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鹏
【知识梳理】
说明文的阅读,要明确相关的知识点。
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通常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的。
2.根据说明文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可以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三、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四、说明的方法。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九种: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
五、说明的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2.空间顺序。按照空间的转换来说明事物,一般用于介绍建筑或景点。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六、说明文的语言。语言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的语言的准确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七、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采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考点解析】
说明文是以简明准确的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作者运用说明方法,按一定的顺序来说明某一事物或者某一事理。鉴于此,中考说明文阅读的考查内容主要从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知识结构出发,例如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特点、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及相关作用、说明的顺序、说明的语言的分析等。说明文涉及到的科学思想及思维方式亦成为考查的内容。说明文的考查题型同其他文体一样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考查和培养,注重选材的教育功用和人文价值的充分体现。
【真题解析】
(2020年四川省甘孜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蝉的卵
法布尔
①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②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③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联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越过带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④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脫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进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⑤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张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一点儿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作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的了。
⑥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小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⑦这时,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儿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黏土上。
⑧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⑨最后,它找到了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⑩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有删改)
1.围绕“蝉”,文章主要介绍了哪三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解析】第一方面:①段“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和②段“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及③段“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写蝉的成虫产卵及蝉卵孵化;第二方面:④段“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⑤段“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张合自如”,⑥段“不久,它落到地上”,⑦段“这时,它面前危险重重”,⑧段“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⑨段“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隐藏了自己”,⑩段“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大概是四年”,这些段落一一介绍了蝉孵化出的幼虫到成虫各阶段具体的生长活动及生活习性;第三方面:?段“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写蝉变成成虫的情况,对蝉的一生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成虫产卵及蝉卵孵化,蝉的幼虫的活动,概括蝉的一生。
2.第④~⑨段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有什么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作用。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本文④~⑨段按时间顺序对蝉的幼虫到成虫各阶段的生长活动及生活习性进行说明,使得说明更清楚更有条理性,使读者一目了然。
【参考答案】使文章脉络清晰,使读者一目了然。
3.第??段作者列举了两个数据,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四年”和“五星期”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两个数字在内容上形成对比,突出强调地说明了蝉的幼虫在地下生存的时间漫长,而成虫在阳光下的生存时间极其短暂,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结构上,又总结了上文蝉的幼虫生活的情况,引起下文对蝉的一生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内容上强调突出地说明幼虫在地下生活时间之长,在地上生活时间之短;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本文在介绍蝉时,多次以“小动物”“弱小的动物”“小生物”来称呼。这样写有怎样的效果?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⑥段“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小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⑧段“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⑨段“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这些内容写出了蝉的幼虫要活下来非常不容易,“小动物”“弱小的动物”“小生物”这些称呼,反映出作者对蝉生存艰难的同情和疼惜,生动形象地写出作者对每一个弱小生命的尊重敬畏,更饱含着作者对动物的关心和爱护。
【参考答案】形象生动地写出作者对小生命的尊重和同情,字里行间充满对小动物的怜爱和呵护。
【解题技巧】
做说明文阅读题,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和步骤入手。
1.明确说明对象。阅读事物说明文,不论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首先,看题目。不少题目都指明了说明的对象;然后,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些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2.抓住被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等),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等方面。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
3.仔细阅读,归纳说明方法。阅读说明文时,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4.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行文思路。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并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出全文的写作思路。
5.把握结构,提炼中心。在理清行文思路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把握结构,最好能画出结构示意图。在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困难了。
6.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的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要注意把握关键词语的作用。可以把课文中学过的表示程度深浅、频率高低、确数与概数、肯定与推测等相关的词语加以整理和归类。一般来说,需要品析的,也就是这个范围内的词语。
【试题演练】
虫草也会开花吗
钟凯
冬虫夏草,也称虫草,是一种主产自青藏地区的药材。传统医学中关于虫草的记载始于17世纪末的《本草备要》,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虫草才因为保健品热而登上神坛。
冬虫夏草贵如黄金,不是每个人都消费得起。不知何时,一种名为“虫草花”的食材异军突起,价格比虫草便宜很多,餐馆饭店常用它煲汤、拌凉菜。虫草花与冬虫夏草到底有什么关系?难道虫草也会开花吗?开花的虫草就不值钱了吗?
