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主观题命制的逆向思考

2021-06-06 06:32陈振灯
新教师 2021年3期
关键词:主观题主观命题

陈振灯

现行统编教材下的语文质量检测,师生对主观题的解析不甚了了,无的放矢。殊不知,命制主观题的“本”,源自于各学段的学习目标、各单元的语文要素。只有厘清了主观题命制的本源问题,才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理解、难欣赏、劣评价等问题。

一、主观题的读本回归

对受测的学生做出怎样的问题命制,才可以更好地贴近学生生活,考量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维发展区呢?这不仅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习惯,更需要的是教師对教材做出创新性的审视,要求教师文本解读要精准、有个性,要使课堂有生机,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主观题解析方法的迁移。

1. 精准实施文本教学。

为了顺应当前阅读命题的方向,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地解答测试题目,教师要发现教材的突破口,要发掘教材的亮点、知识点、训练点和能力发展点,创造性地实施精准教学,达成统编教材的双向目标,解决主观问题。以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羿射九日》一课为例,该文的突破口是课题——羿射九日,“羿”指人,“射”指事,“九日”指九个太阳。题目揭示了事件的人物、事情的经过,但并没有表明事情的结果。那结果又是什么呢?天上有十个太阳是一种怎样的情景?这是事情原因。剩下一个太阳又是怎样的情景?这是事情结果。射掉九个太阳,后羿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这是事情经过。用这种思维去实施教学,契合了课后思考题的提示,贴近文本,突出重点,实质上也解决了“内容概括”或“说出起因经过结果”的主观题型。统编版教材总体是以双线并轨的结构编排,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且使用起来,单元教学目标指向明确,操作性也更强。在教学上,需要针对新旧教材的变化来揣摩编者意图,提出命题可能,做出命题构想,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落实双向目标,把握语文元素,提高语文素养。

2. 精心创设作业情境。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语文作业多以书面书写为主,缺乏脑力思维过程。新课改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壁垒,将小学语文作业向外进行延伸,为阅读命题提供有的放矢的实践。以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竹节人》为例,在相应阅读任务驱动下,教师设计编写竹节人制作说明书、制作并玩转竹节人、书面表达出自己玩竹节人的情景的作业。这些作业具有趣味性、丰富性和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学生完成后,再来解答“你能感受到作者玩竹节人的乐趣”这类命题时,就很容易了。

二、主观题的意识养成

教学的文本是主观问题形成的发源地,更是教学实施、命题形成的脚本。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阅读材料的能力。

1. 授予主观问题的用词与表述。

提问的方法有多种,有的有用疑问词,有的没用疑问词;有的问得比较直接,有的问得比较含蓄。如对《四季之美》“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中的“固然”一词的理解进行提问,可以这样问:“‘固然是什么意思?”但这样的提问就显得乏味、单薄;反之,如果这样提问:“‘固然一词,你应该怎样理解?”就含有丰富的内涵,学生势必要联系文本做出较完整的回答。显然,不同的提问方式,所产生的效力是不一样的。而且后一种提问方式还有可能产生更大的导向效力——明亮的月夜如此之美,但作者却只用了三个字“固然美”来肯定,反而着重去写暗夜的美,这是为什么?如果让你来写月夜之美,你能仿照作者那样选择独特的视角来表达吗?这样,主观问题的形成就有了深度,从而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欣赏、评价能力。

2. 厘清主观问题的内容与形式。

提问是有一定方向的,在难以区分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的”,还是“针对全文提的”的情况下,可以引导学生厘清是从文本内容,还是从言语形式提问。比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后交流例举的三个问题,都笼统地归结为是针对“一部分”或“全文”来提问不是很准确。如“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说它是针对一部分提问,不合适,毕竟得联系下文才能做出完整解答。又如,“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也是要联系上下文才能得到完整的回答。以上问题,笔者认为,都是倾向内容提出的。那么,怎样厘清主观问题是倾向文本内容,还是倾向言语形式呢?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主观问题的呈现形式和常见用词,不但可以提高发问水准,而且还能把握主观题形成的动向。如文本内容常见用词有“哪些”“为什么”“怎么样”“可以吗”“能不能”“什么”等,言语形式常见用词有“好不好”“怎样”等。

3. 甄别主观问题的真伪与优劣。

提问是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学生懂得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说明学生对文本已经基本理解了。那么,怎样甄别问题的真伪和优劣呢?如果问《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五粒豆都躺在孩子的手中,留下的豆荚去哪儿了?”这样的问题,它与文本阅读评鉴没有任何关系,显然这个问题就没有存在价值。如果改为:“豆荚裂开了,五粒豆都躺在孩子的手中,它们各自有什么命运?”这问题帮助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推进了阅读进展,这问题就有了一定的价值。如果再补充一句:“你觉得哪一粒豆的生活最有意义?”学生就会在对比中思辨,实现阅读的有效性。另外,想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增强学生提问的果敢性。学贵在于疑,有疑则进。学生只要肯去提问,对文本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提高,解析主观题的思维也就会更活跃。

三、主观题的评价跟进

请为禁毒写一则宣传广告语(不超12字)。(选自命题材料《毒品的自述》)

学生这样写:

生:“不要让生命掉进无底的黑洞。”生:“吸食毒品,死亡降临。”生:“妖艳的诱惑,难逃的陷阱。”生:“毒祸猛如虎。”

面对不同的答案,教师应该作出怎样的评价呢?如果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作为评价这些广告语的标准,那么,教师可以作如下评价:生的回答虽然有一定的意境,但失去了广告语本身最起码的特点——准确、到位和明了;生给出的答题主题突出,简洁明了,但在意境格调及新颖独特性上似乎低了一个层次;生也犯了和生同样的问题;生的答题主题突出,简洁明了,同时具有新颖独特性,具备了广告语的全部特点,但这句话引用文本中的语言,在创意方面,就稍逊了点。为了有助于教师的评价跟进,可以制订相应的评级标准来评判主观问题的解决程度。一级指标:清楚、完整地回答所给定的问题;二级指标:简洁明了地回答既定的问题,突出主题,富有情境;三级指标:突出主题、简洁明了、清楚完整,有个性、有创意地回答既定的问题。这三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评判指标,以实现“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为目的,为衡量主观问题的解决程度,提供了思辨的尺度,有助于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瀛滨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主观题主观命题
浅谈“立体几何主观题”的复习备考
浅谈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
主观指导与优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