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作为贯穿整个义务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其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核心素养,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深刻的内涵与思想,提升文学领域的学科核心素养等,使传统文化教学的渗透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出发调整教学模式与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前提,提高学生的文化感知力与综合素质。本文从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发,深入探讨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有效应用与创新。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8-177
在义务教育的培养体系中,初中语文教学作为义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教育部规定的文化核心素养培养方向已经非常明确,但在面对初中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不断创新课堂的形式与内容,推动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加强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使学生以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与学科内容,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个人修养,是初中语文教育不断优化的发展方向。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作为教育体系课程改革的主要环节,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与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语文专业核心素养的关键一步。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相融合,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对引导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个人品质,及成长成才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不够明确,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深刻内涵的联系不够紧密。语文教师的教学思维与模式还有待提高,在课堂的教学内容中仍然存在照本宣科,过于注重成绩的现象[1]。初中语文教育应切实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与对自身品德修养的理解,通过对教材中优秀古代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讲解,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用以陶冶情操,并增强古代文学中文化底蕴历史发展的进一步理解与感受。
其次,在具体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普遍性强,教学模式单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够深刻清晰。以传统文化教育为背景的语文教学,应面向学生具体的成长规律与发展方向来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正确的认知生活。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时,能够通过传统文化的内涵来激励自己努力向上,积极的面对人生中的问题与困难。同时还能使学生在历史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塑造自身高尚的人格。因此,若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模式单一只流于简单讲解的形式,则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低,最终会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创新
(一)深化教学内容,渗透传统文化创新教学氛围
教师应在初中语文的基础教学内容中注重优秀历史人物与古代文学的教学内容,不断进行深化研究,加深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加强传统文化与学科内容的融合创新。以培养学生在初中文学教育中应具备的文化感知力与鉴赏力,扩大语文教学内容的知识范围。另一方面,还要将传统文化与基础教学进行自然的过度衔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断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在具体的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中渗透传统文化,营造学习传统文化与知识的氛围,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一文时,教师可以事先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研究并深挖课文的时代背景与主题思想[2]。在课堂中将历史背景与人文关怀渗透到教育内容中,从文学的角度解读陶渊明追求自由、平等的人生态度,通过文言文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内涵。
(二)创设情景开发课堂教学新模式
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常有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分组教学、任务教学法、创设情境等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充分利用教师的优秀教学技能以及深厚的文化修养来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与学习兴趣。为学生设置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基础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發展规律与特点适当引用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讨论与学习,因材施教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在开展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时,可以在课前设置与内容相关的情境模拟任务,例如在学习《论语》一课前,将学生进行分组分别演绎课文发生的情境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并在课堂上进一步加以分析和讲解。通过创设情境加强学生对《论语》中传递的思想内涵与精神的深度挖掘,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确保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够灵活掌握,达到对学生文化素养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也要对情境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并改正,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时刻保持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开发兴趣小组,重视传统文化的具体实践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的调动,就能高质量的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设置传统文化兴趣小组,并鼓励学生课下阅读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与观看优秀电视节目,组织传统文化读书交流会以及观后感交流。并将具体课堂内容与读书交流会的内容相结合,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发表自己对传统文化看法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在相互交流与促进中逐步建立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在思想上逐步提高个人的综合品质与综合文化水平[3]。除了依靠课堂基础知识的教学,课外活动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将传统文化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在端午节开展以屈原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与观看赛龙舟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节日的氛围下接收来自传统文化的熏陶,更好的理解屈原与端午节背后的精神内涵,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在进行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时,采用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媒体资源的融合,可以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主性。在课前通过传统文化的讲解视频与电影片段,潜移默化的将基础知识的背景与传统文化输入进学生的思想中。采用课文音频朗读的方式播放语文基础知识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思维,通过多种类型的图片展示,视频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尤其是先进的科技与多媒体还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多种课堂教学的延申,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课后传统文化的学习课堂,如建立互联网传统文化答疑交流群,互联网传统文化互助小组等,使学生拥有学习语文和传统文化的主动性,有效跟进教学成果巩固。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需要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优化教学内容与课堂表现形式,不断钻研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结合点。转变传统教育理念,结合互联网资源以及网络技术手段,推动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实现传统文化知识与学科基础知识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认识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个人品质、扎实的文学基础与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而推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海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21(37):45-46.
[2]黎永平.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34):28-29.
[3]宋承城.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J].新课程,2021(11):130.
陆丰市湖东镇第二中学 广东 汕尾 516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