冬虫夏草与虫草花
冬虫夏草这种传统药材是昆虫的幼虫被某些真菌感染后形成的一类特殊物质。“虫草”二字是对它的外形的描述,“虫”就是昆虫幼虫的僵尸,“草”就是从僵尸上长出来的真菌子实体,相当于破土而出的蘑菇。世界上的“虫草”有数百种,比如蝉花虫草、亚香棒虫草、凉山虫草、新疆虫草、地蚕等。我们中国人常说的“虫草”一般特指冬虫夏草,是冬虫夏草菌感染蝙蝠蛾科昆虫幼虫形成的。
不过,价格较低、可用来煲汤的虫草花并不是冬虫夏草开的花,而是另一种真菌形成的特殊“蘑菇”。虫草花只是俗称,它的学名叫蛹虫草,又叫北虫草,是真菌感染鳞翅目昆虫幼虫产生的,形态与冬虫夏草差异很大。天然的蛹虫草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产量非常有限,也不被老百姓熟知。
在餐厅中大家吃到的虫草花,其实是蛹虫草中“草”的部分,是通过人工栽培得到的菌类,类似蘑菇。有些人对于纯天然的冬虫夏草总怀有莫名的崇拜之情,认为它“吸天地之精华”。虽然它的确没少“吸”,但主要是“吸”了不少重金属,比如铅、砷、镉。因为重金属含量超標,冬虫夏草已经被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中剔除。如果可以人工栽培冬虫夏草,也许可以控制重金属含量,使其符合国家标准,但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人工栽培的冬虫夏草。
不过,虫草花栽培的历史已经有几十年了。最早的栽培技术是由日本人开发的,如今这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不少中国企业也学习了这项技术,开始人工栽培虫草花。其实,栽培虫草花和人工栽培蘑菇并没有本质差异,无非是菌种和培养基不同罢了,比如,有的厂商是用蚕蛹或虫蛹粉栽培,有的则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栽培。但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无论是用哪种方式栽培,虫草花的营养价值差异都不大。2009年,原卫生部发布公告,批准蛹虫草为新资源食品,从此虫草花开始大规模走向餐桌。当然,由于虫草花的产量远不如平菇、香菇,因此价格还是相对高一些。
虫草花的药用价值
虽然虫草花不如冬虫夏草那么“金贵”,但你也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据说对人体有某些保健功效的“虫草素”,就是在虫草花中被发现的。有趣的是,中科院微生物所的研究表明,价格是虫草花几百倍的冬虫夏草却根本不含虫草素。研究者还发现,冬虫夏草根本就没有合成虫草素的基因。当然,你也别对虫草花抱有太大的期望,毕竟对虫草素的临床研究并没有发现它可以抗癌的明确证据。
“好,就你懂得多。冬虫夏草中还有虫草酸,你怎么不说呢?”也许有人会对这些结论不服气。其实,虫草花含有的虫草酸比冬虫夏草还多。不过,虫草酸也没你想的那么“高级”。从本质上看,虫草酸就是甘露糖醇,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每500克的价格一般为十几元。
“那虫草多糖呢?”有人露出了不甘心的表情,继续提问。很遗憾,虫草多糖只是一种普通的蘑菇多糖,香菇、平菇、金针菇个个都饱含蘑菇多糖,而且虫草花的蘑菇多糖也比冬虫夏草多。
“用虫草花煲的汤金黄或橙黄色,确实给人一种‘温补的感觉啊!”还有人怀着最后一丝希望。其实,这是因为它含有一种水溶性类胡萝卜素——蛹虫草黄色素,这种色素的抗氧化性竟然和几块钱一大瓶的维生素C差不多,吃维生素C你是否还会觉得“温补”呢?
