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娅 整理
场边:2018年的俄罗斯世界杯上,克罗地亚队犹如一匹黑马,历史性地杀入总决赛。在最后一战中,2比4不敌法国队,最终屈居亚军。
赛后的颁奖礼上,下起瓢泼大雨。克罗地亚女总统基塔罗维奇深情拥抱队长莫德里奇,流下热泪,她说:“尽管决赛上落败有点遗憾,但我们为自己的付出喝彩,因为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并奋战到最后一秒。”
评论席:2018年世界杯决赛的雨夜,有无数人的泪水为克罗地亚的球队而流。人们看着莫德里奇与队友们受伤,跌倒,爬起,再战,最终在决赛中折戟。如同一场伟大的悲剧。
这个拥抱代表了总统本人,代表了克罗地亚人民,也代表了每一个热爱足球、热爱和平的人。战斗到最后的莫德里奇,就像激昂的克罗地亚狂想曲,象征着不屈不挠的运动精神,也象征着击不垮的民族精神。
场边:林丹和李宗伟是老对手。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林李大战”一直是世界羽坛的头号主题。李宗伟在奥运会和世锦赛等大赛中,一直被林丹压制,无法翻身,也因此落下了“千年老二”的名声。
2016年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半决赛,上演了第37次“林李会”。李宗伟最终以总比分2-1击败林丹,进军决赛。比赛结束后,两人交换球衣并拥抱致意。
评论席:李宗伟终于击败了林丹,两人紧紧拥抱。
仇,当然有仇。既生瑜何生亮?十几年里,林丹是李宗伟晋级路上最大的障碍。恩,当然也有恩。没有林丹这个宿敌,李宗伟不可能杀出重围,也不可能实现自我突破,最终打败对手。两个人相爱相杀,为观众带来一场场拼尽全力的比赛,也拉高了羽毛球这项运动的极限。林丹和李宗伟的较量,在一个拥抱中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运动赛场上,身体的对抗不可避免。摔跤、拳击、美式橄榄球等运动,都是通过近身相搏来完成得分的。
但比赛中,还有另外一类身体接触,温和,亲切,比如拥抱。当终场的哨声响起,紧绷的身体卸下防备,最需要一个暖暖的拥抱。这拥抱,可能来自队友,来自对手,来自粉丝,甚至来自场边的某个陌生人。
场边:2014年10月2日,韩国仁川,第十七届亚运会田径赛场男子4×100米接力赛。中国接力天团出征,陈时伟、谢震业、苏炳添、张培萌均拿出了最佳状态,帮助中国队以37秒99的成绩夺得冠军。该成绩创造了当时新的亚洲纪录。
赛后,苏炳添和队友拥抱,共同庆祝胜利。
评论席:运动比赛,有的考验个人能力,有的考验团队配合。田径接力赛就是后者。苏炳添和队友的赛后拥抱,不仅在庆祝个人的胜利,还在庆祝团队精神的胜利。
要知道,接力赛的关键在于交接棒。那一瞬间,稍有不慎,就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毫厘之间的默契,建立在同吃同住同训练的日常,更离不开彼此之间的充分信任。
场边: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小组赛出师不利的情况下,最终连克强敌。先是在一场荡气回肠的半决赛中战胜荷兰队,杀入奥运会决赛,后又击败了无比顽强的塞尔维亚队,十二年后再度大逆转夺金,站到了最高领奖台上。
来之不易的胜利,让教练郎平和女排队员们紧紧相拥。
评论席:十二年的等待,终于夺回冠军,郎平喜极而泣。只是这一次,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新生代的女排队员们。教练郎平最期待的事,莫过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辈们能踩在前辈的肩膀上走得更远。
女排胜利了,郎平动情洒泪。她拥抱着年轻的女排姑娘。这拥抱,更像是精神的传递。“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女排精神,在郎平的拥抱中被传承,注入女排姑娘的灵魂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