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张旱愉 王宝君 朱运添 黄粉妹
【摘要】 目的:探討规范化癌痛护理联合三阶段止痛治疗对癌痛患者疼痛症状、癌因性疲乏、负性情绪、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癌痛自我效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癌痛患者60例。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按照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原则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予以规范化癌痛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癌痛程度[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SF-MPQ)]、癌因性疲乏[癌症疲乏量表(CFS)中文版]、心理状态[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调查问卷(PSQI)]、生活质量[癌症治疗功能评估量表(FACT-G)]、癌痛自我效能感[中文版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量表(CPSS)]变化情况。结果: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SF-MPQ量表各维度评分、CFS量表各维度评分、PANAS负性情绪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PANAS正性情绪评分、FACT-G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CPSS分量表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癌痛护理联合三阶段止痛治疗可显著减轻癌痛患者疼痛程度,降低癌因性疲乏,减少负性情绪,提高癌痛自我效能感,有助于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规范化癌痛护理 三阶段止痛 癌因性疲乏 负性情绪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Observation on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Standardized Cancer Pain Nursing Combined with Three-stage Analgesia Therapy on Patients with Cancer Pain/ZHANG Jie, ZHANG Hanyu, WANG Baojun, ZHU Yuntian, HUANG Fenmei.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1, 18(10): -11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rovement effects of standardized cancer pain nursing combined with three-stage analgesia therapy on pain symptoms, cancer-related fatigue, negative emotions, sleep quality, quality of life and cancer pain self-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pain. Method: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cancer pai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March 2019 were select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drawing, 30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according to the WHO principle of three-stage of analgesia for cancer pa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pain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standardized cancer pain care management. The cancer pain level [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SF-MPQ)], cancer-related fatigue [cancer fatigue scale (CFS) Chinese version], psychological status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 (PANAS)], sleep quality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quality of life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general (FACT-G)] and cancer pain self-efficacy [Chinese version of chronic pain self-efficacy scale (CPSS)]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 After 2 weeks of intervention, scores of each dimension of SF-MPQ scale, CFS scale, PANAS negative emotion score and PSQI score in two groups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2 weeks of intervention, PANAS positive emotion score, each dimension scores and total score of FACT-G scale, each dimension scores and total score of CPSS subscale in two groups were all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Standardized cancer pain nursing combined with three-stage analgesia therapy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ain degree of cancer pain patients, reduce cancer-related fatigue, reduce negative emotions, improve the sense of self-efficacy of cancer pain, and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sleep quality and life quality.
