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摔跤柔道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 湖南长沙 410082)
运动损伤是竞技体育的重大课题,运动损伤的发生会扰乱训练的系统性,从而影响训练和比赛成绩的提高,严重时会缩短运动员运动寿命,甚至造成身体残疾,给运动员造成巨大的身心伤害。摔跤对抗性强,动作变化多、速度快、力量大,这些项目特点决定了摔跤是个运动损伤的高发项目[1]。湖南省女子摔跤近年来也有了较大突破,但是队员的伤病时有发生,对运动员的身心造成了不小伤害,阻碍了运动员成绩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对湖南省女子摔跤运动员伤病现状进行调查,探讨伤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降低该省女子摔跤运动员伤病发生几率,对于提高该省女子摔跤运动成绩、维护运动员身心健康,以及促进项目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对湖南省女子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进行了调查,提出了科学化的建议。
湖南省女子摔跤省队现役运动员20人,年龄在15~31岁之间,其中健将10人,一级运动员10人。
(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目的,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中国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查阅近几年来关于摔跤运动损伤的相关文献,为该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访谈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运动员损伤的部位、类型、发生时间、原因、治疗手段与效果等信息,通过访谈的方式与队医、教练沟通运动员伤病发生情况和原因。
(3)数理统计法数据采用SPSS软件包和Excel进行处理、分析与统计。
通过对该省20名女子摔跤运动员进行调查(见表1),结果显示每个队员均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创伤,伤病发生率达到了100%,受伤次数38次,人均约1.9次。此次统计没有把挫伤等轻微皮肤外伤统计在内,而手指挫伤、眼睑开裂之类的轻伤经常发生。另外,众所周知,几乎所有达到一定训练年限的的摔跤运动员,都会因为耳朵软骨反复受损而形成摔跤耳,据文献报导,在发生重大伤病的高水平运动员中,最多见的是摔跤运动员,可见摔跤项目确实是运动损伤的高发项目。
表1 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病率
摔跤是一个全身性的运动项目,受伤部位遍及全身各个部位,包括膝部、腰部、肩部、踝部、肘部、颈部等,据表2统计,湖南省女子摔跤运动员膝部、腰部、肩部、踝部伤病高发,这与已有的文献报道相符,其中腰部最多,占所有受伤部位的31.58%,膝部次之,占23.68%,肩部略低于膝部,占21.05%,之后是踝部,占15.79%。随着训练年限的增加,运动员的损伤次数也随之增加,训练年限长的运动员基本上受伤部位都达到3个以上。可见摔跤这个项目损伤频率和训练年限有一定的关系,与其他运动项目是一样的,符合运动损伤的特点。
表2 运动员运动损伤部位统计
按照损伤性质,可以把运动损伤分为肌肉拉伤、韧带损伤、关节损伤、劳损、骨折等。经表3统计,湖南省女子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类型当中占比例较大的是韧带损伤、关节损伤和劳损。在38例损伤人次当中,韧带损伤11人次,占总损伤人次的28.95%,居损伤比率第一位;关节损伤和劳损的均为10人次,占总损伤人次的26.32%,居损伤比率第二位;肌肉损伤的有5人次,占总损伤人次的13.16%,居损伤比率第三位;其他损伤2人次,占总损伤人次的5.26%,居损伤比率第四位;没有队员发生过骨折损伤。在摔跤过程中,有很多技术动作,如抱腿、滚桥、交叉小腿等,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各关节面间不断产生拧扭、错动、摩擦和撞击,一旦这些作用力超过组织细胞的生理负荷,就会影响局部代谢,导致肌肉拉伤、韧带损伤、关节损伤等[2],另外,摔跤对站架的要求很高,长时间保持这种姿势势必会使腰背部和膝关节产生慢性劳损,因此,在摔跤项目中肌肉损伤和关节损伤、劳损高于其他损伤是由摔跤的项目特点决定的。
表3 运动员运动损伤类型统计
在训练和比赛中均有可能出现运动损伤,湖南省女子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的时期80%是在训练中,其次是实战和比赛时受伤,可见,大多数运动员的损伤是在训练时期所产生的,这可能与训练的时长远高于比赛时长有关,可见平时训练过程中的伤病预防需要重点关注。
