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慧源 张伯林
摘 要:真空铃实验是初中物理必做实验,但常规器材笨重不易操作,而当下不少教师的改进实验过程中采用软质真空袋,存在声音反射造成响度减小的科学性问题.为此作者经过反复试验,改进真空罩,增加可视性,让学生在无其他干扰因素的情况下体验科学道理.
关键词:真空铃;反射;真空罩;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02-0018-03
作者简介:姚慧源(1974-),女,山东济南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课堂教学高效性;
张伯林(1965-),男,山东济南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教具的自制与创新研究.
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时,真空铃实验对学生理解本节内容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是此实验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空气的传声作用,二是可以让学生正确地领会理想实验法.该实验是学生正确理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这一重要知识点的基础,具有着不可替代的认知价值.
常规的真空铃实验,一般需要抽气机、真空罩、声源等器材.
早期通常用手动抽气机,缺点是费力、抽气慢.后来用电动抽气机(如图1a所示),抽气效率大大提高,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声源的选用也有改进,早期使用机械闹铃,响铃时间有限,并且随着闹铃驱动弹簧能量的释放,铃声也会有所减小,使得实验说服力减弱.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小型蓝牙音箱成为声源的首选,其优點一是省去导线的连接,并且响度稳定,发声持久;二是蓝牙音箱最好选用纸盆外显的(如图1b所示).实验时可以在音响的纸盆上放些轻质物体,用以显示实验时声音减小但振动依然继续.
以上改进后的真空铃实验效果提升了,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实验器材繁多、沉重,组装也较为复杂,而且电动抽气机抽气时噪音太大影响学生对发声体响度变化的辨别.针对这些缺点,实际操作中,有不少教师加以改进,并且应用于教学.为此,笔者特意选择有代表性的两例加以检验,考查新实验的科学性与学生的接受度.
1 改进实例1
实验器材:一个塑料袋(方便袋),一部手机,一个大针管.
实验过程:将正在播放音乐的手机放入塑料袋中,再将大针管伸入到塑料袋中,用手同时抓紧塑料袋和针管(如图2所示),保证不漏气,如果袋内空气太多,可以事先用手将袋内部分空气挤出,用针管从塑料袋内抽气,视具体情况可以用针管反复抽气,直到塑料袋贴合在手机上,此时就会听到手机播放的音乐响度明显减小.
实验中,有的教师干脆用吸管代替针管,直接用嘴吸出袋内空气,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这个实验改进,不管实验器材还是实验过程都得到了极大的简化,看后无不称奇.可细想,用嘴轻轻一吸得到的真空度,就能如此明显地影响到声音的响度吗?学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经过实际测量发现,实验中用嘴吸气的力度使气压降低不到200Pa,就能明显减小声音的响度.对比传统的真空铃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气压降低10kPa时,响度才会有如此明显的变化,因此响度有这么大的变化肯定另有原因.
通过观察发现,通常手机的“发音窗”在手机下端的侧边,当把袋内空气吸出时,塑料袋会紧贴在“发音窗”上.把手机放进塑料袋里,塑料袋处于松弛状态,不贴在“发音窗”上时,响度是100dB,如图3所示.把塑料袋紧贴在手机的“发音窗”上时,响度是77.3dB(所图4所示,测量时周围环境噪声是38dB),由此可以推测,改变响度大小的主要原因不是真空,而是抽气时塑料袋薄膜被大气紧压在手机的“发音窗”上并张紧,手机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又被张紧的薄膜反射到手机里面,导致外部听起来响度减小的现象.
2 改进实例2
实验器材:网状的笔筒,蓝牙音箱,一个真空储物袋,带抽气筒的真空袋.
实验过程:将网状笔筒倒扣在蓝牙音箱上,通过手机播放响度变化不大的音乐,并将其放置在真空袋中且密封好,不断地往外抽气,在这个过程中,很明显地听到声音变小了.
实验结论: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1].
笔者模拟了这个实验,使用的器材是:两用抽气筒,塑料方便袋,玻璃瓶,带网眼的自制瓶盖(模拟网状笔筒),密封垫(用以瓶盖跟瓶子之间的密封),蓝牙音箱,手机(安装物理工坊APP,用以提供频率、响度稳定的声音),分贝仪,气压计.实验器材如图5所示.
器材组装完毕,如图6、图7所示,实验前读出气压表示数:101.2kPa,环境噪音38.4dB,打开蓝牙音箱,距离网状瓶盖10cm的上方,噪音值是97dB.用两用抽气筒从瓶内抽气,轻轻一抽,声音立刻明显减小,此时瓶内气压值是101.0kPa,同样距离瓶口上方10cm处的噪音降低到68dB.换用嘴直接从瓶内吸气,结果效果相同,轻轻一吸,声音响度立刻大幅度减小.气压减小200Pa,就相当于减小了2cm深的水产生的压强,或者相当于从一楼爬到2楼时大气压的减小量,就能够使声音的分贝值减小接近三分之一,这与我们的生活经验是不相符的,实际上就是爬到三十层楼高的地方,也不会因气压的减小而导致交谈时需要提高音量.
