得各个地区政府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建设旺盛资金要求时,却又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资源规划配置,而忽视了投资配额计划应和地方政府动员建设资金的有效结合。在投资需大于求的步步紧逼下,往往采用了"挖资金"、"挖银行"的方法;其二:"形象工程项目"、"政绩工程项目"的出现。部分人民政府,有面子的工程项目多建,并不去顾及所建工程项目的不科学技术不经济效益;其三,"半拉子工程建设"、"条子工程建设"的建设资金严重短缺。这种施工方式不但耗费了人力、物力和资金,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也破坏了大量农村土地和劳动力。
因此由于财政投入的方式不合理,所带来的对财政资金的巨大耗费,必然使财政经营无法良性循环[2]。
1.4财务监督体制结构的混乱。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1)财务管理监督体制有待加强完善。我国现实行监管的主要方法多以直接抽查为主,而未能做到将微观与宏观一视同仁,忽略了宏观监管的必要性,这也就使财务监督体制无法与现有的国家公共财政职能转变相适应。(2)对内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督体制中素来存有着对外监管与对内监管之分,但在监管力量上后者较前者而言却如同虚置,这就使我国财政投入的分配与计划的实施上产生了不确定性,且管理不具體不规范问题时有发生,这都将形成危害财政经济健康循环发展的重大隐患。(3)财务监督体制与其他国家经济监督体系的不协调性。财政监督、税收监察、会计监察,以及对社会审计组织监管等共同组成了中国现有的经济监管体制。其主要功能就是对社会经济秩序进行监管,为维护国家市场经济秩序而进行服务。这就需要这种监管分工清楚,避免相互混淆,既可有交叉,也可各有偏重。但是在中国的经济监管体制中出现了大量分工不清楚,交叉重叠较多,但在信息资料上共享却很少的情形,这也导致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耗费。
2实现财政经营良性循环的基本措施
2.1完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体制
要想真正实现财政经济的健康循环,首先要从制度方面入手,并针对制度中存在的提问作出适当的调节与改进。如逐步加大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经营控制的管理监督力度,设置严格的内部管理监督机构,并逐步明确了资金的收付管理,同时通过使用内部管理制度来约束有关机关的经营活动,以推动各项事业机关对内财务管理资源的合理配置,如依据国家财政部门的《内部会计管理基础标准》、《中国预算法》、《行政机关单位财务准则》、《中国会计法》及其《各项事业单位财务条例》等有关法规文件,条例规范各项事业机关的财务管理及具体经营活动,保障社会主义正常的需要以推动财政经济的健康循环。健全的财经法律使得市场经济得以合理分配,实现法制建设成为财政经济健康循环的主要保证,提高财税经济健康循环的系统性与科学化。
积极完善财经法规制度。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预算法》、《预算法实施细则》、《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法律,不少都对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不过,中国迄今仍然缺乏一个系统地对规范我国财政部门进行有效财政监督的专门立法。所以,目前中国财政经济状况仍然面临着预算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非常低的状况。因此,为了达到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经济收入的稳定增长,政府应该尽早尽快构建起一个系统的稳定的财务监督机制体系,并且政府对财经制度的建立也应该予以高度的关注。同时政府必须要做好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监测,并且由于当前计算机技术的水平日益提高,人们也应该分运用计算机这一技术手段,随时密切注意我国财政投入的分摊、拨付、运用方向、资金结存状况等的运行动态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就可以进行适当调控处理[3]。EC404019-D74E-45FD-A14E-4EF839164A6E
2.2完善并细化财政职能
市场经济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循环,离不开合理的政策导向与改革。首先,地方政府部门要首先培养其正确财政意识,并通过不断加强财政的相关职责,以推动地方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进而为事业单位现行的财经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础;然后,在进一步优化经济体制变革条件的同时,又要通过各种手段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和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综合发展,以建立国民经济比较均衡的发展状态;最后,政府必须完善对财政经济活动的监督管理制度和预算,其财务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切实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内部需要,以保证政府投资安全、规范且有效地运作下去,并建立统一规范的工资补助标准,以逐步优化政府财政资金支持效果。
