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BIM证书制度的高职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2021-05-31 02:58范如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0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专业课程建设工程

范如君

[摘           要]  2019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 确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首批试点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教学目标、教学标准、培养模式、评价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了“1+X”BIM证书试点对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的作用和“1+X”BIM证书试点制度下高职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1+X”BIM证书制度下建设工程管理类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的主要路径。“1+X”BIM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的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是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培养模式的需求与建筑业企业转型的用工需求有效融合的创新与实践。探索实施以书证融通为关键,结合产教融合为支撑的三教改革,将更适合新时代下围绕BIM信息化教学的特色和需要。

[关    键   词]  “1+X”BIM证书;试点制度;高职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0-0029-03

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啟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1+X”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2019年4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确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首批试点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一、“1+X”证书试点任务及内容的提出

(一)“1+X”证书试点任务和内容

“1+X”证书试点任务主要包含三方面:一是深化教材、教师、教法“三教”改革;二是促进校企合作,建好用好实训基地[2];三是探索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构建国家资历框架[3]。

“1+X”证书试点内容包括八个方面,“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被提出。因此需要通过促进书证融通实施,改革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促进“1”和“X”的有机衔接。对专业课程未涵盖的内容需要重新进行规划调整,将BIM技能考证所需知识融入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课课程教学和相关实训实践环节中。

(二)BIM职业技能等级与内容

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含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建设工程管理类BIM中级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两部分。理论知识涵盖职业道德和基础知识两部分,其中基础知识涉及制图、识图知识、BIM基础知识、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知识等;专业技能主要考核BIM模型构建、专业协调、BIM数据及文档的导入导出、专业应用等。

对于BIM职业技能中级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应用主要需掌握以下七个方面:

1.熟悉施工现场布置要求与规范及相关软件功能。

2.掌握施工场地模型建立的方法,可进行合理分析,实时调整方案。

3.掌握施工方案、施工工序、施工工艺三维可视化模拟方法,能制作施工动画,可指导施工并进行合理性分析,实时调整方案。

4.掌握基于BIM的算量和计价的方法。

5.掌握运用模型在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等方面进行施工动态管理的方法。

6.掌握项目各参与方运用BIM模型进行协同管理的方法。

7.掌握运用BIM竣工模型进行竣工验收的方法。

二、“1+X”BIM证书试点制度下高职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X”BIM证书试点会给试点职业院校带来哪些影响?如何应对“1+X”对职业教育带来的冲击,使职业教育更深度地结合行业的发展趋势,使人才培养达到目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这些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标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这些核心的要素又是相互影响、环环相扣的,决定了课程体系、教学主体、组织方式、运行机制等的特点。上述内容涉及整个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核心的变动,是目前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并需要深度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对在新的“1+X”BIM证书试点制度下进行高职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紧急性和必要性。

(一)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学生掌握BIM基本技术,对职业发展具有很大的优势

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主要适用工作领域为BIM建模,适用对象为中等专业学校及以上在校学生;中级主要适用工作领域为BIM专业应用,适用对象为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已取得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初级证书在校学生、具有BIM相关工作经验1年以上的行业从业人员;高级主要适用工作领域为BIM综合应用及管理,适用对象为已取得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中级证书的在校学生、具有BIM相关工作经验3年以上的行业从业人员。其中各级考核中理论知识占比20%,专业技能占比80%。获得学历证书的学生在参加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时,可免试部分内容;获得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生,可按规定兑换学历教育的学分,免修相应课程或模块。

对于在校生而言,因为BIM技术仍在一个高发展期,目前,施工单位的落地应用还是主流,全过程应用更对人才具有巨量的需求,掌握BIM基本技术,对职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二)高职院校施行“1+X”BIM证书试点制度下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课程改革必将增强学校社会评价的影响性

“1+X”BIM证书试点的职教变革包含人才评价标准、专业标准、教学模式、办学条件模式的转变,即需要对专业课人才标准进行调整,使之涵盖职业院校的教育评价、社会用人评价、X证书标准评价。专业标准除了包括专业教学标准外,还包括企业需求标准、X职业证书标准;教学模式可以包括多元立体化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综合协同实训教学;办学模式的转变包括校企合作化办学、产教深度融合、协同共育等。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提升“1+X”BIM证书试点制度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将BIM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能使学生更适应行业企业的需求。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是社会开放的,将教育性和社会性提高到新的高度,必将增强职业院校社会评价的影响性。

三、“1+X”BIM证书制度下建设工程管理类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BIM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设计

