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少华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临床特征表现为心律失常、胸骨持久性疼痛的心脏疾病,该病发病率较高,病情严重者可能出现心搏骤停,心脏停止发生猝死,极大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1]。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内科的急诊病症,其发展机制较为严重,因为心脏是人能够生存活动的动力,而心脏的跳动主要是依赖于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活动,所以一旦心肌供血供氧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心肌功能出现异常,不能进行有效的收缩和舒张,从而给机体各个器官带来巨大的压力。流行病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新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50 万人,致残致死率升高。下壁心肌梗死是在心电图Ⅱ、Ⅲ、avF 导联上可以看到ST 段抬高或者是压低的动态演变[2]。下壁心肌梗死表现为心脏膈面的心肌坏死,因此称为下壁心肌梗死。冠脉病变支数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生理学研究发现,人类各主要器官的养分主要来自血液,血液进入各器官过程中胆固醇沉淀导致冠脉病变狭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急性心肌梗死产生。因此,早期预测冠脉病变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临床诊断及干预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心电图仍是检测冠心病患者的主要方法。但是心电图存在多样性,心电图Aslanger 征是心电图检测方法之一,心电图显示该类患者发生ST 段改变,STV4~V6联合ST 段向终末部分正向T 波变化,而STV1段高于STV2[3]。目前,关于心电图Aslanger 征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评估冠脉严重病变的研究文献较少,本文以此进行如下研究。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 收治的66 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标准:①临床均表现为胸前区疼痛≥30 min;②符合中华医学会关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4];③发作时间<24 h。排除标准:①消化、代谢严重疾病;②合并严重冠心病、心力衰竭等;③意识不清及语言障碍者。患者及家属均了解并同意本文研究内容,不违背本院伦理规定,并且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按照是否出现Aslanger 征分为Ⅰ组(有Aslanger 征,26 例)和 Ⅱ组(无Aslanger 征,40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并发症及不良生活习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心电图检测及冠脉造影,具体如下。
1.2.1 心电图检测 患者平卧于检测台上,放松身体,采用DCG 心电图进行检测(美国,DMA 公司,型号:HOLTER7.0),对心电图进行导联,并对患者进行检测指导和说明,让患者了解在检测期间需要注意的内容,检测完成之后将设备中的读卡器取出,将其连接在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对于动态心电图所记录的数据和波形图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准确看到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并且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对患者的心电图数据进行分析,对心电信号进行记录,从而做出相应的诊断结果和打印出心电图报告。
1.2.2 冠脉造影 采用Jud-kins 法穿刺右股动脉,将6F 造影导管送至右侧冠脉口,常规3 个体位完成冠脉造影,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对血管狭窄及病变进行判断。按照狭窄程度分为无:<50%;轻度:50%~75%;中度:76%~90%;重度:91%~99%;完全闭塞:100%。冠脉病变:狭窄程度>70%。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结果,冠脉造影结果,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病变支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结果比较 Ⅰ组患者的STV3R~V5R↑、STV7~V9↑、STV4~V6↓、STV1↑、STavF↓占比均高于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STV1~V3↓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结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比较 Ⅰ组患者梗死部位在RCA 近端占比高于Ⅱ组,RCA 中远端占比、LCX占比低于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比较[n(%)]
2.3 两组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比较 Ⅰ组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重于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718,P=0.007<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比较[n(%)]
2.4 两组患者的冠脉病变支数比较 Ⅰ组患者单支病变占比低于Ⅱ组,双支病变占比、三支病变占比高于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冠脉病变支数比较[n(%)]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发生率较高,大数据显示,全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增率增加的同时死亡率也在年年攀高。目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易产生冠脉狭窄病变,主要是心脏血管出现狭窄,主要表现为动脉在扩张时出现的回缩现象,导致血管损伤及内膜增生,易发生血管出血等事件[4]。该病主要常见于中老年人,并且发病趋势具有向低年龄段上升的趋势,急性心肌梗死一旦发病,则会导致持续>30 min 的心前区发生疼痛、胸闷的症状,并且病情扩展速度快,如果不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将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出现,使得患者发生心悸、抽搐甚至死亡[5-7]。心电图是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主要方法,但是对于心电图显示存在Aslanger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冠脉血管病变的关系的文献较少,因此,本文分析存在Aslanger 征患者采用心电图和冠脉造影观察的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断多采用无伤害性的 12 导联常规心电图,具有操作简单、方便且经济压力较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也获取了较好的成果[8-10]。文献证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血缺氧导致的心痛会伴随着ST 改变,主要表现为STV1~V3↓改变,而存在Aslanger 征的患者存在紧邻ST 段改变[5]。这种新的心电图模式Aslanger 征,主要是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中提示有除了心肌梗死相关的动脉之外,还具有其他冠脉的严重病变。并且Aslanger 征患者一般常伴有多血管病变,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还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具有一定的联系,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即使心电图没有对相邻导联的ST 段显示抬高情况,但Aslanger 征患者在短期以及长期内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所以提高对该种心电图模式的认知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1-13]。本文存在Aslanger 征的Ⅰ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显示在多个连续ST 段均出现改变并与Ⅱ组存在差距。与无Aslanger 征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相比,存在Aslanger 征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机体血清肌钙蛋白表达上调,经冠脉造影结果发现合并Aslanger 征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产生血管病变的几率更高,患者预后更差[14,15]。本文Ⅰ组患者心肌梗死部位多发生在RCA 近端,提示Aslanger 征的患者可能出现范围更大的心机缺血,造成血管狭窄及心肌损伤。而Ⅱ组患者心肌梗死部位以RCA 远端及LCX 为主,冠脉血管病变多由RCA 近端产生,因此,存在Aslanger征患者易产生冠脉血管病变。这与Rahman 等[6]的研究结果相似。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发生ST 段改变多由冠脉血管病变引诱痉挛导致。采用冠脉造影发现存在Aslanger征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管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患者存在双支或多支冠脉血管病变[16,17]。研究证实,合并心电图模式Aslanger 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除了在RCA 近端、远端及LCX 出现梗死外,在其他冠脉血管也易产生病变[18]。存在Aslanger 征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较差,患者出现双支及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高于无Aslanger 征的患者,且该类患者极易产生血栓事件,影响生存质 量[19,20]。本文研究Ⅰ组发生血管狭窄及出现多支冠脉血管病变的几率高于Ⅱ组,说明存在Aslanger 征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冠脉血管病变的风险率更高。
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实验方法比较简单,分析中Aslanger 征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讨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对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偏差,后期本课题组会加强和其他相关研究单位合作,增加样本量,细化实验内容,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及评估提供实验依据。
综上所述,Aslanger 征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部位RCA 近端及心电图相邻导联ST 段抬高,存在Aslanger 征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冠脉狭窄及病变的风险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