抓住大方向,端正心态,创新理财方式,把地方财政管理切实纳入到国家经济的发展之中,与切实的实现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不但要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有所担当,更要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一种良性的投资环境与环保政策。同时政府也要更加主动的开展改革,进一步健全和细化政府财政责任,以防止相关单位的职责交叉过多,资源共享的机会较少,从而避免了人力、物力和资金上的巨大损失。从而稳定高效的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了地方经济效益。
2.3明确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目标
财政管理建设必须明确单位财政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这也是提高财政管理良性循环的有力保证。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经营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除要达到社会公共服务的基本要求之外,还要完善社会资本的筹集途径,以减少事业单位财务在社会经营中不必要的成本,从而减轻了国有财力的经营压力。在这一情况下,事业单位财务将会有方向性的开展社会经营管理,不仅适应了社会主义财经管理制度变革的需要,同时推动了事业单位财务效率的提高,从一定意义上也赋予了事业单位财务和国有财力更大的成长空间,从而提高了社会管理的弹性。
2.4优化财政开支结构
通过积极进行对国有财政开支的调整改造,实现优化开支结构,以实现国家财政开支的最高效率。所以,优化政府支付结构是进行国家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必然过程。中央政府及其各部门都应当予以关注。
2.5提高财政收入,加强税收征管
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加强对税收的有效征管,是实现国家财政经济健康循环发展的重要途径。首先,政府要优化国家的宏观经济结构,特别注意与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协调性。积极推进国企改制改革,把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的运行机制,把降低损失增加企业利润当作国家财政资源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提高对工业的收入征管能力,实现企业税收与管理之间的信息公平、透明度、制止非法收益,并针对企业逃税漏缴的现象严厉打击不贷,加强执法力量,切实严禁企业触犯税收政策的情况出现,来维护税制的平衡发展。在此前提下,进一步推进企业纳税申报制和纳税代理制改革的工作事实,以开拓国家新型经济税源。再者,政府财政工作必须提高对财政监督的内容控制,以防止企业不规范的情况产生。同时,政府不仅要依法大力组织税收收入,还要确保财政收入的真实性,真实记载每笔资金的来历,并建立财力来源宣传板,以严防虚增或虚列财政收支的现象,而采取这一途径将有助于提升中国财税的整体工作品质。
推进费税改革。推进费税改革,将部分具备征管特性的费改税,把不应改税的收取项目与部分具备征管特性的费改税,一起加入到了我国财税经济运行的综合計划管理体系内。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改善居民收入水平与分配主体的多样化,进一步规范国家财政收入,进一步健全财税政策管理体系,为促进我国财税经济社会健康循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2.6合理的筹划社保费用
2.6.1重新评估公司的人员和职位,管理选拔人和招聘。在劳动力成本日益变化的大环境下,选拔及就业观念必须适应市场环境。因此,要制定公司的选拔及雇用制度,严格选择中低价人才,高收入者要制定符合人力成本控制的补偿结构。
2.6.2分割现有工资结构,充分利用缴费标准中不包含的项目,合理进行成本处理。不包含在支付标准中的项目包括医疗费用、工人死亡葬礼费和养老费用、工人生活费补贴、文体宣传费、团体福利事业费和团体福利事业补贴、亲智费、冬季取暖费、夏季冷却费、婴儿津贴、保育津贴、独生子津贴、外勤儿童津贴及其他保险福利。向外部单位员工支付的版税;讲课费和其他特别职务报酬;出差津贴、午餐津贴;股息分红;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包括部分商业保险);实习补助金;社会保障公积金。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真正实现经济法律的良性循环,就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处理当前在财政经济领域中现存的法律冗乱的问题。一定要通过积极完善财经规章制度、健全和细化政府财经职能、优化开支结构、提高政府财政收入、积极推进税收改革等多渠道、多领域开展整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政府执行力,进一步健全监管体制,才能完成中国财税经济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于香红.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工作研究[J].中国市场,2018(30):53-57.
[2]岳世军.关于做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工作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05):52-53.
[3]王宜峰.基于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国有企业财务工作研究[J].现代商业,2018(04):220-221.
作者简介:张庆,(1990.6-),女,籍贯:山东淄博,职称: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税经济,国有资产管理。EC404019-D74E-45FD-A14E-4EF839164A6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