[Key words] Standardized cancer pain nursing Three-stage analgesia therapy Cancer-related fatigue Negative emotions Sleep quality Quality of life
First-authors address: Shenzhe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Shenzhen 518028,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10.026
癌症的常用治疗方法是化疗,疾病本身的折磨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导致患者产生较多的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对最终治疗结果和预后造成不良影响[1]。癌痛指因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抗癌治疗引起的疼痛,随着病情进展,癌痛发生率随之升高,给患者身心均造成一定创伤,如何抑制或缓解癌痛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方向之一[2]。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镇痛药物治疗癌痛,配合相应护理干预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对生活质量改善有一定作用[3]。本研究旨在探讨规范化癌痛护理管理模式联合三阶段止痛治疗改善癌痛患者疼痛症状、癌因性疲乏、负性情绪、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癌痛患者60例。(1)纳入标准:临床检查和病理学检测确诊为癌症;入院时或住院时出现轻度或以上疼痛;预计生存期>3个月;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精神正常,能够配合治疗并完成问卷者。(2)排除标准:非肿瘤性疼痛者;合并严重脏器疾病或血液疾病者;对止痛药物过敏者;合并神经系统疾病者;合并视听功能障碍者。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严格按照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原则进行治疗:第一阶段予以布洛芬、塞来昔布等非麻醉性镇痛药物;第二阶段予以可待因、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等弱麻醉性镇痛药物;第三阶段予以盐酸氢考酮缓释片、硫酸吗啡缓释片等强麻醉性镇痛药物。对照组予以常规疼痛护理:入院时进行宣教工作,嘱咐患者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注意饮食清淡,戒烟戒酒,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组予以规范化癌痛护理管理:组成管理小组,2名癌痛治疗师进行疼痛评估和治疗,4名癌痛护士制定护理管理流程图并遵照执行,1名临床药师负责药品供应。(1)培训。针对癌痛特点对护士进行重点培训,护士学习癌痛评估方法、癌痛药物护理等知识,练习护理操作,进行理论和实践考核,学会与癌痛患者的沟通技巧。(2)健康教育。住院期间对患者展开“一对一”宣教和知识讲座,讲解癌痛管理的重要性,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原则,告知患者癌痛可以通过治疗控制,纠正错误认知,指导患者规范描述自身疼痛程度以及如何预防癌痛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定期为患者及家属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和科普,以较为正规的形式引起患者对癌痛的重视,给患者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介绍正面病例,树立坚持治疗的信心。(3)疼痛评估。采用NRS数字分级法评估疼痛强度和疼痛控制情况[4],患者发生疼痛时随时进行评分,并进行疼痛干预,干预30 min后再次评分;NRS评分>3分按时予以癌痛药物治疗,NRS评分连续3 d<3分则每隔2 d进行一次评分;治疗达到无疼痛时则无须进行评分。(4)心理护理。充分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时与患者沟通,鼓励其多与护理人员、家属或其他患者交流;针对患者个人情況采取不同的心理辅导方式,倾听患者诉说,排解患者心中疑虑,减轻心理压力,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指导家属正确面对患者痛苦,多陪伴、关爱患者,减轻其孤独感和恐惧感,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及时了解其心理上需求并尽量满足。(5)药物护理。主治医师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各类药物在人体内代谢及转化的不同,为患者制定最好的给药途径并由护士执行。(6)饮食护理。服药期间监督患者多饮水,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适当活动,预防便秘,病情允许下可配合服用麻仁丸等通便药物;制定饮食菜单,保证患者营养摄入充足和均衡,简化流程,促进患者食欲,减少患者的饮食烦恼。(7)疼痛护理。动态评估患者疼痛状况,因肿瘤侵袭、压迫引起的内脏疼痛最常见,肌肉、皮肤、骨骼等固定部位发生的持续性疼痛为伤害感受性疼痛,疼痛程度较强需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在应用止痛药的基础上指导患者调整呼吸、活动肢体、分散注意力等,疼痛强度较弱时可采取非药物止痛方式缓解疼痛,如中药热敷、针灸按摩、心理暗示、转移注意力等;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操作可能导致患者疼痛,需对医师、护士进行严格培训,减少治疗护理操作造成的机体损伤,操作同时可与患者聊天转移注意力,采取非药物止痛方式缓解疼痛;密切关注患者夜间疼痛情况,若间歇性疼痛加剧则可能为神经病理学疼痛,需报告医师及时对症处理,调整止痛药用法用量缓解疼痛,改善睡眠。(8)随访机制。建立良好的随访机制,服用镇痛药物者每周随访1次,在随访表记录随访时间、随访内容、疼痛管理情况等,对患者疑问进行回答,指导患者在家中合理运用非药物镇痛方法。护理干预持续2周以上。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3.1 癌痛程度 采用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SF-MPQ)[5],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定级(VAS)、现有疼痛强度(PPI)3个子量表。PRI评分包括11个感觉项目和4个情绪项目,采取4级评分法(0~3分),总分范围0~45分,得分越高则疼痛越剧烈;VAS评分以一10 cm长的线段表示0~10分的疼痛程度,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得分越高则疼痛越剧烈;PPI评分将疼痛级别划分为无痛、轻度不适、不适、难受、可怕的疼痛、极为痛苦6级,分别记0、1、2、3、4、5分。
1.3.2 癌因性疲乏 采用癌症疲乏量表(CFS)中文版[6],包括躯体疲乏(7项)、情感疲乏(4项)、认知疲乏(4项)3个维度15个评分项,根据Okuyama等对CFS的计分方法,躯体疲乏得分范围0~28分,情感疲乏和认知疲乏得分范围均为0~16分,得分越高则疲乏状况越严重。
