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氟康唑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2021-06-04 05:22金晶王静马志慧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8期
关键词:氟康唑监护室小剂量

金晶,王静,马志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0 引言

真菌感染是临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主要感染问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的主要产生因素是由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以及侵入式气管插管、胃管放置、导尿管、留置针、深静脉置管以及中心静脉置管、皮肤穿刺检查、糖皮质激素使用等不同因素引起[1]。同时加上早产儿、身体素质未达标、新生儿以及先天性疾病等各项因素,会促使新生儿感染情况的加重,严重影响患儿的出生质量和生存率,各项真菌的感染率也会显著增长,并且在真菌感染患儿中还会产生皮肤疾病或真菌脓毒症[2]。白色念珠菌则属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主要感染真菌之一,患儿在感染白色念珠菌的情况下会产生血小板减少情况,长期处于白色念珠菌影响下会促使产生脓毒症[3]。临床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酶,降低真菌细胞膜和活性,达到抑制真菌的效果,氟康唑即属于抑制药物之一,且为有效达到抑制真菌的目的,小剂量氟康唑是最佳的用药选择,现为探究其用药效果,通过选取20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进行研究,有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0例新生儿进行研究,采用回顾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新生儿进行随机数表分组,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分为预防前,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分为预防后,各10例新生儿。其中预防前的男性6例,女性4例,出生日龄5~28 d,平均(15.82±4.17)d;预防后的男性5例,女性5例,出生日龄5~28 d,平均(16.71±4.41)d。诊断标准:①三代头孢等广谱抗生素使用>7 d;②经过外科手术或机械通气等侵入性治疗;③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留针7 d以上;④激素应用>5 d;⑤含脂肪乳静脉营养2周以上[4]。以上含其中一项均可纳入诊断。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病理诊断标准;②出生日期≤28 d,体重≤2500 g;③无其他功能性障碍;④于家属知情条件下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服用过相关抗真菌药物者;②结合肝、肾功能异常者;③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预防前不使用任何抗真菌感染用药,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预防后,所有新生儿均采用氟康唑胶囊(国药准字H10960164)进行治疗,用法及用量:根据患儿体重口服用药,剂量3~6 mg/kg,1次/d,整体疗程为2~3周。

1.3 观察指标

采用回顾分析方法比较2018~2020年新生儿使用氟康唑预防真菌感染前后的真菌感染情况。真菌感染通过口腔粘膜涂片、痰涂片以及大便涂片,观察两组患儿在两个时间段各项真菌感染的情况对比[5]。

观察两组患儿在接受氟康唑预防真菌感染前后的血小板计数。

观察患儿在使用小剂量氟康唑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含恶心、腹痛、腹泻、呕吐、肝功能异常以及血小板减少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患者的计量资料(±s)与计数资料(%)分别应用t、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在使用氟康唑预防前和预防后的感染率对比

统计患儿在使用氟康唑预防前和预防后的感染率可知,预防后患儿的真菌感染率低于预后前(P<0.0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患儿在使用氟康唑预防前和预防后的感染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对比

接受真菌感染预防后的患儿较接受真菌预防前的患儿对比,血小板计数更高(P<0.0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对比(±s, ×109/L)

表2 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对比(±s, ×109/L)

时间 血小板计数预防前(n=10) 181.53±11.56预防后(n=10) 282.61±15.62 t 16.449 P 0.000

2.3 使用氟康唑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施氟康唑预防后的患儿在治疗第2~11天出现不同程度呕吐现象,于降低氟康唑用量后缓解。

3 讨论

在真菌感染的分布中包含了深层感染和浅层感染,深层感染属于侵犯性皮下组织和内脏真菌感染,属于全身性感染的真菌,而浅层感染则主要是存在于患儿角蛋白组织的各类真菌。该病症随经济的不断增长,发病率逐年增加,研究表明,深层真菌感染的患者通常比浅层真菌感染的患者病症情况更为严重,会在一定程度上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积极有效的预防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6]。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也会促使真菌感染率的上升,由于广谱抗生素的作用会促使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紊乱,从而促使敏感菌株被杀灭,致病真菌的菌株则获得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引起真菌感染,并且医院的侵入性操作、器械性损害以及外源感染、交叉感染也会促使真菌感染率大幅增加[7]。目前针对于新生儿真菌感染的预防可采用小剂量氟康唑进行,该药物属于双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能够通过抑制患儿麦角固醇的合成,进而改变真菌细胞的通透性,从而促使各类致病真菌消亡,达到治疗真菌性感染和预防的效果,但该药物使用后通常具有多种不良反应,例如恶心、腹痛、腹泻、呕吐、肝功能异常等[8]。因此通过更小剂量或更低频率使用氟康唑能够对延迟或防止对抗真菌药耐药性的产生,有报导指出在过度服用氟康唑后,可能促使患者产生兴奋以及幻觉情况,通过2 d的治疗后恢复,因此在使用氟康唑时需严格控制用量,保证药物使用安全[9]。由于新生儿可能存在早产、体质量不合格以及先天性疾病,控制药量对改善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患儿有重要意义。可通过利尿剂增加氟康唑的排除率,以减少药物蓄积情况[10]。

本文通过选取20例新生儿进行研究,通过回顾分析法得出结果:在接受小剂量氟康唑预防的新生儿中,各项真菌感染的例数较预防前对比明显减少,显著低于预防前的感染率(P<0.05);接受小剂量氟康唑真菌感染预防的患儿,较未接受真菌感染预防的患儿血小板计数更高(P<0.0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使用小剂量氟康唑期间2例患儿出现不同呕吐,于减少用量后呕吐现象得到缓解。由此可见,小剂量氟康唑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的预防中具有较高的使用性,实施氟康唑预防后,新生儿真菌感染率较未实施预防时得到一定程度降低,但数据较少可能产生一定的差异。使用氟康唑后可能会促使患儿产生呕吐反应,需要及时调整药物用量进行改善。

综上所述,使用小剂量氟康唑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可显著提高患儿血液中血小板含量,从而够降低新生儿出生后真菌感染率,为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氟康唑监护室小剂量
HPLC法测定福司氟康唑含量及有关物质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氟康唑联合克霉唑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重症监护室中合并肥胖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基于MIMIC-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