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紫茶小学创办于1905年,1991年被评为“中国名校”,学校素以教学“严、实、活、新”闻名,一直秉持“紫光耀四海,茶蕾绽千姿”的办学理念,将德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通过加强章程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师资培训,创新教育形式,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将法治融入学校治理中。学校还通过组织开展师生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学校创建了“法在心中,言行有律”的紫茶小学特色校园法治文化品牌,让法治精神融入全体师生的血液,让法律成为大家行动的准则。
一直以来,紫茶小学将法治教育当作一项基础性、常态化的工作去抓,去落实。一方面建立法治教育常态化管理机制,制订、完善法治教育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建立应急处置预案,明确法治教育岗位职责,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学校法治教育持之以恒、取得成效。此外,学校坚持以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和养成守法习惯为第一要务,上足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且做到“四有”,即上课有计划、有课时、有教材、有师资。由此,让法治教育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与日常教育同步进行,成了学校的常态化工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一点尤其显著,因为兴趣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力。因此,创新法治教育形式,一定要从提高学生兴趣入手,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他们学习法治知识的热情,可以是小品,也可以是模拟法庭,还可以是各种“自选”形式。比如:我校曾经开展的“DIY未成年人保护法”活动,在活动中师生们用“画一画”“写一写”“讲一讲”“演一演”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法治的理解,学习法治知识。这种活动既有趣又有效,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法积极性,还使学校的法治教育工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校在班会、校会、升旗仪式上,在校园广播、LED屏、宣传栏中,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展示法治宣传内容,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在“12·4”国家宪法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五环境日、6·26国际禁毒日等重要日期,组织开展各项面向学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学习和宣传活动。如:在每年的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学校校长都会带领全校学生参加教育系统“宪法晨读”活动,使宪法精神走进学生的心里,使法治意识由此生根发芽。
学校坚持探索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活动形式,比如,讲座、报告、演讲、知识竞赛、话剧表演、模拟法庭、举办绘画和手抄报比赛等,在其中融入法治教育内容,于润物细无声中,将法治精神注入孩子们的心田。我校崔琬滢同学就是从学校法治演讲中脱颖而出,代表江门市参加了广东省“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演讲比赛,之后又代表广东省参加了第五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的,并且获得了小学组演讲比赛一等奖、最佳表达奖的佳绩。
我校崔琬滢同学获第五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演讲比赛小学组一等奖、最佳表达奖
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组织教师、家长志愿者和校外法律工作者一起,以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为主题,合作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将法治教育覆盖至家庭与社会,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格局,由此增强和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从源头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问题。在实践中,我校和江门市蓬江区司法局、广东某律师事务所联合开展了“宪法教育大课堂进校园”活动,让法律专业人士为在校5000余名学生开展法律讲座,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治信仰。
我校举办“宪法进校园”活动
学校根据在校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认知规律,把抽象的法治内容“生活化、情景化”,使其变得容易理解、接受,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法律知识。比如,2019年广东省公安厅刑侦局打拐办主办的“儿童安全防范课堂”活动走进我校,在课堂上,我校学生代表以“防拐”为题,在打拐办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演出了一个在实际生活中防止被拐的情境小品,让全校师生用最直观的形式——表演,深刻地理解了法治的内涵,有效促进了学校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的法治教育是为未来我国法治社会打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不仅家庭,学校也应在学生“幼苗”阶段给予他们法治的养分,通过创新法治教育形式,使法治教育常态化、趣味化、多样化和情景化,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养成守法习惯。未来,紫茶小学会一如既往地将法治工作开展下去,用法治浇灌育人沃土,让每一朵“茶蕾”绽放吐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