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长治 046000)
足球作为一项竞技性、对抗性较强的运动,不论是比赛还是训练都会消耗运动员大量的体力,且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在青少年足球训练和比赛中,运动损伤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校园足球的健康发展,使得很多家长打消了送孩子学足球的念头,不利于我国优秀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应通过广泛深刻的研究找出足球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进而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
运动损伤简单来讲就是体育运动中发生的各种损伤,与运动训练、技术、项目、环境、装备等因素存在紧密的关联。足球运动损伤则是指参加正式足球活动中出现损伤,足球运动员一旦出现运动损伤,不仅会影响到正常参加足球活动,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与时间进行康复治疗,造成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1]。
足球运动损伤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急性创伤,即突然的暴力或冲击引起的伤病;二是慢性伤病,即因训练过量或身体过度使用引起的疲劳或伤病。与其他体育运动相比,足球运动损伤发生的风险更高,除了一些较为轻微的擦伤、扭伤之外,还包括一些严重的骨折、韧带撕裂、半月板伤病、内脏破裂及脱位等[2]。在一支足球队伍中,不同的位置对运动员体能、技战术能力均有着不同的要求,这使得足球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的概率、损伤发生的部位及损伤出现的原因也表现出普遍的差异性。
整体上看,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可大致概括为两个方面,分别是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前者包括运动员的生理、心理、个人技术、自我保护等因素;后者则包括训练及环境方面的因素,如装备情况、场地情况、准备活动、对手犯规等[3]。此外,青少年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对外力的抵抗防御能力稍弱,因此在上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出现运动损伤的概率更高。为了使此次研究更具参考性,笔者特地对某U-15优秀男子足球队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整合了175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原因,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结合表1内容可知,导致青少年足球运动损伤的生理因素主要有4项。
表1 青少年足球运动损伤原因统计表
一是身体过度疲劳。即运动员在运动一段时间后,机体无法长时间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过高的训练强度会导致其身体疲劳,进而出现各方面运动能力的下降,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这种现象多发生于比赛过程中,高强度的运动量使得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出现肌肉酸胀、力量下降的情况,因技术动作变形出现损伤。
二是肌肉力量不足。青少年运动员的肌肉生长速度慢于骨骼生长,这种不均衡现象会使其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出力量不足的情况,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例如,若踝关节力量不足,青少年运动员做运球过人、急停急转等动作时就可能出现踝关节扭伤[4]。
三是伤病未痊愈。根据Nielsen的报道,接近一半的运动员的伤病是以前同一部位、相同损伤的再次发作,换言之,曾经出现过运动损伤的运动员发生同一类型损伤的风险要远高于没有受过伤的运动员[5]。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对运动损伤的认知较少,通常是依据自身对疼痛的感知判断是否出现伤病,经常忽视一些细微的疼痛感,导致伤病延误,逐渐恶化。
四是灵敏、柔韧性不足。柔韧性与灵敏性影响着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在这两方面素质不足的情况下青少年运动员强行施展技术动作会导致肌肉或韧带超出其承受范围,引发运动损伤。
导致青少年出现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过度兴奋,青少年由于心理素质发展不成熟,在参加一些比赛活动中会出现剧烈的情绪波动,表现为过度紧张或是过度兴奋,导致技术动作出现变形,引发运动损伤。二是自我防护意识不足,绝大多数青少年在比赛或是训练的过程中都缺少必要的自我防护意识,所掌握的防护技能也相对较少,在面对一些突发情况时不能做出有效的应对,造成运动损伤。
导致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的训练因素包括5个方面。一是准备活动不充分。足球运动的强度高、运动量大,在正式开始训练或比赛之前,需要通过准备活动进行充分热身,使身体快速进入运动状态。若是准备不充分,就可能因身体僵硬发生运动损伤。二是运动负荷过高,如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常用的重复训练法,要求运动员重复进行负重弹跳、腾空、落地等定势练习,期间脚踝、大腿、膝盖等部位会承担巨大的负荷,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6]。三是带伤参加训练。四是局部负荷过高,足球运动中的许多特定步型、定势都必须要长时间保持半蹲位静力性训练,该过程中其膝关节可能会因负荷过高而出现损伤。五是恢复不充分,在经过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活动比赛之后,青少年运动员一般都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恢复,将自身心理、生理状态调整到最佳再重新投入训练或比赛,若恢复不充分,也有可能出现运动损伤。
导致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的技术因素主要有3项。一是技术动作不规范。足球运动的技术动作的规范性要求较强,施展不当的情况下会出现过度弯曲或是过度伸展的情况,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二是对手犯规。足球运动具有显著的竞技性和对抗性特征,双方球员在激烈的对抗中可能因动作激烈出现犯规现象,造成运动损伤。三是自我保护动作不规范。部分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面对一些突发情况时虽然具备自我保护意识,但在施展自我保护动作时则可能因不规范导致运动损伤。
一是场地因素。足球训练或比赛最合理的场地为铺设草坪的绿茵场,但现今我国很多地区因条件不足,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训练比赛场地多为没有自然草的土地,普遍存在硬度高、不平整的问题,很容易导致运动员出现扭伤或擦伤。二是对手恶意伤人。青少年正处于血气方刚的年纪,好胜心强、情绪控制能力弱,在球场上更容易因情绪激动出现恶意犯规伤人的不良行为,造成运动损伤。
结合调查来看,大部分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都是高负荷训练导致的运动疲劳,因此在开展训练活动的过程中,教练必须要根据青少年的生理承受能力对训练内容及训练负荷进行科学的设置,基于遵循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此外,还需要考虑到运动员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针对不同运动员场上位置及素质能力制订个性化训练方案,促进其运动能力的稳步提高。
3.1.1 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以及技术动作能力
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要根据足球技术动作着重发展青少年运动员踝关节、大腿、足部和膝关节的力量素质、灵敏度及柔韧性,要特别关注一些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的部位,开展一些针对性训练。在技术动作方面,要力求规范性,在提高熟练度的同时做到正确掌握,最大程度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3.1.2 锻炼耐力,强化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抗疲劳能力
随着青少年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日常训练的强度与负荷也会增加,与比赛形成对标。为了适应高强度的训练负荷,必须要针对性地锻炼运动员的耐力素质,最大程度地缓解运动疲劳,防止运动损伤发生。
3.1.3 加强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通过自我保护技术动作的训练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这样在比赛场上面对各种突发情况,可以做出正确的自我保护动作,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或尽可能降低损伤程度。
针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群体中可能存在的带伤训练的情况,应设置运动员医务监督制度,由专门的医务人员对青少年运动员的机体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隐患。除此之外,医务人员还负责定期对运动员进行医学常识及运动损伤防治手段的宣传讲解,定期组织运动员开展体检活动,并在训练计划制订的过程中提供参考意见。
针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实施体育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使其树立正确的比赛观及安全的运动思想,能够在比赛场上做到尊重自己、尊重对手,严格遵守比赛规则,杜绝恶意犯规和故意伤人的不良行为。
完善的设施是足球运动员安全开展训练和比赛的基础,尤其是场地建设方面,一定要保障草地的全面覆盖及场地平整度,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优化训练和比赛环境,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综上所述,随着近些年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运动损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经研究分析可知,导致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生理、心理、训练、技术、场地设施等方面,只要针对性进行解决和优化,必然可以有效地降低运动损伤风险,保障我国足球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