BIM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设计主要包含四个方面:首先是专业定位,主要是明确培养行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其次是能力要求,需要根据行业企业岗位标准、教学标准及BIM技能确定;再次是满足思政教育、涵盖BIM职业技能的核心能力要求;最后是构建对应职业技能标准的课程体系,采取模块化的划分,针对“1+X”中“1”的部分,设计四个部分,即德育核心课程部分、基础素质课程部分、专业基础课程部分、专业核心课程部分,“X”职业技能等级部分,主要是通过BIM集训补充课程部分,对“1”基础部分进行有效的衔接、补充和强化。

(二)“1+X”BIM證书试点中的三教改革

1.教材改革

教材建设原则是贴合“1+X”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按照体现工程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等的要求,以活页式、工作手册为导向进行教材改革。

(1)以专业为本,将传统教材植入BIM应用。将BIM的相关知识内容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选用BIM应用系列和实训系列教材。例如“BIM概论与Revit精讲”“BIM5D协同管理实训”等。

(2)区分学生层次,选用“1+X”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材。主要是选用初级和中级教材,例如“建筑信息模型—BIM概论”初级、“建筑信息模型—BIM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中级等。

(3)BIM课程设置兼顾BIM理论与BIM实践。高职BIM教学应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在传授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将BIM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的能力。

(4)BIM课程设置贯穿专业教学全过程。根据“1+X”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BIM课程系统性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2.教法改革

(1)项目驱动式教学。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模拟项目案例情境,采用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结合信息化职业教育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雨课堂、云课堂、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将项目驱动式和任务场景导向式的教学方法搬到教学课堂,使学生沉浸在实际项目中,实现从基础到拓展能力的逐步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将信息化模型既作为技能又作为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全过程的贯穿,使学生毕业后能更熟练地完成项目。

(2)任务场景导向式岗位仿真模拟教学。将每个教学单元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划分成不同的任务,将任务进行下发,教师对任务进行说明、分析,学生进行任务的实施、总结,形成闭环的过程。例如BIM5D协同项目管理课程,除了以BIM技术为依托,还可把实际场景搬到课堂,基于BIM5D三端一云的应用,以某办公楼实际案例进行质量和安全协同管理演练,采用角色扮演的模式,明确岗位职责、BIM应用及岗位协作的相关要求,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模拟多部门、多岗位基于BIM5D项目管理的运用流程,实现对学生BIM5D协同应用能力和实际施工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

3.教师改革

(1)聚焦“1+X”BIM证书制度开展教师培训。通过专项培训速成一批“1+X”BIM教师。采取参加专业课程研讨会或各类研讨会达成共识;通过假期BIM师资培训、BIM应用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班等共同学习提升BIM专业知识技能。

(2)建设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同共同体。主要通过由服务机构、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校企合作师资培养和社会力量兼职解决一批“1+X”BIM教师。校企共同开展实践教学研究、参与项目实践、共同承担科研课题,将BIM知识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

(3)落实“双师型”教师权益保障和激励机制。通过高职院校和职能部门及服务院所等共同搭建师资培养新平台,落实保障和激励机制,进行专业资源整合,挖掘一批“1+X”BIM教师。

(三)辅助资源建设

1.BIM教学资源新技能整合

通过网络课程平台、BIM模考测评平台、远程教学资源搭建平台进行线上直播、专题研讨交流进行线下集训等建设教辅资源。

2.校企共建信息化教学平台

通过建筑云课、职教云等平台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学平台包括教学准备(备课资源包括微课和练习)、课堂授课(教学模式可以采用混合+翻转课堂)、课后练习、测评(包括随练随测、自动阅卷、成绩分析)、结课考评(提供标准试题、获取专业证书)等内容。

(四)增强软硬一体化建设

1.“1+X”BIM课程涉及的软件有五大类:BIM建模软件、BIM造价管理软件、场地布置软件、BIM施工动画模拟软件、BIM施工过程动态管理软件。课程教学选用BIM软件应符合职业技能等级考核评价的要求,学校根据职业技能要求选用具备相应功能的BIM软件。

2.“1+X”BIM实训室建设

(1)满足实训教学。面向建筑工程类专业群开展“1+X”BIM教学、集训、考试。

(2)满足科研创新。面向校内师资队伍、基于行业前沿科技、开展技术与教学研究。

(3)满足社会服务。通过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的课程改革,提升高职院校师生BIM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

四、“1+X”BIM证书制度下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课程改革的路径

(一)“1+X”BIM证书试点中书证融通

1.处理好学历证书与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关系

学历证书和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两种证书应是相互衔接和相互融通的,这两者之间的相互衔接融通是“1+X”BIM证书制度的精髓所在。这种衔接融通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教学标准相互对接;二是BIM证书的培训内容要融合到建设工程管理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三是BIM证书培训过程与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同步实施;四是BIM证书的职业技能考核与学历教育中的专业课程考试统筹安排,同步评价。

