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能花
摘要:中考作文历来是社会关切的热点,语文教师在这些众说纷纭之中,必须基于这些“冰山一角”,梳理出“冰山全貌”,给予精准指导。要从审题抓起,融入多向度思维的参与;要基于命题的宗旨,进行深层的立意;要关注读者的喜好,选好素材、结构等。
关键词:中考作文;审题;立意;判分
中考语文一结束,“长学问了”这道作文题就燃爆盐阜大地。“这个题好写!”“学生有话说。”“我们写过类似的题!”……众说纷纭之中,我于思绪纷飞中不仅想到了海明威的“冰山原理”。
“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如果说作文是冰山的话,作文题就是在那水面上的八分之一部分。细加分析,可以发现社会各界对作文的评价大多停留于此。而对于作文以及作文教学而言,则太需要回归理性,窥探其下的八分之七部分了。在这方面,应尝试倡导与践行“三窥”“三明”。
一、窥标题之内涵,明审题之思维指向
命题作文的写作,始终绕不开审题这一关。在审题方面,要着重调动多种思维的综合参与。
首先是直觉思维。面对标题,学生会立即对其关键词进行思维检索,调动储存的语言知识,形成初步感知。例如,2020年盐城中考作文标题“长学问了”,由“长”“学问”“了”这三个词语组成,“长”指增长,“了”指动作或变化的完成,“学问”指知识;连起来理解就是“增长知识了”。但是,在这种思维指引下的写作,很容易变成“流水账”,考生就会简单列举“长学问”的情形,这样的作文自然难以获得阅卷教师的青睐。于是,此时的审题就需要其他思维的适时“补位”了。例如,考生可以运用形象思维检索各自的生活储备,发现在自身的成长历程中有哪些学问增长了,有哪些具体表现。再如,运用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辨识和推断出“长学问了”里面还蕴含着主人公之前并不知道或把握某个“学问”,如今认识到它的存在及其对成长的裨益。
在作文过程中,审题环节就应有思维的积极有效参与,这也是作文教学必须坚守和明晰的底线。
二、窥命题之初衷,明立意之深层要求
作文命题看似随意性很大,实则有很大的限制性,这就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语文教学领域的要求。立德树人是基础教育自始至终都应牢牢抓住的灵魂,自然也应体现在作文考试之中。否则,作为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语文考查项目,作文就失去了其根本意义。中考作文考查的是初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命题者指望着借此评判他们在价值观建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育方面达到了什么层次。为此,契合这一要求,学生在作文中应展现其核心素养发展的现有阶段和具体成果。
盐城的这一道作文题,在审题之后,学生就应调动多元思维,检索各自的“长学问”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方面有何体现。因为阅历和个性的差异,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关注点,但是在这六大素养中应该有其优先选择项。学生对“人文底蕴”感兴趣,就可梳理自身在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等方面有无“长学问”的触发点。例如,学生对二胡感兴趣,就可以从对这种传统乐器的学习入手,经过由易到难的训练,上升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真情感慨和得体表达自身在审美技能提升等方面“长学问了”。学生如果对航模感兴趣,就可以从参与航模社团活动写起,抒写其经过由失败到成功的历练,从而认知到理性思维和勇于探究在航模乃至人生行走等方面的价值。以此类推,学生可以根据经验和思考,选写自己在其他素养方面的“长学问”。
立意决定了作文的厚度,考生应契合立德树人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升方面的初衷,明晰和选准立意方向。
三、窥阅卷之喜好,明作文之最佳选择
从写作机理来看,作文的完成是以读者的閱读为标志的。为此,考生在作文时应牢记读者,尤其是特殊的读者——阅卷老师。为此,知晓基于评卷标准约束的阅卷老师怎么判分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有幸参与了多次高考作文阅卷,又有着近20年的初、高中作文教学经验,对这些喜好略知一二,现罗列如下。
首先,“人云”,我不“亦云”。面对“长学问了”这个标题,很多学生会因“学问”这个词联想到阅读,会写因为阅读了《简·爱》,知悉了人可身份卑微但人格要平等的道理;因为阅读了《西游记》,知悉了为人要虔诚、目标要坚定等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殊不知这样的选择导致了大量的作文在选材、立意等方面“撞车”。这个时候,聪慧的考生可以避开这些大家熟知的素材,另辟蹊径,选择“社会参与”这个核心素养点,结合自身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间的志愿服务,表达对青年要有责任担当的认识;还可以选择“实践创新”这个核心素养点,结合防疫居家期间的家务劳动,表达自身在劳动意识培养与实践方面的“长学问”……
其次,他走“康庄大道”,我却“曲径通幽”。对于“长学问了”这篇作文,不少学生首选总分式结构,先总写自己在某方面“长学问了”,然后分述其具体表现,最后来一个总结,形成首尾呼应。这样的写法自然是切题的,但总觉得有基于标题进行简答的意味,不能很好体现作文的韵味。为此,在这篇适合写成记叙文的作文中,考生要在叙事的曲折性方面做足文章,进行深刻、新颖的设计。例如,全文从“我”组装机器人的困惑写起,开篇即铺陈这种情绪,然后写针对困惑的继续尝试,接着再叙写失败,之后写经由点拨和理性思考之后的成功,并加以“长学问了”的总结与感慨。这样的写法暗合了“文似看山不喜平”的要求,能够带动阅卷老师走一走“曲径”,使其经历心灵跌宕,继而自然“通幽”,明晰考生的写作意旨。
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具体写作中,它关涉思维、语言、审美等众多维度,蕴含着众多的取与舍,需要我们从对作文题这个冰山一角的观望与评判,深入到其下八分之七处,剖析其写作与传播机理。唯有这样,才能算作明晰了作文的真意。
(作者单位:盐城市腾飞路初级中学,江苏 盐城2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