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针对《船舶柴油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模块化教学的课程标准,分析了职业标准、工作岗位,制订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分析了在课程中增加船员创新创业等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体现任务式教学的高职教育特色。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船舶柴油机;课程标准;素质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1)09-0250-02
0 引言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实施建议、评价标准等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既是规定學生学习知识技能水平的标准文件,也是编写教材、授课计划、采用教学方法方式、教学质量评价、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等教学活动的的引领性教学文件[1]。
模块化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技能教学为核心,现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依据岗位工作任务确定模块,围绕某个专业能力和素质能力的以完成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任务为主线的教育课题,以实现具体专业能力和素质能力的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2]。
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中有20条具体的举措,其中在提升教育质量方面要求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把过去的学科知识体系的课程教学,逐步改为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项目制的课程设置和模块化项目的教学实施。基于模块化教学的课程标准开发,是现代高职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措施之一,也是实现课程标准与工作岗位职业标准有效对接的重要途径。
1 基于模块化教学的课程标准制定原则
1.1 课程教学目标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船舶柴油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任务引导的项目活动,掌握海船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公约)关于船舶柴油机的理论知识;熟悉柴油机基本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基本结构与系统,具备柴油机操作、管理、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力;满足国家海事局和航运企业对海船三管轮适任标准的技能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安全意识等专业素养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1.2 模块化教学课程标准理念
模块化教学课程标准开发依据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并与工作岗位职业标准有效对接。为使课程标准贴近海运企业的实际生产岗位需求,采取与航运企业共同合作开发课程标准。2020年8月我院与福建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船舶柴油机》专业课程标准开发团队。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2016年3月国家海事局颁布实施的最新考纲,1+X证书标准,融合团队合作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创新创业等为依据,通过航运企业调研确定模块化教学的课程标准的专业技能知识内容,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相一致,满足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3]。表1为《船舶柴油机》课程对应的职业标准、工作任务分析,确定知识能力标准(节选)。
1.3 模块化教学课程标准构建思路
①采取工学交替、理论与实践交替互动的教学模式。通过每一模块“理论与实践交替互动”的职业技能训练,交替地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关实践知识”,综合地达到了“主要知识目标”和“主要能力目标”的培养,以适应各种船舶柴油机应用技能的要求。
②根据船舶轮机员的职业标准,分析岗位能力模块标准,使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课程内容与与轮机员岗位职责对接;根据轮机员的工作过程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将企业生产或服务流程融入教学过程。
③以轮机员职业岗位群技术应用能力为依据设置学习内容,符合职业教育最新理念,遵循从基础到综合的职业成长规律,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采用模块化教学,将课程划分为十个模块进行教学,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每个模块包括学习内容、评价标准、测评方法、素质目标等。表2为柴油机基本知识模块的学习内容、评价标准、测评方法、素质目标。
2 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突出素质能力的培养
2.1 培养创新意识
模块化教学强调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专业课程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4]。例如在讲授柴油机的发展历程时,介绍了柴油机是1897年由德国工程师狄塞尔·鲁道夫(Rudolf Diesel)发明的,回油孔式喷油泵是1927年由德国工程师罗伯特·博世(Bosch)发明的,废气涡轮增压器是1926年由瑞士A.J.Bachi发明的等知识,通过这些事例讲授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2.2 培养质量意识
质量意识是人脑对活动、产品或服务符合标准或满足需求程度的反映[5]。质量意识的确立会促使人们在工作时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与行为。模块化教学方式是采用“PDCA”循环教学,让学生完成任务设计、执行、检验、改进的整个过程,特别是学生通过检验、改进阶段的学习可显著提高质量意识。学生的质量意识的提高可以端正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的自觉性与社会责任感,养成认真、仔细、踏实、精益求精的做事风格。
2.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意识是大局意识、协作意识和服务意识的集中体现[6]。船舶是一个整体,船员是团队中的一个成员,团队合作意识强,船员处在和谐的工作环境下工作,有利于团队成员个体智慧的发挥,进而有利于船舶的安全运营。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贯穿于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船舶柴油机》在柴油机吊缸拆装教学时,按照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进行分组,每组4-6人,设组长一名,负责任务分配;副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协调,其他学生负责气缸盖、连杆大端螺栓以及活塞组件的拆卸、检查、安装与协助工作,这样每一个成员都为了完成吊缸拆装任务而进行紧密协作工作,这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具体体现。
2.4 培养安全意识
据国际海事组织(IMO)统计,海上事故中80%以上与人为因素有关,这说明导致海上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人为因素造成海上安全事故主要表现在:船员操作机械设备环节以及维护保养检修环节中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出现人为失误或操作人员素质低下等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船舶柴油机》在实践课教学时特别注重在人身安全、拆装作业安全、吊装作业安全以及设备操作安全等方面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如在吊缸作业时,要求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吊缸作业操作规程,在起吊前必须对电动葫芦、制动器、吊索、行车、吊钩、限位器等进行认真检查,若发现异常或损伤,禁止使用;起吊过程中禁止在吊物下面行走和工作等。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也穿插讲述船舶柴油机事故案例进行安全教育,从而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識[7]。
3 模块化教学模式
模块化教学是以一个专业能力和素质能力为中心展开教学,改变了传统学科章节体系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根据船舶柴油机的特点及轮机员的工作内容,将《船舶柴油机》课程分解为十大模块,每个模块再细分为若干个任务,按照轮机员的岗位职责与实际工作任务,合理设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关键环节,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理论教学中,结合具体的工作任务或产品进行知识讲授,提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分析,达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结合技能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安全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与质量意识,以实现专业能力和素质能力的教学目标。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信息技术手段来组织教学。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于零件多、结构复杂的船舶柴油机,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通过柴油机实物、内部零件构造拍摄成图片、视频等方法,将复杂的柴油机结构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讲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 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船舶柴油机》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按照模块化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要求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了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教材、PPT课件、图片、动画、电子教案、实训指导书、习题库、试卷库、案例分析、参考文献等,保证教学资源与模块化教学内容相适应,并实时更新,同时将所有资源传入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和职教云平台教学资源库,实现课程教学资源在校学生和社会船员的网络在线学习、练习及测试。另外中国慕课大学网络课程网站、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网站有包含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微课等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并能有效共享,也可供学生自主学习。
5 总结
模块化教学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措施,是现代高职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船舶柴油机》课程采用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的模块化教学的课程标准,同时融入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安全意识等素质教学,使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职责对接,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参考文献:
[1]刘晓丽.基于理实一体的船舶柴油机使用与维护课程标准开发[J].船舶职业教育,2018(3).
[2]李海涛.模块化教学条件下课程体系的构建[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3]向群.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对接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12).
[4]郑群哲.基于“工匠精神”的大学生“双创”教育成长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
[5]任萌,温恒福.应高度重视大学生质量意识的培养[J].教书育人,2015(6).
[6]曾令泽.高职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探讨[J].管理科学,2016(1):40-42.
[7]姜淇.人为因素对轮机管理安全性影响案例分析[J].世界海运,2017(8):41-45.
作者简介:黄步松(1964-),男,福建仙游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轮机工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