1.3.3 心理状态 采取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包括10个正性情绪条目和10个负性情绪条目,每个条目计1~5分,正性情绪评分高则表示快乐状态,负性情绪评分高则表示痛苦状态[3]。
1.3.4 睡眠质量 采取匹兹堡睡眠质量调查问卷(PSQI),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7个维度18个条目,每个维度采取4级评分法(0~3分),各维度累及得分为PSQI总分,得分范围0~21分[8],得分越高则睡眠质量越差,PSQI评分>7分判定为睡眠障碍。
1.3.5 生活质量 采取癌症治疗功能评估量表(FACT-G),包括生理状况(7个)、社会家庭状况(7个)、情感状况(6个)及功能状况(7个)4个维度共27个条目,每个条目采取5级评分法(0~4分),量表总分范围0~108分[9],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1.3.6 癌痛自我效能感 采取中文版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量表(CPSS)[10],包括疼痛管理自我效能感量表(PSE,5个项目)、功能性自我效能感量表(FSE,9个项目)、症状应对自我效能感量表(CSE,8个项目)3个分量表22个评分项目,采取Likert 5级评分法计分,1分表示完全无把握,2分表示有两三成把握,3分表示有五成把握,4分表示有七八成把握,5分表示极有把握,各项目得分累及则为量表得分,总分22~110分,分值越高则自我效能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5~68岁,平均(48.12±10.47)岁;病程1~12个月,平均(5.94±2.18)个月;受教育程度:初中6例,中专或高中15例,大专及以上9例;疼痛程度:中度18例,重度12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6~70岁,平均(49.57±11.19)岁;病程2~12个月,平均(5.48±2.05)个月;受教育程度:初中8例,中专或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10例;疼痛程度:中度20例,重度10例。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干预前后SF-MPQ评分比较 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PRI感觉项、PRI情绪项、PRI总分、VAS、PP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干预前后CFS评分比较 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躯体疲乏、情感疲乏、認知疲乏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干预前后PANAS评分比较 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正性情绪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两组干预前后PSQI评分比较 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6 两组干预前后FACT-G评分比较 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FACT-G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7 两组干预前后CPSS评分比较 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CPSS量表总分及PSE、FSE、CSE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3 讨论
癌症患者病情进展至中晚期时大多会经受癌痛的折磨,患者躯体上的剧烈痛苦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障碍,磨灭患者生存意志而出现求死欲望。癌痛发生原因主要有三个,一为肿瘤压迫或直接侵袭引起的内脏疼痛,二为肿瘤治疗引起的疼痛,三为肿瘤间接引起的疼痛。其中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最为常见[11]。癌痛根据其生理病理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两种性质,其一为伤害感受性疼痛,多发生于肌肉、皮肤、骨骼等固定部位,疼痛呈持续性,其二为神经病理学疼痛,疼痛部位不明确,夜间可出现间歇性加重[12]。由于癌痛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无法从根本上治疗癌痛,通常采取止痛药物缓解疼痛症状。本研究中根据WHO癌症疼痛三阶段止痛原则对患者进行癌痛治疗,与传统用药方案相比减少用药剂量、延长给药时间、以患者耐受为主,阶段式止痛通过动态掌握疼痛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达到控制病情、缓解患者疼痛的目的。
镇痛药物发挥作用依赖于医生、护士、患者、家属的密切配合和协作,规范化癌痛护理建立了较为科学的管理模式,能够动态、全面、常规地评估癌痛情况,实现了精准化、规范化、针对性的疼痛管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癌症患者疼痛感[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PRI感觉项、PRI情感项、PRI总分、VAS、PPI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规范化疼痛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癌痛。一般情况下癌症患者对癌痛缺乏足够认知,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达到医护患的共同协作,因此指导护理人员学习癌痛护理相关知识和技能成为护理管理中重要的环节[15]。规范化癌痛护理定期对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帮助其掌握最新的癌痛知识和护理知识,为患者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同时护士可更有效地进行疾病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癌痛的自我管理能力[16]。使用NRS评分规律地对癌痛程度进行评估和筛选,有助于用药方案的及时调整,大大提高了科室对癌痛的治疗效果。癌痛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我是否能完成某种行为的期望,通过意识指导行动,激发潜力完成目标,自我效能较高的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疼痛。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CPSS量表评分提升程度高于对照组,说明规范化癌痛护理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了信心,因此自我效能有显著提升,且癌痛控制在理想状态时也会增加患者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自我效能感。