可以断定,实验初始阶段声音响度的减小,气压(真空度)的降低不是主要原因.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声音响度的大幅减小呢?实验发现,不抽气,当网状瓶盖上面的塑料薄膜比较松弛的情况下,距离网状瓶盖10cm的上方,噪音值是97dB,依然不抽气,用手将塑料薄膜绷紧,使其紧贴在网眼瓶盖上,距离网状瓶盖10cm的上方,噪音值是79dB,声音的减小幅度依然很大,由此可以设想,当塑料袋薄膜比较松弛的情况下,声波很容易穿过薄膜,当薄膜绷紧的时候,声波在薄膜上发生了反射,透过薄膜的声音大大减弱.实验中用抽气筒或者用嘴吸气,所起的作用就是使瓶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将薄膜压在网状瓶盖上并张紧,增加了声波的反射,导致外界声音减小.用手绷紧薄膜减弱响度的效果比吸气效果稍差,其原因就是吸气会使薄膜跟瓶盖的贴合更紧密,声音的反射效果更好.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上面两个改进的真空铃实验中,其共同点都是采用了“复合真空罩”:带网眼的骨架(网眼笔筒、手机外壳)跟软外壳(塑料袋)的组合.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声音的外传,可气压变化引起的软塑料“外壳”张紧程度的改变,对声音响度的影响太大,超过了真空度对声音的影响.
为此,可以得出结论,实验器材本身的问题,会影响“真空铃”实验的真实度,从而影响学生的科学判断和有效认知.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当下不少真空铃实验,虽然器材减少,方便操作,但改进仍然不算成功;而传统的实验用了电动抽气机、真空罩,笨重、繁杂,真空罩体积又太大,抽真空的时间较长.
笔者经过认真的研判、反复的实验,秉持简便易行、直观具象的原则,先从改进真空罩入手,有如下的改进:
用一个体积较小的瓶子代替真空罩,瓶子的體积比选用的蓝牙音箱直径稍大,确保蓝牙音箱放入瓶子后,四周不靠在瓶子上,这样可以大大地缩短抽气时间.瓶盖要有很好的密封效果,笔者采用的是有机玻璃加硅胶垫,如图8所示,由于抽气量不大,可以使用两用抽气筒进行抽气即可,蓝牙音箱采用的是圆柱状的,将音响扬声器的保护罩去掉,这样方便实验时将一些轻小物体(比如黄豆)直接放在扬声器上,用以显示在抽气过程中扬声器还在不断的振动,为了防止豆子掉入扬声器与瓶子的缝隙中,可以在蓝牙音箱上边缘粘上适当厚度的海绵,音响下面垫上适当厚度的泡沫塑料,起到隔音效果,瓶子与桌面之间也要垫上一层泡沫塑料板,防止引发桌面振动,干扰实验效果(实验器材如图9所示).总组装如图10所示.
实验改进后,经过十个班的使用,效果良好,每个班接近五十名同学,都能听到抽气过程中声音响度的变化情况.其主要优点在于:一是实验装置体积小携带十分方便;二是采用了有机玻璃加硅胶垫密封,避免了软质塑料松弛和绷紧两种状态下,声波反射的影响,还原实验真相;三是扬声器发声时,学生不仅能听到响度的改变,还能通过观察豆子的跳动推理出发声体振动幅度的变化.让学生在无其他干扰因素的情况下体验科学道理.
缺点是,使用两用抽气筒达到的真空度有限,经测试,两用抽气筒抽气达到的最低气压是800kPa,学生只能感受小范围的气压变化对声音的影响.而电动抽气机的真空度能达到2Pa,如果想让学生充分感受真空度对响度的影响,还是使用电动抽气机更好.当然其他的地方,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与提升.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总目标的培养,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并通过科学方法检验求证、得出结论,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至关重要.而这一点在教具的创新和实验的科学性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当一个新的作品或者一个新的实验设计诞生时,作为一线从教人员,应该具有思辨精神和质疑品格,考查实验是否存在不足,甚至是否存在科学性错误,以免给学生提供错误的信息或假象,影响学生对科学的认知.同时努力将有趣的、科学的、现象更加明显的实验用于课堂教学,大胆创新,勇于思考,做出更接“地气”和科学的教具,设计合理化的操作流程.而这种不断的改进和反思,从问题具体情境出发,回扣学生有效接受,正是基础物理教学的魅力之一.
参考文献:
[1]刘燕妮,汤金波.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在初中物理复习课中的巧妙应用——以“声音的复习”为例[J].中学物理,2020,38(12):43-46.
(收稿日期:20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