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记者 崔慧莹 南方周末实习生 黄佳钰发自北京
相比玻尿酸,干细胞的科技感更强,溢价也更高,在讲故事、割韭菜等营销策略上更有发挥空间。
视觉中国 ❘图
★“目前没有任何一款用于美容注射的干细胞产品获得国家批准,食品、化妆品中更不可能存在活的干细胞。如果在市场上看到100种干细胞相关的产品,那这100种都不是真正的干细胞产品,肯定也是没有经过审批的。”
“干细胞”抗衰产品由可望而不可即的富豪天价续命“秘法”,延伸出以“干细胞”为卖点的美容针、化妆品甚至保健食品,同时在二线城市一些不具备医疗资质的生活美容院或私人工作室走俏。
对于健康人群,并不建议通过回输干细胞来提升抵抗力或抗衰老——既无明确受益,还额外增加风险。“只通过一次两次的干细胞治疗,到底能起到多少作用,缺乏具体的生物标记物,因此很难量化评估。”
染着浅黄色微卷短发、戴着红色方框眼镜的李婷,是位年近四十的“时尚阿姨”。她有一对深邃的双眼皮和纤细的柳叶眉,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眉心膨出的两道长约2厘米的肿块,像趴在皮肤下的两条细长“肉虫”。
因为眉间有明显的川字纹,会显得苍老而严厉,李婷听信了美容院自称可以注射干细胞除皱抗衰的忽悠,花费近万元打了所谓的“干细胞填充”,起初效果不错,但一年后出现了“疯长”症状——局部皮肤组织细胞增生,这多由皮下注射生长因子导致。
为其提供治疗,取出填充物的,是北京爱多邦医疗美容诊所的黎星医生,因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发布科普视频,黎星获得患者关注。在这家规模极小的诊所,黎星几乎每个月都要接待10-15位与李婷有类似经历的求美者,她们大多在“黑医美”注射了“干细胞”“纳米活细胞”“再生因子”“干细胞外泌体”等不明注射物,导致面部肌肤僵硬、结节鼓包甚至毁容。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多潜能细胞的统称,也被誉为“可以发育成参天大树的种子”。理论上,干细胞可以加入到受损器官中,让干细胞慢慢变成成体细胞,补充受伤或者死亡的细胞,完成修复。
近三十年来,干细胞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研究焦点,被认为可开发出改善人类健康与疾病的新药或疗法。就目前已有临床试验结果来看,显示出明确疗效并获国家批准使用的医学成果极少。
但在医美、保健领域,干细胞概念产品却一直被吹捧为“冻龄”“逆龄”“提高免疫力”甚至治疗各类疾病的神秘武器,在高净值人群市场中走俏。南方周末记者发现,网络上大肆宣称可提供“干细胞美容”服务的美容院或整形医院不胜枚举,除注射干细胞美容针外,还有静脉回输干细胞、干细胞化妆品、口服干细胞保健品等等,价格从60万至几百万元不等。
“目前没有任何一款用于美容注射的干细胞产品获得国家批准,食品、化妆品中更不可能存在活的干细胞。如果在市场上看到100种干细胞相关产品,那这100种都不是真正的干细胞产品,肯定也是没有经过审批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广东省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刘宏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没感到效果只图心理安慰
在支付了高昂费用,牺牲了健康或容貌后,仍有大批消费者不了解输入自己体内的“干细胞”到底是怎样的产品,能否达成商家宣称“年轻十岁”“延年益寿”等奇效。
一位在小红书App上推荐干细胞治疗的博主向南方周末记者发送的中国博鳌国际医院再生医学研究中心的介绍材料,包括制备工艺介绍和细胞制剂质量证明等。据她介绍,该院的干细胞抗衰美容项目分为自体干细胞和异体干细胞两种,自体是指“从腹部抽取10毫升脂肪,培养21天后静脉回输”,188000元一次;而异体用的是脐带血,148000元一次。
按照2020年6月公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条例》:先行区医疗机构可以在先行区进行干细胞、免疫细胞治疗等新技术研究和转化应用。
这一政策被解读为目前只有海南博鳌医疗先行区内的医疗机构可合法进行干细胞治疗,其他地区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国内已有超过120家医疗机构通过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有资格从事干细胞相关的临床研究,不收费、不得商业化,是正规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的特质。