总之,我们可以将虫草花看作一种价格比较贵的蘑菇,对农民增收大有好处。如果你觉得冬虫夏草有啥功效是目前科学家还没有发现的,一定要按照自己的习惯吃点儿冬虫夏草补一补的话,那么,吃虫草花绝对比吃冬虫夏草更明智。至少,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说,虫草花中的重金属含量一般不会超标。如果你觉得虫草花还是有点贵,不如吃点金针菇,无论是感官享受还是营养价值,金针菇和虫草花相差不多。(来源:《百科知识》2020年第19期)
1.本文主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给冬虫夏草和虫草花下定义。
3.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画横线句子中的“据说”能否删去?为什么?
5.为什么说吃虫草花绝对比吃冬虫夏草更明智?
【参考答案】1.本文主要说明的对象是虫草花。2.冬虫夏草是昆虫的幼虫被某些真菌感染后形成的一类特殊物质。虫草花是一种真菌形成的特殊“蘑菇”。虫草花只是俗称,它的学名叫蛹虫草,又叫北虫草,是真菌感染鳞翅目昆虫幼虫产生的。3.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用: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虫草花和人工栽培的蘑菇并没有本质差异,无非是菌种和培养基不同罢了。4.不能删去,因为“据说”的意思是听别人说,并不是自己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用“据说”表示不肯定语气,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5.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说,虫草花中的重金属含量一般不会超标。如果你觉得虫草花还是有点贵,不如吃点金针菇,无论是感官享受还是营养价值,金针菇和虫草花相差不多。
追踪过敏“元凶”
张田勤
对于人类来说,自然界的大多数物质都可能成为过敏原,无论是尘埃、花粉还是食物,只要进入人体都有可能引发变态反应(俗称过敏反应),因此对于过敏体质者来说,一年四季都有可能过敏。不过,过敏反应发生的时节以春夏秋三个季节为甚。季节性的过敏很常见,但想确定过敏原并不容易。在追踪过敏原并进行循因防治时,科学证据与逻辑推理的准确性极为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从杨柳飞絮谈起。
杨柳飞絮的时间大概在每年的4月底到5月中旬。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是杨柳絮引发人们过敏,如诗歌中的“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其中的杨花便是指杨柳絮。从古自今,人们普遍讨厌杨柳絮,认为它会导致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甚至全身不舒服。
不过,科学研究表明,杨柳絮有可能是“替罪羊”。杨柳是杨柳科植物的统称,它们雌雄异株。杨柳絮实际就是杨树、柳树雌株蒴果成熟后附着在种子上的种毛。导致人们过敏的“元凶”可能不是杨柳絮,而是与杨柳絮同时产生的其他花粉。把过敏原归为杨柳絮是千古奇冤,因为杨柳絮尽管有一定的刺激性,但它体积较大,有几厘米长,表面光滑、干燥、无分泌物,一般不会进入人体内引起过敏。
经过调查研究,人們发现,杨柳絮产生的时候,也正是悬铃木(法国梧桐)、桑树、构树开花的时节。这三个树种的花都是风媒花,花粉量非常大,而且花粉细小,可以随风飘移,进入人们的眼睛和鼻孔。花粉颗粒附着在眼睛、鼻子的黏膜上,刺激黏膜,引发过敏。其中悬铃木的花粉更容易致敏。
那么,为何从古至今人们会把杨柳絮当成过敏的“元凶”呢?原因在于杨柳絮也有一定的刺激性,会造成人们发痒、咳嗽和不适。而且,杨柳絮与上述花粉同时出现,表面上人们只看得到杨柳絮的飞舞,看不到更为细小的花粉在空气中飘扬并被人们吸入鼻孔,也就想当然地把过敏的原因归于杨柳絮。在逻辑上,这便成为了现实生活中的又一个“后此谬误”。“后此谬误”是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如果出现A、B两件事,且A发生于B之前,人们就会习惯性地认为A是B的原因,B是A的结果。
“后此谬误”在生活中大量存在。一台原本可以正常使用的电脑在装了一个软件后不能正常运行了,会让人联想到是软件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但事实上也许与该软件无关。广西巴马是“长寿之乡”,人们会想当然地认为,巴马当地的环境肯定有利于长寿,水和空气都特别好。但事实是,人们并未找到“长寿之乡”背后的真正原因。
