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鹭
哺乳期产妇在产后出现的乳汁分泌不足问题被称之为产后缺乳,这种问题会导致产妇无法满足婴儿的喂养需求。导致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为产妇在产后出现情志抑郁、失血过多以及思虑过度等。而西医对该问题的治疗方法较少,而且治疗效果也不甚理想。而中医学则对产后缺乳有着十分深入的研究,根据中医理论,药膳是自古就有的治疗方法,而随着现代医学对中医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乳汁分泌不足问题,不仅没有任何的不良作用,还可以被患者更好地接受[1]。因此,本次研究选取大连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产后缺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对产后缺乳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膳护理联合穴位按摩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大连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产后缺乳患者,全部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双盲法对患者分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30例患者为参照组,接受中医辨证施膳护理联合穴位按摩的30例患者为研究组。研究组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2~41岁,平均年龄为40.6(s=2.3)岁;孕周为38~42周,平均孕周为40.5(s=0.8)周。参照组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1~42岁,平均年龄为40.12(s=2.1)岁;孕周为37~41周,平均孕周为40.2(s=0.6)周。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①患者产后的乳汁分泌量过少,无法满足新生儿的喂养需求;②患者的乳头不存在龟裂或者是凹陷的问题;③检查患者的乳房没有肿胀或者是疼痛感,性质松软,挤压乳汁有明显疼痛感,乳汁稠而难出。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产后缺乳的中西医诊断标准;②患者的身体状况良好;③新生儿均为单胎,并属于足月产;④患者乳房发育正常;⑤新生儿的体质量在2.5~4 kg。排除标准:①存在乳房炎症的患者;②服用过会对乳汁分泌造成影响药物的患者;③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⑤存在母乳喂养禁忌证的患者。
1.4 方法2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指导患者如何处理乳头凹陷;帮助患者解决母乳喂养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治疗仪对患者的乳房每天按摩2次;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在这个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膳护理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中医辨证施膳护理的主要内容为[2]:①针对肝郁气滞型的患者(存在低热、郁郁寡欢、食欲不振、思虑不安以及舌红苔黄等症状),需要围绕着“疏肝通乳”“安神解郁”的原则设计膳食,如黄花菜瘦肉汤(猪瘦肉250 g,干黄花菜40 g)、丝瓜草瘦肉汤(猪瘦肉250 g,丝瓜40 g,通草5 g)、黄豆猪蹄汤(500 g左右猪蹄,黄豆200 g,通草10 g)以及通草穿山甲甲鱼汤(500 g左右鲫鱼一条,穿山甲10 g,通草10 g)等;②针对气血虚弱型的患者(存在脉象虚细、精神疲倦、气色欠佳以及舌苔较少薄白等症状),需要围绕着“和胃健脾”“调和气血”的原则设计膳食,如归芪鲫鱼汤(500 g左右鲫鱼一条,黄芪5 g,当归5 g)、参芪乌鸡汤(500 g左右乌鸡一只,怀山药10 g,黄芪5 g,党参5 g,通草5 g,大枣3枚)、黄芪穿山甲炖母鸡汤(500 g左右母鸡一只,穿山甲10 g,黄芪5 g)以及花生通草猪脚汤(猪手250 g,花生40 g,通草10 g)等。中医穴位按摩治疗的主要内容为[3]:首先,对患者两侧乳房通过热毛巾进行3 min的热敷,然后用中指对患者的乳根穴进行2 min的点按,在患者有酸胀感后即止;通过拇指对患者的膻中穴由下到上进行3 min的推按,在患者出现酸麻胀感即止;通过拇指指甲对患者的少泽穴进行掐按,每次持续8 s,等待3 s后进行反复操作,每天8次;通过食指、中指以及拇指对患者的乳晕部区域进行3 min 360°的旋转按摩,两侧乳房交替进行,完成按摩后,对患者的乳头以及乳晕进行轻轻的按压;通过拇指、食指对患者的乳头进行捻揪,力度逐渐提高,在患者出现酸麻胀感即止。
1.5 观察指标2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观察对其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患者分泌的乳汁能够满足新生儿70%以上的营养需求,并且缺乳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分泌的乳汁能够满足新生儿40%以上的营养需求,并且缺乳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患者分泌的乳汁无法满足新生儿40%以上的营养需求,并且缺乳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同时,统计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泌乳量。并且,通过大连市妇幼保健院自制的调查表,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6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各种数据资料开展分析,计数资料通过百分比(%)表示,并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例,%)
2.2 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好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每天泌乳量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前每天的泌乳量为(275.6±31.2)ml,参照组患者治疗前每天的泌乳量为(275.6±31.2)ml,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每天的泌乳量均有明显上升。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每天泌乳量为(685.5±62.3)ml,参照组患者治疗后每天泌乳量为(422.8±55.7)ml,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每天泌乳量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t=15.215,P=0.000)。
母乳喂养作为目前受到广泛认可的一种新生儿喂养方式,因为母乳中的营养十分丰富,还含有大量的免疫性物质,不仅可以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还可以增强新生儿的抵抗力,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实现母乳喂养,就需要新生儿的母亲有充足的乳汁。而有研究资料显示[4],产后缺乳作为一种临床上的常见妇科疾病,20%~40%的产妇都会出现产后缺乳的问题。而常规的西医治疗手段不仅十分匮乏,治疗效果也难以令人认可。通过中医手段对患者治疗,则能够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中医学认为产妇出现产后缺乳的主要原因是肝郁气滞以及气血虚弱。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是围绕着“通络下乳”以及“调理气血”的原则对患者进行治疗,不仅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还要提供患者正确的膳食,督促患者按时休息,配合穴位按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中医食疗更是其中的精华,通过食物与中药材的合理搭配,不仅能够增强患者的食欲,还可以充分发挥中药的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产后缺乳问题[5]。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这说明采用中医辨证施膳护理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可以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每天泌乳量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这说明采用中医辨证施膳护理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可以使患者的泌乳量大幅提高;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这说明采用中医辨证施膳护理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可以使患者对护理更加认可。之所以会取得这样的成果,主要是因为根据患者的证型,通过合理的搭配药膳催乳汤,能够有效地发挥对患者身体的调理作用,并使食物和中药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起到疏肝解郁、益气补血以及通络下乳等功效。例如,针对气血虚弱证的患者,在汤中加入党参、黄芪以及大枣等中药,同时配合乌鸡、瘦肉以及鲫鱼等益气补血的膳食,可以很好地为患者健脾通乳、调理气血;针对肝郁气滞型的患者,在汤中加入柴胡、通草以及陈皮等中药,配合猪蹄、瘦肉以及鲫鱼等疏肝解郁的膳食,则可以有效地为患者疏肝解郁、通络下乳[6]。同时,在中医理论中提出乳汁乃是气血所化,所以只有产妇气血充足,才能分泌足够的乳汁。然而,由于产妇在分娩后存在失血过多的问题,就会导致乳汁分泌不足的问题发生。而通过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摩,能够发挥平衡阴阳、通经活络以及行气活血等诸多作用。这样就可以有效地为患者扩张血管,并提高其通透性。并且,还能够加快患者乳房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患者乳汁分泌。
综上所述,对产后缺乳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膳护理联合穴位按摩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泌乳量,从而使患者对护理更加认可,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