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英,商艳君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中心医院,内蒙古 赤峰)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累及全身很多器官,近几年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类风湿主要是类风湿因子侵袭多个关节所致的滑膜炎疾病,临床一般以对称性、慢性的外周关节受累的临床疾病,是关节炎中最常见的类型[1]。此病容易反复发作,致残率非常高,而且伴随疼痛,严重会累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效果较差,临床不经有效治疗及护理会导致患者关节发生严重的损伤[2]。临床中类风湿性关节炎应该早期治疗,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临床效果突出,现汇报如下。
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4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此组中女性和男性分别是80和66例,年龄24~79 岁,平均(57.4±6.3)岁。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信息无差异性(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对照组研究对象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研究对象实施整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此病临床表现易反复的发展,临床表现是疼痛、晨僵以及关节畸形,严重会导致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患者因为自身病情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不良情绪,对生活失去信心,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与患者做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内心动态,对患者及家属细心讲解疾病的发展过程,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保证患者能够配合治疗。
1.2.2 用药指导
向患者讲解此病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保证患者长期规律的服药,讲解药物的作用以及副作用,同时告知抗风湿的药物对胃肠功能有一定的刺激,偶尔会出现不良反应,因此患者要了解药物的相关知识,对轻微的药物不良反应学会观察和处理,临床中遵循规范、个体化以及联合用药的治疗原则,保证药物的有效性,积极处理不良反应,促进患者治疗效果。
1.2.3 关节体位指导
多数患者均是在急性期发作时就医,患者会表现为疼痛剧烈、关节肿胀、晨僵严重,因此告知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减少关节的活动,适当卧床休息,将患肢垫高,同时促进血液循环,不可强行按摩。待过急性期后,晨僵严重者可以使用温水泡手,多活动关节,减少晨僵不适感。
1.2.4 关节护理
对关节处做好日常的保暖工作,注意居住环境保持阳光充足,避免接触寒冷以及潮湿的环境,在气温变化较大时,可以使用药物进行控制,减少关节的剧烈活动,注意关节的活动度。
1.2.5 控制疼痛护理
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细致的评价,并实施疼痛干预,如果患者疼痛为轻度可以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的方式缓解疼痛,主要有教会患者深呼吸及冥想,也可以选择读书、玩手机、听音乐等方法,还可以与人沟通等方式降低疼痛阈值[3]。
1.2.6 生活指导
告知患者保持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对奶制品以及谷类食物少食用。保持良好的生活睡眠习惯,减少精神压力及过度劳累[4]。
参考WHOQOL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其中包括4项内容,每项内容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高[5-6]。
满意度方面采取医院的满意度调查表,使用扫二维码形式调查,满分100分,非常满意是指评分在85~100分;一般满意是指评分在70~84分;满意是指评分在60~69分;不满意是指评分<60分。
临床指标恢复效果:从关节的压痛指数、关节的肿胀指数、关节的握力、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5个方面展开评价。
疼痛分为4个等级,其中无痛是指0级;疼痛轻微忍受是1级;疼痛对生活及睡眠影响,需要药物治疗是2级;疼痛无法忍受严重影响睡眠,必须使用药物治疗是3级。
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和χ2检验,当两组数据比较结果为P<0.05,则证明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无差异性,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研究对象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性(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进行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进行比较(±s, 分)
护理前 护理后生理功能 认知功能 情感功能 社会功能 生理功能 认知功能 情感功能 社会功能观察组 73 76.1±5.2 72.2±11.2 77.4±6.2 78.3±6.2 96.1±3.2 97.2±2.7 94.4±2.4 96.3±3.3对照组 73 77.4±4.8 73.2±12.6 78.6±7.1 77.9±7.1 84.6±5.7 86.4±3.9 82.0±2.2 84.2±3.2 t 0.290 0.822 0.225 0.928 7.032 8.249 9.821 10.281 P 1.822 1.224 1.272 1.212 0.024 0.021 0.020 0.028组别 例数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性(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观察组患者疼痛级别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n(%)]
各项指标数值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临床指标恢复效果评价(±s)
表4 临床指标恢复效果评价(±s)
组别 例数压痛指数(分)关节肿胀指数(分)握力(kg)晨僵时间(h)ESR(mm/h)观察组 73 1.82±0.21 3.29±1.02 95.21±25.34 1.04±0.82 22.19±9.28对照组 73 2.18±1.24 5.62±1.28 85.23±24.01 2.19±1.20 29.01±9.10 t 8.281 7.972 10.281 9.281 11.274 P 0.020 0.021 0.018 0.019 0.017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内分泌科较为常见的疾病,此病治疗难度大、病程长,而且并发症较为隐匿,临床中表现为患肢肿胀、晨僵以及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影响,临床认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7-8]。本文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开展整体护理干预后效果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研究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比较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而比较患者疼痛评分情况,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性(P<0.05)。
综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过治疗及整体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同时使患者满意度增高,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