癌因性疲乏是与肿瘤或肿瘤治疗相关的一种持续性、主观性劳累,且无法通过休息得到缓解,可长期存在于癌症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也是癌痛的产物,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7-18]。规范化癌痛护理通过适当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癌痛治疗和护理,良好的健康宣教可帮患者解答疑惑,并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可减少患者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同时医务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可增进护患关系,提高治疗和护理依从性,有利于癌痛症状的改善,加上患者心理状态转为良好,相应的其癌因性疲乏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19]。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躯体疲乏、情感疲乏、认知疲乏、负性情绪评分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证实了规范化癌痛护理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癌因性疲乏,减少负性情绪。
夜间持续性疼痛或疼痛间歇性加重均会导致患者睡眠障碍,进而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对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实施有不良影响。本研究采用PSQI评分对睡眠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评分下降更为明显。分析原因认为,护士密切关注患者夜间疼痛情况,若有异常及时报告给医师进行对症处理,调整用药以缓解疼痛,而心理负担的减轻也有利于睡眠质量的改善。此外,两组患者干预后FACT-G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癌痛减轻后患者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除疼痛护理外,本研究采取的护理管理也对患者进行了饮食干预,为其制定合理的菜单,免去患者饮食方面的烦恼,且能保证营养摄入充足和均衡,有利于身心健康,加上患者疼痛缓解,负性情绪减少,睡眠质量提高,因而患者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规范化癌痛护理联合三阶段止痛治疗可显著减轻癌痛患者疼痛程度,降低癌因性疲乏,减少负性情绪,提高癌痛自我效能感,有助于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临床上应注重癌痛护理的规范化,以进一步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高雨农.子宫内膜癌的化疗与内分泌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33(5):469-472.
[2]王芬,桂琦.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下癌痛患者个体化管理的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9,48(3):169-171.
[3]安润花,绳静雅,陶晓云,等.癌症患者疼痛管理与护理干预[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2):224-226.
[4]王彩丽,王春妃.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支持对老年肺癌患者癌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7):4893-4895.
[5]彭琳,张菊英.简化McGill疼痛问卷中文版在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中的适用性[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1):1035-1040.
[6]张凤玲,丁玥,韩丽沙,等.癌症疲乏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11):810-813.
[7]鲍丽,占归来,李晨虎,等.中文版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在老年人中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4):143-147.
[8]路桃影,李艳,夏萍,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3):260-263.
[9]宫霄欢,王继伟,陈学芬,等.蔬菜水果摄入量与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关系[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11):990-994.
[10]何海燕,朱京慈,彭娜.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量表应用于慢性癌痛病人的信效度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9):764-766.
[11]董亚冰,王楠娅,赵恒军.影响肿瘤患者癌痛治疗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8,26(8):1311-1314.
[12]赵胜男,王晓润,吴本慧.健康教育及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晚期胰腺癌神经病理性癌痛的作用[J].廣东医学,2018,39(12):170-173.
[13]张伟,朱春芳,王钰美,等.癌痛护理质量指标的构建及其在肿瘤科病房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1):2724-2727.
[14]李芳,李莉,王传英,等.疼痛规范化管理模式在癌痛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8,32(2):266-268.
[15]钱立晶,吕冬梅,李玲玲,等.结构化教育在癌症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2):311-314.
[16]刘红,蒋远静,刘水霞.癌痛规范化治疗提高中重度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及护理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8,40(10):934-938.
[17]张蜀芸,张燕萍,蔡春连,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肿瘤患者化疗期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5):39-43.
[18]谢晓冬,张潇宇.癌因性疲乏最新进展—NCCN(2018版)癌因性疲乏指南解读[J].中国肿瘤临床,2018,45(16):817-820.
[19]宋福婷,张万华,李宁宁,等.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对晚期癌痛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10):1432-1434.
(收稿日期:2020-06-12) (本文编辑:姬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