因果关系之间需要有必然和确切的逻辑关系,包括要排除一种结果可以有多种原因和一种原因可能引起多种结果,还要明确因果关系的关联强度、可重复性、一致性和特异性等。
在杨柳絮引发过敏的关系推论上,当然是杨柳絮出现后,人们才产生各种不适症状,而且过敏人群和过敏发生频率也在随着杨柳絮增多而增加。由于杨柳絮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花粉却看不见摸不着,杨柳絮当仁不让地成为导致过敏的“元凶”。
进一步看,杨柳絮是导致过敏的“替罪羊”也是一种假说,其间还需要用排除法来确认到底是花粉还是杨柳絮导致了过敏。对此,也只能用科学试验来鉴别。首先,可采用特异性试验,最常用的方式是皮肤试验,把上述3种花粉(还可能有多种花粉)和杨柳絮都作为过敏原。如果无论是某种花粉还是杨柳絮均显示阳性,而且与人们过敏的发病季节相符合,就基本上可确定某种花粉和杨柳絮都是过敏原。但是,皮肤试验的结果也往往与预期判断不一样,因此需要做激发试验。激发試验是用定量喷雾器喷入这些物质的浸液,或用滤纸片蘸取这些物质的原液置于鼻子一侧的下鼻甲前端。如果人们对某一物质过敏,一般在一两分钟内就会出现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
还有更进一步的科学试验,即查验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E(IgE)。IgE是介导Ⅰ型变态反应的抗体,过敏者的血清中存在具有过敏原特异性的IgE,如对牛奶过敏者有针对牛奶的IgE;对蒿草花粉过敏者,有针对该花粉的IgE。因此,特异性的IgE才能确认人们是对哪些花粉过敏,抑或是对杨柳絮过敏。
如果进行了这一系列试验,证明杨柳絮并不引发过敏,才能确认它们是悬铃木、桑树、构树花粉和其他花粉的“替罪羊”。事实上,目前研究者已经通过试验证明,春夏之交有大量的悬铃木、桑树、构树花粉引发人们过敏,与杨柳絮无关。
既然悬铃木、桑树、构树会产生花粉,杨柳、柏树、桦树、白蜡树、臭椿树等也会产生花粉,这些树的花粉会不会导致人们过敏呢?植物开花后要借助昆虫和风来让雌雄种子交配。平常可见的有花瓣的花,如樱花,属于“虫媒花”,它们的花粉数量少、颗粒重,需要昆虫帮助传播。杨柳、柏树、桦树的花是“风媒花”,产生的花粉数量多、浓度高,容易被风吹到很高很远的地方。所以,即便杨柳絮不是过敏原,杨柳雄株的花粉也可能是过敏原,同样,柏树、桦树、白蜡树、臭椿树、梧桐树等也会有花粉,也可能是过敏原,需要通过临床过敏原试验来证实。不幸的是,临床试验证明,这些花粉对不同人群都可引发过敏。
科学证据追踪到这里,结论便清晰了:杨柳絮不是过敏“元凶”,但杨柳的花粉是过敏“元凶”之一。
在还了杨柳絮的清白后,研究者又将目光转向了秋季过敏原“嫌疑人”——沙蒿。每年6~9月,在种植沙蒿抗风沙的一些地方,如内蒙古鄂尔多斯、包头和陕西榆林等城市,群体过敏性疾病较为常见,如过敏性鼻炎。这些地方约有100万人深受这种季节性疾病的困扰。
2015年的一项研究调查了陕西榆林地区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最主要的5项过敏原,分别为沙蒿(59.8%)、粉尘螨(39.1%)、屋尘螨(24.9%)、交链孢菌属(19.8%)和蟑螂(17.9%)。沙蒿是头号过敏原。
对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回应是,截至目前,尚未有权威机构证明,沙蒿就是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病患者的真正过敏原。
人们期待有更多、更确切的科学证据证明沙蒿是过敏原。这个问题显然比证伪杨柳絮是过敏原更具挑战性。种植沙蒿的目的是防止沙化,保护生态,让人们生活得更好。但沙蒿可能让人陷于过敏疾病的折磨,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如果确证沙蒿是过敏原,就应当有所取舍,如停种沙蒿,改种其他治沙效果同样好的植物,如梭梭、羊柴等。这应当是两全其美的结局,既能治沙,又不会引发人们患上过敏性疾病。
追踪过敏“元凶”需要证据、逻辑以及步步深入问题核心,生活和工作中任何问题的追根溯源,何尝不需要如此。(来源:《百科知识》2020年第19期)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说明对象。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为什么说科学研究表明,杨柳絮有可能是“替罪羊”呢?