现实情况却是,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均不难找到可以提供干细胞输入项目的机构。
天津的董太太就曾在当地一家市属二级医疗机构、一家私营医疗机构以及泰国某医疗机构分别进行过干细胞回输,每次花费在30万左右。“国内不允许拍照,神神秘秘的。”董太太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一要求令她感到不适。
这是一位每年斥资百万元护理皮肤,几乎尝试过热玛吉、水光针等各类医美产品的“贵妇”,她自认感到身体有劲儿、皮肤红润,可能图个心理安慰——“钱没白花”,但实际并没有感受到干细胞的明显效果。
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一位整形外科医生,也坦承近几年在北京(北京301医院)、银川(中航生物)做过七八次干细胞回输。他外形酷似黄秋生,52岁的脸庞红润而紧绷,每个周末都会去爬山。尽管这位医生称“没感受到干细胞有什么效果,抗衰养生秘诀主要靠运动”,但考虑到细胞更新可能性,他并未放弃这项“高端”抗衰辅助。
以为打了“干细胞”实为“生长因子”
近年来,“干细胞”抗衰产品开始瞄向“下沉市场”,由可望而不可即的富豪天价续命“秘法”,延伸出以“干细胞”为卖点的美容针、化妆品甚至保健食品。
同时,集缩阴、美白、祛斑、祛皱、抗衰等功效于一身的所谓“干细胞针、干细胞因子”注射开始在二线城市一些不具备医疗资质的生活美容院或私人工作室走俏。“北京等大城市的求诊患者反而较少,来自东北、江浙沪地区的女性较多。”黎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原因在于,相比价格低廉、大多数人熟知的玻尿酸,干细胞的科技感更强、溢价也更高,在讲故事、割韭菜等营销策略上更有发挥空间。医美机构工作人员透露,一些“干细胞美容针”使用的仍是玻尿酸、脂肪等填充物,但冠以“干细胞”名义后,价格能翻5到10倍。
一位定位显示在甘肃兰州的美妆博主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她感到自己的太阳穴凹陷,所以在同事推荐下做了干细胞注射产品,“脸上的凹陷就像葡萄干,通过干细胞激活,可以慢慢变成葡萄。”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大多数消费者通过“朋友推荐”“博主推荐”了解到干细胞,每拉一位新客,“带货博主”可抽取约10%的利润,甚至有博主月入几十万。
“问题在于,很多消费者以为打了‘干细胞,其实注射的是生长因子。”黎星说。
刘宏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生长因子是一种可以刺激细胞生长活性的多肽类的细胞因子,可以在实验室里进行人工合成,已经被美容行业滥用多年,与干细胞是完全不同的产品。
在整形外科领域,有三款生长因子类药物已获得国家批准,主要用于严重的烧伤病人、慢性的皮肤损伤病人,局部外用以促进皮肤和黏膜创伤的愈合。但不得用于面部注射。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一些打着“干细胞”噱头的厂家,生产的其实是生长因子相关产品,号称可以代替玻尿酸填充。有产品说明称,传统美容填充会有异物感,会造成面部僵硬、代谢后不能完全被人体吸收,而该款干细胞填充会长期持续皮肤弹性、保持柔软性与立体感,代谢后因葡聚糖由葡萄糖分子组成,回落后可以被人体吸收。
南方周末记者检索发现,此类产品多为7ml冻干粉或150ml溶液的西林瓶装,品牌公司有四十多个,大多来自广州,出厂价格仅为几十元到数百元一瓶,但在美容院却卖出了数千甚至上万元高价。
“不是做成针剂放冰箱里想用就用”
更值得关注的科学问题是,很多所谓的干细胞产品里,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干细胞。
“干细胞很娇气,要在适当的环境,人体内适宜条件下才能存活,体外培养、储存、维持活性都有一整套复杂的要求,不是做成针剂放在冰箱里随时拿出来用就行。”刘宏伟说。
成年人体内组织器官特异的干细胞数量并不多,多数难以分离和纯化,体外扩增也很有限。“比如人体血液中,能提取出的造血干细胞的量非常少,无论美容还是抗衰老,都不可能够用。”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主任丁胜说。
正因这些苛刻技术条件,干细胞仍是一项只供实验研究的尖端技术,还没有哪个机构有能力进行商业化大规模生产。目前临床研究应用较为广泛的,是骨髓、牙髓、胎盘、脐带、异体或自体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而干细胞美容在整形外科之中的运用主要包括:创伤修复与组织工程、脂肪移植等。
当前市场上,究竟哪种干细胞被注射到消费者体内,成活数量有多少,只能靠医疗机构一张嘴,即使输入的只是一袋生理盐水,普通人也无法用肉眼分辨。
