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彬
(河北清河县人民医院,河北 清河)
周围型肺癌是指在三级支气管以外的支气管或者肺发生的肿瘤,相对症状不明显,因对外周刺激性不大,常在体检发现[1]。若患者未采取及时治疗,易在转移后引起相关症状,如骨转移可以引起骨疼痛,颅内转移可以出现头疼,出现胸膜转移,可以出现胸腔积液、胸痛[2]。当前临床对于周围型肺癌多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胸腔镜作为近年来发展成熟的微创术式,较之传统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及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已成为当前临床多种胸腔疾病的首选术式。而当前临床上对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尚无明确的入路标准,可由双孔、三孔甚至四孔法入路开展手术[3]。但随着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不断成熟,不少学者认为单孔法也可取得显著疗效,基于此,本文就单孔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疗效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三孔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8.64±12.43)岁;单孔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8.72±12.14)岁。所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我院伦理委员批准研究。
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经CT引导下皮肤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周围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全身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证据。
排除标准:排除合并胃肠道疾病患者;排除心脑血管及肝肾等重大器官功能不全患者;排除意识、语言障碍患者。
所有研究对象均实施双腔气管插管和复合静脉麻醉,帮助患者取侧卧位,术中给予单肺通气,消毒铺巾。对单孔组患者于腋前线第5肋间做4~5 cm切口,切口开放后放置保护套,置入胸腔镜,探查胸腔结构后,置入操作器械,进行肺叶切除操作。术后于切口后角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对三孔组患者于腋中线第7肋间和腋后线后外缘第6、7肋间行1.5 cm切口,分别置入保护套,三孔轮流交替作为观察孔和副操作孔,后于患者腋前线第3或4肋间做3~5 cm切口,放置保护套,作主操作孔。两组患者均直接性肺叶切除+系统淋巴结清扫手术,术后均给予常规镇静泵止痛和常规抗感染药物。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胸腔积液、肺部感染、压疮、下肢静脉栓塞)及术后临床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长、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长)。
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至Excel 2010中予以校对,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s)表示计量资料,(%)表示计数资料,用t和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等手术治疗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三孔组和单孔组的手术指标对比(±s)
表1 三孔组和单孔组的手术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淋巴结清扫数量(枚)三孔组 30 130.54±15.43 13.25±1.37单孔组 30 128.46±15.01 13.28±1.26 t 0.529 0.088 P 0.599 0.930
单孔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明显低于三孔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三孔组和单孔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单孔组患者切口长度、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长等术后临床指标均明显低于三孔组(P<0.05),但手术时长明显长于三孔组(P<0.05),详情见表3。
表3 三孔组和单孔组术后临床指标对(±s)
表3 三孔组和单孔组术后临床指标对(±s)
组别 例数 切口长度(cm)手术时长(min)术后疼痛评分(分)住院时长(d)三孔组 30 7.15±0.67 95.02±10.71 4.29±1.52 9.71±2.03单孔组 30 5.02±0.29 104.97±11.82 1.59±0.24 7.28±1.26 t 15.980 3.417 8.793 5.571 P 0.000 0.001 0.000 0.000
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症状出现比较晚,以肺腺癌多见[4]。早期多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突出的症状主要是胸部疼痛和发热。早期常常被患者忽略,等到出现胸痛明显时,多已发展至肺癌晚期,同时伴有胸椎、腰椎以及其他部位的转移,增加治疗难度及患者痛苦[5]。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作为新型微创术式,可通过微创开孔置入胸腔镜保障手术视野,进行手术操作,有效打破了传统开胸手术的大创伤性和大出血量等局限。但随着微创术式的不断成熟,为加速患者的术后恢复,降低胸腔镜的开孔数量是否影响手术疗效成为当前临床的研究重点[6]。本研究就对周围型肺癌实施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发现,其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等手术指标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无显著差异,但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切口长度、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长等术后临床指标均明显低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但手术时长明显长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由此可见,单孔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手术风险均无显著差异,但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其预后效果更佳,通过缩短患者手术创伤长度,可加速患者术后恢复,缩短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进而避免长时间卧床可引起的一系列术后并发症[7]。且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8]。
综上所述,单孔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均为安全高效的手术治疗方式,但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较之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具有缩短患者手术创口长度、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