4.阅读相关语段,给“后此谬误”下定义。
5.阅读本文后,你获得的最大的启发是什么?
【参考答案】1.追踪过敏“元凶”。2.不能删去,因为“可能”表示推测,如果删去了,就变成肯定的语气,与实际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杨柳是杨柳科植物的统称,它们雌雄异株。杨柳絮实际就是杨树、柳树雌株蒴果成熟后附着在种子上的种毛。导致人们过敏的“元凶”可能不是杨柳絮,而是与杨柳絮同时产生的其他花粉。把过敏原归为杨柳絮是千古奇冤,因为杨柳絮尽管有一定的刺激性,但它体积较大,有几厘米长,表面光滑、干燥、无分泌物,一般不会进入人体内引起过敏。4.是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如果出现A、B两件事,且A发生于B之前,人们就会习惯性地认为A是B的原因,B是A的结果。5.追踪过敏“元凶”需要证据、逻辑以及步步深入问题核心,生活和工作中任何问题的追根溯源,何尝不需要如此。
高纬度上空的天体秀
吴树森
夜光云是深曙暮期间出现于地球高纬度地区空中的、一种发光而透明的波状云,常呈淡蓝色或银灰色,是云中的冰晶颗粒散射太阳光的结果。
只在暮色苍茫时
夜光云只出现在高纬度地区(50°~65°)的夏季,当太阳在地平线以下6°~12°、大气中的夜光云被日光照射时,人们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夜光云的出现具有非常明确的时间和地点要求:在高纬度50°~70°地区的夏天,形成于80千米左右的中层大气,而普通云只存在于10多千米以下的低空。
由于夜光云极其稀薄暗淡,所以人们在白天是无法见到的,只有当太阳在地平线以下刚刚入夜而且天空还没有彻底黑下来的时候,夜光云才会显露出来。其实,夜光云虽名为“夜光”,但不仅在黄昏日落时分会出现,在凌晨太阳升起时,如果气象条件适合,人们也比较容易看到夜光云。其他时候,夜光云要么会因为太薄而无法被看到,要么云层已然落入地球的阴影中,云中的冰晶颗粒无法散射太阳光,人们也无法看到。
尽管夜光云常出现在高纬度地区,但也不是在所有高纬度地区,人们都能见到它。这是因为,在夏季处于极昼的高纬度地区,夜空太过明亮,因而,夜光云不易被人们发觉。所以,观赏夜光云最适宜的地区是纬度在50°~55°之间的地区。欧洲北部和加拿大的多数大城市都在这一区间内,我国最北部的大兴安岭恰好也处于这一区间,因而,我国纬度最高的漠河(北纬53°线)就曾在夏季多次出现夜光云。
三大成因不可少
夜光云又被称为极地中气层云。从地球上看,这种云被称为“夜光云”;但如果从外层空间看,它则被称为“夜耀云”。
夜光云看上去有点像卷云,但比卷云薄很多,有面纱型、条带型、波浪型和旋涡型等不同的类型。
1883年,人类第一次观测到这种在夜间会发光的云;随后,夜光云的出现越来越频繁,而且出现的时间更长,出现的纬度也更低。
天空中为什么会出现夜光云呢?过去曾一直是个谜。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今天的人们可以利用火箭和卫星对夜光云进行探测。大气物理学家发现,南北两个半球出现的夜光云有很大不同:北极上空的夜光云看上去比南极上空出现的夜光云更亮一些,出现的高度也更低。但无论有何差别,在南北两个半球形成夜光云,需要同样的三个条件——低温、水蒸气和尘粒。因为只有这样,水蒸气才能凝结成极小的冰晶。
2014年7月5日、6日,摄影师陈德成在我国最北的漠河拍到完美的夜光云,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此后,人们在漠河发现夜光云的次数越来越多:2015年6月22~25日,漠河连续4天出现夜光云,时间一般都是在22时至凌晨1时左右。2018年6月23日1时,漠河北极村出现夜光云,持续约40分钟。2019年6月12日21时35分,漠河出现夜光云……