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有训练因素、技术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其他因素。训练因素包括大强度对抗、运动负荷过大、准备活动不充分、训练安排不合理、损伤后过早训练等;技术因素包括技术动作不规范、不熟练,自我防范能力不够等;生理因素包括带病训练、运动性疲劳、体力下降等;心理因素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紧张等;其他因素包括场地、天气、意外等。对运动员的调查结果显示,占比例较大的有训练因素、生理因素、技术因素。训练因素导致的损伤为16人次,占总损伤人次的42.11%,居损伤发生比率第一位,据调查,大部分运动员反映是在对抗绞斗中受伤,这与摔跤技术特点有关;生理因素导致的损伤为13人次,占总损伤人次的34.21%,居损伤比率第二位,这部分队员绝大部分是由于长期维持低站架导致的慢性劳损;技术因素导致的损伤为6人次,占总损伤人次的15.79%,居损伤比率第三位,其中技术动作不规范是主要原因;其他因素导致的损伤为2人次,占总损伤人次的5.26%,居损伤比率第四位,都是意外情况导致的损伤;心理因素导致的损伤为1人次,占总损伤人次的2.63%,居损伤比率第五位,是训练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
通过对湖南省女子摔跤队曾经受过损伤的运动员进行调查发现,发生损伤后所有队员都采取了理疗手段治疗;有12人进行了康复训练,占60%;有3人进行了手术治疗,占15%。据调查统计,绝大多数运动员觉得理疗效果一般,而进行过康复训练的队员普遍反应效果良好,特别是经过手术的运动员中2名都是进行的膝关节手术,一名运动员术后在国家队进行了系统的康复训练和针对性的体能训练,膝关节功能和力量很快恢复,随后参加了国际比赛,而另一名队员因条件受限,康复训练进行较晚,1年都没能重返赛场。发生运动损伤后湖南省女子摔跤运动员通常会采取冰敷、烤电等理疗手段,如果效果不佳,后期会考虑进行康复训练,然而,由于专业康复师的缺乏,以及有时面临比赛任务紧迫等原因,有些队员无法及时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特别是一些没有成绩的小队员。
(1)摔跤是运动损伤的高发项目,湖南省女子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达到100%。重视运动损伤的防治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2)湖南省女子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部位遍及全身各个部位,特别是膝部、腰部、肩部、踝部伤病高发,运动损伤发生时期主要在平时训练中,因此训练中伤病高发部位的运动损伤是预防的关键点。
(3)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有训练因素、技术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其他因素。湖南省女子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训练因素、生理因素和技术因素,具体包括对抗绞斗、慢性劳损、注意力不集中、意外事故等。
(4)损伤后的治疗手段一般有理疗和康复训练两种,理疗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但是很难解决根本问题,康复训练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良好,并且越早介入效果越好。
3.2.1 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计划
训练课是伤病发生的主要场所,要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系统、周期性、循序渐进地制订训练计划,并根据队员的训练表现,灵活调整方案。每堂训练课的结构要合理,要特别重视准备活动、整理活动等细节部分。
3.2.2 规范技术动作
要从小队员开始,注重对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的规范指导,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模式,减少不合理技术动作的使用,避免危险状态出现从而引发运动损伤。
3.2.3 建立多学科防控机制
加强训练监控,及时监控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为科学训练提供保障,防止过度训练,注重运动前、中、后的营养补充,关注运动后的牵拉、物理放松手法,积极恢复疲劳,防止慢性劳损[3]。
3.2.4 加强伤病预防意识
要提高运动员对伤病的重视程度[7],及早预防伤病的发生,在训练中思想高度集中,规范使用技术动作、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3.2.5 加强薄弱环节的训练
针对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根据每个队员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训练。比如有研究表明可以对摔跤运动员进行功能性动作筛查,依据功能性动作筛查的结果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纠正性训练,这对于运动员预防损伤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3.2.6 重视康复训练
运动队要加强康复方面的投入,培养自己队伍专业的康复师,伤病发生后要及早进行康复训练,加快伤病的恢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