但可以明确的是,以干细胞为噱头的口服液、精华液等产品中,几乎不可能真正含有干细胞,不仅没有适宜干细胞存活的环境,人体消化系统也会将细胞粉碎消化,与普通食物无异。
另有一些产品甚至玩“文字游戏”,号称提取苹果、人参、海藻、葡萄、天山雪莲等植物干细胞用于保健、抗衰老,号称细胞寿命比人类干细胞要长得多,有的能达到4000岁。
“培养条件不对,可能会培养出癌变的细胞;培养环境有污染,可能带入各种病原体,因此干细胞体外培养的质控工作格外重要。”丁胜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对于健康人群,并不建议通过回输干细胞来提升抵抗力或抗衰老——既无明确受益,还额外增加风险。
2020年8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曾公开审理并宣判了一起干细胞买卖合同纠纷案,未能履约提供干细胞回输服务的荣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判败诉。
法庭认为,在未获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或药物试验许可的情况下,荣丽公司销售干细胞给他人的行为游离于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管之外,不但增加了国家对干细胞临床研究和药品试验的管控风险,妨害公众用药安全,而且严重违背伦理规范,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干细胞”正规军何日突起?
尽管备受质疑与争议,在化妆品研发者看来,干细胞美容仍是有前途的一个技术。外用含干细胞提取物的护肤品、注射干细胞或干细胞抽取物,是目前备受业内瞩目的领域。
“从法规层面看,国内暂时没有得到批准;从技术层面看,干细胞提取物在护肤品里如何保持稳定,也是难题。”同济大学皮肤学在读博士、《听肌肤的话》系列作者冰寒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从目前监管法规日益严厉的趋势来看,干细胞在美容方面的应用,困难重重,道阻且长。”
在全球范围内,干细胞技术一直以来被视为“再生医学技术”,被誉为继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之后的第三次医学革命。临床研究覆盖新冠病毒肺炎、阿尔兹海默症、抑郁症、黄斑病变、心肌梗塞、糖尿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2018年6月至今,中国已有12款干细胞新药通过药物临床试验申请,获得临床默示许可,但尚未有任何干细胞新药完成临床试验获批上市。
很多人愿意付费进行一些未经审批注册的干细胞治疗性试验,几乎是世界级现象。2016年,美国《细胞》杂志子刊《Cell Stem Cell》发表文章指出,美国至少有351家企业参与未经获批的“干细胞治疗”项目,涉及570家诊所。大多数诊所推广的是自体干细胞治疗,这些疗法均未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临床医学类综合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也有报道称,有人在眼球直接注射脂肪干细胞(可能是SVF)治疗黄斑变性之后出现急性失明。
2011年底,原卫生部和原国家食药监局发布了一项禁令,叫停了干细胞的临床试验研究,直到2015年发布《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才陆续解禁,要求在促进干细胞研究发展的同时,规范干细胞临床研究行为,保障受试者权益。
事实上,干细胞临床应用的发展势头很快,目前在美国、韩国、日本、欧盟,已获批上市的干细胞产品有十余种,适应症包括移植物抗宿主病、膝骨关节炎、克罗恩病、严重下肢缺血等。
中国也在积极跟进这场“全球竞赛”。2021年5月11日,国家科技部发布《“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拨款5亿元用于干细胞科研,部署5项重点任务,拟支持17个项目,包括干细胞的发育和衰老研究、复杂器官制造与功能重塑等。
“相信在未来5-10年内,干细胞治疗很有可能在一些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革命性的进展。我个人是非常看好其前景的。”丁胜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至于干细胞能不能有美容和抗衰老作用,仍将会是一个待解的难题。
“真正的抗衰老指的延长寿命,需要非常长期的跟踪统计才能看到效果。只通过一次两次的干细胞治疗,到底能起到多少作用,缺乏具体的生物标记物,因此很难量化评估。”丁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