气象工作者曾对漠河出现的夜光云进行过跟踪观测,结果发现,夜光云的云体是一种常见的卷云,在晴好天气和少云天气条件下都可能出现,特别是在夏至前后出现的概率更高,有时连续几天都会出现。夜光云本身不会携带降水,但出现夜光云后的48小时内,会产生降水。
宛若极光胜极光
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出现的夜光云,方位处于正北方。由于缺乏对相关天文知识的了解和认知,许多人误以为夜光云就是北极光。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二者都出现在高纬度地区,都是在无风或微风及能见度极好的天气条件下出现,但夜光云与极光有很大的不同:
一是形成的原因不同。极光是太阳风强烈暴发、受地球磁场影响并与高层大气中氣体原子和分子相撞击形成的;夜光云则是云中的冰晶颗粒受太阳光散射形成的,它的发光体是云。
二是出现的空间不同。极光出现在高层的无云大气中,有广阔的空间;夜光云只出现在大气中低层,必须有合适的云层存在。
三是形态与动态不同。极光有多种形状,变幻莫测;夜光云则相对静止稳定,形状随云层而定。
四是颜色不同。极光绚丽多彩,以绿色最为常见,也会出现红色、白色和蓝色的极光;夜光云的颜色则只有淡蓝色或银灰色。
五是出现的时间不同。极光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出现,且出现时间不固定,有时甚至十几年都很难见到;而夜光云只出现在夏季,主要以6月份为主,并且每年都会出现。
六是拍摄取像不同。拍摄极光需要专业的摄像设备,若使用普通的照相机是拍不到极光的;而对于亮度强的夜光云,用普通照相机或手机就能拍到。
夜光云的形成与霞光有相似之处,都是日光被云层散射的结果,如同露天放映电影,通过放映机把画面投影到银幕上。我们常见的还有晕、华等,它们是日光或月光通过薄的透光卷层云中的冰晶时发生折射和反射,在太阳或月亮周围形成的光环。(来源:《百科知识》,2020年第19期,有删改)
1.什么是夜光云?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夜光云出现的条件。
3.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在南北两个半球形成夜光云,需要的同样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5.作者在介绍夜光云与极光有很大的不同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参考答案】1.夜光云是深曙暮期间出现于地球高纬度地区空中的、一种发光而透明的波状云,常呈淡蓝色或银灰色,是云中的冰晶颗粒散射太阳光的结果。2.夜光云的出现具有非常明确的时间和地点要求:在高纬度50°~70°地区的夏天,形成于80千米左右的中层大气,而普通云只存在于10多千米以下的低空。3.举例子。说明摄影师陈德成在我国最北的漠河拍到完美的夜光云后,引起了人们对夜光云的观测。4.低温、水蒸气和尘粒。因为只有这样,水蒸气才能凝结成极小的冰晶。5.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作者分了六大类,让读者能准确地区分出夜光云与极光的不同,条理清楚,说明更准确。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邑赛博中学金银花校区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