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天扬
译林版《英语》教材每单元的结尾处都设计了集开放性与灵活性为一体的Checkout Time综合检测板块,该板块旨在让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画一画和写一写等语言活动中,进一步内化单元知识,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日常听课和交流可以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Checkout Time 板块的文本解读与目标定位存在偏差,认为该板块只是单元中的附件,只要完成语言操练即可。因此,课堂教学时常出现简单化、碎片化和机械化的教学现象。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 的Checkout Time 板块的教学为例,教师应深入解读文本,创设真实语境,有层次性地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学有所获。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1]教师面对“压轴”的Checkout Time 板块教学材料,既要基于文本,又要高于文本,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活其认知储备,避免机械性的操练。
本单元Checkout Time 板块的第一部分为Look and say,旨在让学生根据图片,利用句型“There’s/ There are… on the farm. It has/ They have...”进行口头表达。
常见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对图片中的动物逐一进行描述或根据动物的单、复数形式,让学生分组描述。课堂关注的重点均为对there be以及have与has句型运用的检测。以上以语言操练为主的两种形式均过于机械,学生练习口语的热情会在不断重复中褪去。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高效教学?
插图是小学英语教材自带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发挥插图的功能,可以利用阴影技术修改插图,挖掘图片蕴含的信息(如图1)。
图1
学生由描述教材清晰的图片转变为看图1 猜测阴影图片,用“There’s/There are…on the farm.”表达自己所猜测的动物。该做法合理地运用图片,创设兴趣点,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文本插图以静态的形式呈现,教师要善于将插图化‘静’为‘动’。”在图1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添加有趣的音效以增强插图的呈现效果,使画面活起来。如增加灌木丛,挡住一只小狗和一群小鸡,植入它们的叫声让学生猜测灌木丛后的动物。学生除了运用句型“There’s/ There are…on the farm.”外,还可以利用本单元Fun Time 中的句型“Is it/Are they…?”进行猜测。在这个环节,教师通过添加遮挡图片,增加动态音效,让学生进行猜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而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事件、场景或氛围,旨在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当学生利用句型“There’s/There are…on the farm.”猜出所有的动物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再用句型“It has/They have...”进行表达。如果还是用图1,学生会产生视觉疲劳且没有角色代入感。因此,教师可以引入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7 On the farm 的 Story Time 中 Liu Tao 爷爷的农场与之衔接,创设Liu Tao 再一次带着他的好朋友Mike、Wang Bing、Yang Ling、Su Hai 和Nancy 参观爷爷农场的情境,此时他们分别用句型“It has/They have...”描述他们喜爱的动物。教师以Liu Tao的口吻邀请学生一起加入,帮助他们用“It has/They have...”的句型进行正确、流利的表达。
原来的Checkout Time 板块缺乏语境支持,只是碎片化的语言操练活动,但通过对接与教材相关的故事情境后,学生就能在具体的场景中与熟悉的人物一起学习与运用语言,语言更显真实性、连续性。在这样的语境中,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与运用也更到位。
《课程标准》在写作技能的二级目标中要求:学生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从五年级开始,译林版《英语》教材的Checkout Time板块中出现了写作练习,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写作任务,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与帮助。为了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路可循、有话可写,在写作前,教师应分解写作任务,逐层推进,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帮助他们搭建写作支架,让他们逐步吸收与消化,最终实现语言的有效输出。
本单元Checkout Time 板块的第二部分为Draw and write,该部分的内容是让学生画一幅动物图片,再写一篇所画动物的介绍性文章。多数教师的教学流程是:课前让学生完成动物的绘画;课堂上提出三个问题:What is your animal friend?What does it have?What can it do?学生将回答的答案串联后就成了写作内容。这种碎片化的对话交流、引导而成的写作指导,是一种“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表现。从对学生表达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看,这种方法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写作技能。那么,如何进行高效的写作教学?