2.进行书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

书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主要考虑对接职业标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四个方面。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基础能力学习领域、核心能力学习领域、拓展能力学习领域三个学习领域。其中第一个学习领域基础能力学习领域包括专业基础模块和模型创建模块,其中专业基础模块课程主要是工程识图与CAD、建筑材料、工程测量基础等课程;模型创建模块课程主要是建筑构造与土建建模、建筑结构与钢筋建模、建筑设备与安装建模等课程。第二个学习领域核心能力学习领域包括施工技术模块、计量计价模块两部分。施工技术模块课程主要是建筑工程施工、安装工程施工等;计量计价模块课程包括土建工程计量计价与软件应用、钢筋工程计量计价与软件应用、安装工程计量计价与软件应用。第三个学习领域拓展能力学习领域涵盖协同管理模块和其他部分。协同管理模块课程主要包含BIM项目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资料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设工程法规等课程。

(二)“1+X”BIM证书制度下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

1.“1+X”BIM证书产教须考虑四融合

(1)人才供给融合。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与建筑行业及区域产业人才需求相融合。

(2)人才培养融合。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教学内容及形式与具体情况与建筑行业企业的生产及要素相融合。

(3)社会服务融合。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的社会服务必须与建筑行业及区域产业的服务需求相融合。

(4)文化育人融合。建设类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育人与建筑行业企业人才的育人文化相融合。

2.“1+X”BIM证书校企合作须考虑五对接

(1)专业建设对接行业人才需求。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需结合建筑行业BIM技术人才的需求开展相关建设。

(2)人才培养模式对接校企共育。结合企业共同探索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机制。

(3)课程建设对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结合企业的案例资源及企业外聘教师资源共同打造课程体系,满足课程体系要求能力的培养。

(4)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对接行业企业的产研需求。通过搭建的协同创新平台,校内教师深度参与企业工程项目,能明显提升BIM人才培养能力。

(5)师资队伍建设对接行业企业的专家能力。校内师资体系的深度培养、提升的途径和渠道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展。例如企业的BIM工作人员或专业工程师可以借助校内师资进行有关核心能力的培养。

(三)“三教”改革中的师资队伍整合、课程内容整合、课程实施整合

1.整合师资队伍,组建模块化教学团队

根据专业特长和知识背景,组建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模块化”授课团队、打破传统“一人一课”的教学壁垒[4]。

2.整合课程内容,加快教材改革与创新

加快教材改革与创新,以课程建设为统领,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开发教材,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横向整合同一年段原有的教学模块,纵向整合三个年段的原有课程,实现课时节余,开设拓展选择性课程。将BIM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知识有机融合专业课程,增强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

3.整合课程实施,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1)模块化教学改革。重构模块化的课程,将职业道德融入课程,考核点融入评价。

对接建筑行业职业标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整合核心专业课程,增强专业核心课内容的连贯性,将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机融合,开发专业系列模块化课程。以资源库为基础,组建BIM课程模块,BIM课程模块以工程项目为载体,采取以学生为主,成果为导向实施分段模块化教学,分模块考核。最后探索实施学分银行,建立学分认定、积累机制。

(2)课程工作化、项目真实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实施分模块过关式的过程性考核方式改革。

整合课程资源,打造“线上+线下+职场化”智慧课堂。每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过关式考核,考核通过后进入下一模块学习。

(3)企业专家进课堂、教师进项目、学生进工作室。专业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实践项目,学生进入工作室跟指导教师一起完成BIM技术服务项目,提高实践技能。

五、结语

对于在校生而言,因为BIM技术仍在一个高发展期,目前,施工单位的落地应用还是主流,全过程应用更对人才具有巨量的需求。“1+X”BIM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的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是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培养模式的需求与建筑业企业转型的用工需求有效融合的创新与实践。实施“1+X”BIM,以书证融通为关键,结合产教融合为支撑的三教改革,更适合新时代下围绕BIM信息化教学的特色和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2019-01-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EB/OL].http://www.moe.gov.cn/,2019-04-16.

[3]万玉凤,柴葳.职教“1+X”证书制度试点启动[N].中国教育报,2019-04-17.

[4]王津,李林军,祝和意.打造校际校企共同体[N].中国建设报,2019-08-28.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专业课程建设工程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物资采购模式优化思路分析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建设工程合同法律风险的防控分析
谈谈珠海市建设工程档案工作量化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