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佰利,王锐,米海英
(河北北方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2020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教师节重要寄语,强调“全面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高等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始终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作为政治原则、作为思考和谋划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信息安全基础》 是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和掌握信息/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概念、相关安全理论与应用技术,内容涵盖信息安全、计算机系统安全、信息安全管理等;本着“全员育人”的重要思想,为我国网络空间建设培养具有信息安全方面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学生日后能到政府、金融行业、公安部门、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管理、维护以及信息安全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也具有从事通信、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研究开发的能力。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因此,确保信息/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社会主义方向至关重要。作为该门课程的主讲教师,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自身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每堂课的教学中,做到教书和育人有机融合;其次信息安全世界鱼龙混杂,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政治观、价值观和做人道理,不断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风气和学习纪律,提升教学效果;再次,在信息安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入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努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进取精神,把理论、知识、技能教育同信息/网络安全的行业规范、职业道德等教育相结合,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后,通过该门课程的思政教学,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求知问道的喜悦感、获得感,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信息/网络安全是把双刃剑,专业知识运用得当,就会为国家、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财富,为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反之,不仅可能威胁到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及他人的安全,甚至有可能使个人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该门课程的教学需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确保所培养的信息/网络安全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
该次《信息安全基础》课程改革,首先做好提纲设计,主要内容如下。
(1)做好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全面建设课程教学体系。
将课程思政内容纳入《信息安全基础》 课程标准,明确思政教学目标,做好顶层设计,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心,建设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坚持以“知识传授与政治取向、法律意识”相结合的原则为基础,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位一体构建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使学生掌握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具有从事信息安全专业领域工作的方法素质和就业能力,有良好的职业操守等。
(2)以人为本,渗透思政。
以人为本,思政渗透,兼顾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思政内容对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全面分析,以人为本,思政渗透,兼顾与补充本课程的思政元素,扩大辐射范围,如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操守、遵规守纪、个人品德等;同时,努力将思想价值融会贯通于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备课授课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
(3)利用思政教育加强对学生“四个意识”的教育。
利用思政教育加强对学生“四个意识”的教育,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找准努力的方向。思想决定行为,只有使学生产生正确的思想,他们的行为才能满足一名合格大学生的要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网络安全,需要信息化发展作支撑,信息化发展需要网络安全来保障,因此无论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还是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网络技术的应用都离不开信息/网络安全,所以认真学习信息/信息安全课程,使自己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信息/网络安全维护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
(4)培养学生保护信息/网络安全意识。
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大到国家,小到每一个公民,培养学生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他们的思想高度上升到国家安全、民族安全,明确学生的责任,促进学生产生正确、更大的学习动力。
该门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包含共约9 章,30 节,下面以理论教学部分为例,探讨其主要的改革内容,如表1 所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高校教育者,既要有学术水平,还要有品格、有人格,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使他们能自觉接收传递给他们的信息。教师将课程中隐含的思政元素,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思政教育的内涵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融入课堂,这对学生掌握专业课程和提高学生思政素质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挑战。
因此,讲好《信息安全基础》课程,作为主讲教师需要培养较好的综合素质: 第一,自身思政素养过关。教师要关注国内国际网络安全大事,“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在信息时代,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自2014年开始,国家每年举办一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在2019年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做出重要指示强调,“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是国家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接受党的教育,积极参与各种重要会议和文件的学习;第二,全面深入掌握本专业的知识,特别是所授的专业课程;第三,让学生不仅学习专业知识,更要知道“为什么而学”,确立正确的学习方向;第四,熟练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特别是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类比、联想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将思政教育融入生动有趣的例子中,使他们充满学习热情,使得原本枯燥的知识点,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后变得鲜活生动起来,同时又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境界。
表1 《信息安全基础》(理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内容(部分)
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不是简单地增设几项活动,而是要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基因式”地融入所授课程,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同时,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高校教师,要在思想政治领域更加提升自己,明确在专业教学中,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既当好“经师”,更做好“人师”,使学生掌握的信息安全技术始终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同时高度重视质量,实现教育的“四个回归”,践行“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信息/网络安全人才,这些安全人才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国际视野,能够努力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