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东启 张骏
摘要:目的:对比PELD(经皮椎间孔镜下腰间盘切除术)与MSLD(显微镜下腰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LDH(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本院骨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住院的60例单节段LDH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n=30),对比组接受MSLD术治疗,观察组接受PELD术治疗。对比两组ODI指数、VAS评分、手术指标、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月ODI指数低于对比组,观察组术后1月、3月VAS评分均低于对比组;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月ODI指数与对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33%)与对比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LD术与MSLD术均可改善单节段LDH患者腰椎功能,但PELD具有疼痛轻、创伤性小等优点。
关键词:经皮椎间孔镜下腰间盘切除术;显微镜下腰间盘切除术;LDH;临床疗效
LDH(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性质、生活习惯改变,LDH的发病率显著增高。LDH患者经过3个月保守治疗,效果仍旧不理想时,应采取手术治疗。随着显微镜、内镜技术的发展、进步,MSLD(显微镜下腰间盘切除术)被应用于LDH治疗中,但以上手术需要剥离、切开椎旁肌肉,创伤性较大,术后患者疼痛感较重。基于此,为探究单节段LDH治療中PELD术与MSLD术的效果,本文对本院骨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住院的60例单节段LDH患者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本院骨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住院的60例单节段LDH患者,医院伦理委员会已审批,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n=30)。观察组:1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在32-70岁,平均(51.62±6.17)岁;病程在3-16年,平均(9.62±2.71)年;病变部位:9例L3-4、16例L4-5、5例L5-S1。对比组:1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在34-68岁,平均(51.69±6.12)岁;病程在4-15年,平均(9.65±2.68)年;病变部位:10例L3-4、14例L4-5、6例L5-S1。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①均满足《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中对“LDH”诊断标准。②年龄>30周岁,不限男、女。③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在I-II级。④对答切题、意识清醒。⑤均已在知情同意书签字。
排除标准:①合并椎间盘炎等疾病者。②中途转院、退出者。③既往存在腰椎手术史者。④过敏体质者。⑤脊柱滑脱、失稳者。⑥多节段病变者。⑦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⑧营养不良、贫血者。⑨合并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对比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协助患者采取俯卧位,垫空腹部,尽可能前屈腰椎,充分展开椎间隙后侧,以X线机透视定位病变节段,对切口进行标记;在正中部位做一长约3cm的切口,从病变侧采用Cobb骨膜剥离器对椎旁肌肉进行剥离,充分暴露目标椎板间隙;在视野工作区中放入LEICA F40手术显微镜,将椎板间黄韧带切除;适当扩大显露部位,以神经根拉钩保护神经根,双极电凝止血,将游离的髓核组织摘除,通过纤维环破裂口将椎间隙松动的髓核组织摘除,必要时采用Kerrison咬骨钳将神经根管、部分侧隐窝咬除;彻底松解神经根后,以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切口,置入引流管,将切口缝合。
观察组:医生根据术前患者腰椎正侧位MRI、CT、X线片测量相关角度、距离等,设计靶点以及穿刺路径等。局部麻醉后,协助患者采取俯卧位,垫空腹部,尽可能前屈腰椎,充分展开椎间隙后侧,扩大安全三角区面积。标记出穿刺点以及棘突中线的方向、角度以及距离等,通过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穿刺直至上关节突肩部,将0.5%的利多卡因经过穿刺针注入关节突,将导丝插入,皮肤切开8mm,沿着导丝逐级将工作套管、扩张套管插入;将TOM针顺着导丝置入,通过正侧位透视,将TOM针锤击直至靶点;导丝置入后,沿着导丝以骨磨钻磨除部分关节突,扩大椎间孔;将工作套管经扩大的椎间孔置入靶点区域,将经皮脊柱内镜经工作套管置入,在内镜辅助下摘除椎间盘髓核,同时完成减压、止血等操作;最后将工作套管拔除,进行压迫止血及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两组均在术后2月进行效果评价。(1)ODI指数:满分是50分,腰椎功能障碍越严重,最终计分越高。VAS评分:满分是10分,疼痛感越明显,最终计分越高。(2)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时间、住院时间。(3)并发症总发生率:统计硬脊膜撕裂、切口感染、急性尿潴留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6.0软件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ODI指数、VAS评分、手术指标),不同组间数据计算以独立样本t检验为主,通过(±s)表示;计数资料(并发症总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单元格期望频数<5,连续校正χ2检验,以“n/(%)”表示。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ODI指数、VAS评分对比
观察组术前ODI指数、VAS评分与对比组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1月ODI指数低于对比组,观察组术后1月、3月VAS评分均低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术后3月ODI指数与对比组比较,P>0.05,见表1。
2.2 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比组,P<0.05,见表2。
2.3 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33%)与对比组(6.67%)比较,P>0.05,见表3。
3讨论
活动量减少、长期久坐是引发LDH的危险因素。近年来,我国LDH发病人群有低龄化、年轻化趋势。目前,临床治疗LDH的目标是,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前提下,恢复腰椎正常的解剖功能、生理功能,帮助患者及早恢复正常生活。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1月ODI指数低于对比组,观察组术后1月、3月VAS评分均低于对比组,观察组术后3月ODI指数与对比组比较,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33%)与对比组(6.67%)比较,P>0.05。表明PELD术与MSLD术在单节段LDH治疗中疗效相当,而两组治疗1月后ODI指数存在差异。究其原因,可能与术后1月患者疼痛感明显,限制了腰椎功能活动有关。MSLD术在显微镜的辅助下,虽然减少了对椎旁肌肉的损伤,在改善腰椎功能方面效果不错,但该术式在探查椎间隙、椎管、扩大侧隐窝、粘连神经根时,造成的创伤性较大。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PELD手术的创伤性更小、恢复速度更快。分析原因如下:PELD手术与MSLD手术相比较,会直接进入手术目标区域,不需要将椎旁肌剥离,不需要将小关节突、椎板、椎板间黄韧带切除,降低了手术创伤性,同时不会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具有恢复快、破坏小、创伤性小等优点。
综上所述,单节段LDH患者采纳PELD术与MSLD术治疗效果相当,但PELD手术创伤性更小、术后患者疼痛感更轻、恢复速度更快,具有一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威威,连鸿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恢复、创伤程度的前瞻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21,37(5):648-653.
[2]朱灏,刘波,张华溢,等.经皮椎间孔镜与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复发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医学,2021,27(3):429-436.
[3]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科康复学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J].中华骨科杂志,2020,40(8):477-487.
[4]黄涛,赵毅,丁徐,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及对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21,28(4):65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