仿写是指模仿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者表现手法进行写作。教师可借助Checkout Time第一部分内容Look and say 中Liu Tao 带着朋友参观爷爷的农场、描述所喜爱的动物的场景,确立仿写内容为Wang Bing 和Nancy 的口头描述,让学生先读一读、找一找他们所表达的句子的优点。
Wang Bing 喜欢的动物是大公鸡,他描述的句型为:There’s a rooster on the farm. It has two big wings. It has a big tail. It has a sharp mouth.教师圈画出 two big wings、a big tail 和 a sharp mouth。学生发现这几个短语均能形象地刻画出大公鸡的主要特征,让读者印象深刻。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第一个写作方法:介绍动物要抓住它的特征。
Nancy 喜爱的动物是马,她描述的句型为:There are two horses on the farm.They have big bodies.They have long legs and long tails. 教师圈画出big bodies、long legs and long tails,让学生特别关注Nancy 描述动物的顺序。学生总结出第二个写作方法:介绍动物可以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
在解读了Wang Bing 和Nancy 的范文后,学生按照上述写作方法,分别帮助Mike、Yang Ling 和Su Hai 介绍他们所喜爱的动物。这种基于情境的口头仿写训练,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得他们表达的内容特征鲜明,表述条理清晰。
教师要合理运用范文,引导学生深度解读,学会更多的表达技巧,丰富与完善范文所表达的内容,更好地发挥范文的价值。教师可再次创设如下情境:Wang Bing 参观完Liu Tao 爷爷的农场后,在朋友圈发表了一条“他最喜爱的动物——大公鸡”的动态。他满心欢喜地等待朋友们的点赞与评论,结果却令人失望。教师提出让同学们一起帮助Wang Bing 修改所发表的动态内容,以获得更多的点赞与评论。
1.丰富写作内容。首先是头脑风暴,学生思考Wang Bing 除了可以描写动物的特征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观点,例如Colours、Abilities和Impression等。接着,学生补充有关方面的具体表达内容。待这个环节结束,Wang Bing的范文被修改如下:There’s a rooster on the farm. It is red and green. It has two big wings. It has a big tail. It has a sharp mouth. It can run and jump.It can fly too.What a nice rooster!
2.运用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在英语写作时,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写作技巧,如使用连词and、too、but等;避免单一的句式,使用丰富的语句;使用优美的长句,提升作文的水准。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习得的写作技巧,对上述已修改的新范文进行再次完善。最终,学生做了以下的修改:①使用连词“and”将“It has two big wings.”“ It has a big tail.”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It has two big wings and a big tail. ②使用丰富的语句,将“It has a sharp mouth.”改为“Its mouth is sharp.”避免与上面句式的重复。③将句子“It can run and jump.”“ It can fly too.”改为优美的长句:It can run and jump. It can fly high to the tree.
3.梳理篇章结构。教师以修改完善的范文为例,帮助学生分析篇章的三段式结构,即Beginning、Body 和Ending(如图2),使学生意识到谋篇布局是让篇章具有层次性与条理性的前提条件。
图2
通过图2,可以发现Wang Bing 的范文缺少结尾部分,且开头部分不完整,未交待事情发生的起因。通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师生将开头部分改为“I visit Liu Tao’s grandpa’s farm with my friends this afternoon. There’s a rooster on the farm. I like it very much.”为实现首尾呼应,结尾部分增加了如下内容:“I like the rooster. Welcome to Liu Tao’s grandpa’s farm and have a look.”
上述案例中,教师创设帮助Wang Bing修改朋友圈动态内容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不断完善范文,使文章内容的多样性、语言的准确性和结构的完整性均有所改观。
思维导图是基于放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搭好框架,帮助学生厘清脉络,合理选择写作内容。当范文修改完善后,教师要求学生完成Checkout Time 第二部分Draw and write的写作内容。教师先与学生一起讨论,借助可视化的思维导图支架(如图3),厘清写作内容的行文结构,为学生后续的自主写作奠定基础。
图3
搭建写作支架,梳理写作可能会运用到的词汇、短语、句型等语言知识点,能够逐渐调动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其对写作充满信心。写作时,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学生有纲可依、有料可用、有话可写,体验到写作的成就感。
《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日常教学中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Checkout Time 是单元的“压轴”板块,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细化评价标准,使得各评价条目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本单元Ticking Time 板块的评价条目中,有两条涉及对本课时教学内容的评价:“I can talk about animals.”和“I can use‘have’and‘has’.”此评价条目内容较为简单、笼统,教师应进一步根据Checkout Time教学内容为学生定制专属的评价条目。
第一部分Look and say 为看图用句型There’s/There are…on the farm.It has/They have...进行口头表达。教师可以对Ticking Time的第2条评价点进行修改,围绕表达的准确性、流利度、句子数量进行星级评价量表的设计(如图4)。一方面让学生清晰评价标准,对自我的学习情况进行判定,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差距,及时查漏补缺,达成目标。
图4
第二部分Draw and write 为画一幅动物图片,写一篇所画动物的介绍性文章。原本Ticking Time中的第一点评价内容仅为“I can talk about animals.”,缺乏对学生写的能力的评价。而第二部分重点内容为教师对学生写作内容、结构和技巧的指导,评价表也应体现教学的重点内容。这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也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将该部分的评价细化为写作内容、结构、技巧等方面的评价,确定了具体的评价细则。写作前,教师就将评价表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明晰标准;写作时,让学生对照评价细则,密切关注自己的达成度;写作后,让学生对照标准,逐一检查达成情况,最后写上自己的星级数。通过评价指导,学生自主评价的能力切实得到了提升。
总体而言,Checkout Time 板块是集单元核心语言知识点、听说读写技能综合训练为一体的重要板块,应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应深入解读文本,创设真实语境,有层次性地设计学习活动,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深化文本理解、夯实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