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倩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网络学习资源,在国内外迅速发展。将微课应用于应用型高校教学中,旨在改变传统教师主导的讲授式课堂,将教学中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本文从应用型高校与微课的特点出发,基于必要性与可行性角度,分析微课在应用型高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认识目前高校教师微课应用的误区,进而从内容的选择、功能、种类以及制作等4个方面提出微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保障应用型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微课;应用型高校;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1)02-0141-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2.025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中提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鼓励发展性评价, 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1]我国以文件的形式要求学校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教学中,虽然近几年各级各类微课与慕课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并没有真正普及到每个课堂。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场所由教室转移到线上,使微课与慕课成为线上教学的主要形式。与慕课相比,微课是针对知识点进行讲授,精短且形式灵活,制作容易且成本较低,是多数教师进行线上教学的首选途径。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线上教学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具有一定阻碍。由于空间的限制,教师无法在第一时间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因此,微课在应用型高校教学中的设计与选择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微课与应用型高校界说
(一)微课的概念与特点
1.微课的概念。微课的雏形是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有机化学教授Le Roy A.Mc Grew提出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目的是让非科学专业人士在非正式场合中也能了解化学知识,并希望将之运用于其他学科领域[2]。首先提出微课概念的国内学者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他在2013年提出了较全面的微课概念:“微课也称微课程,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3]
本研究中,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通过8~10分钟精心设计、环节完整的教学短视频,呈现碎片化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每个微课包含教学视频、教学设计、拓展资料、习题等相关材料,是以视频为依托的新型教育资源。
2.微课的特点。首先,微课具有再现和模拟真实情境的特点。通过加入视频、音乐、图片等,生动地为学生再现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针对技能性、应用性较强的知识点,利用视频的方式模拟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将知识记忆转化为知识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其次,微课教学活动时间短。微课一般不超过10分钟,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以及有效注意力时间。微课为其提供适量的认知容量,作用在于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率地学习。同时,微课能够适应当前碎片化、移动化的学习要求,方便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重组与优化。第三,微课知识容量小。微课教学主题聚焦,便于教师把握重点和主线,教学目标明确,且易于实现。与其他现代化教学手段相比,微课制作成本低、技术开发难度小,教師可以一个人完成选题、设计、制作、拍摄、合成、发布等环节,提高教学视频制作的工作效率;同时,视频容量较小的微课更便于在网络传输、交流与共享,适合学生在当今网络时代利用移动终端进行碎片化的自主学习。知识容量小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课程内容精,仅聚焦于教学重难点、疑点等某个具有学习价值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在教学设计方面,微课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细致的划分,形成“脚本化”的教学设计[4]。
(二)应用型高校的概念与特点
1.应用型高校的概念。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评估评价制度的导向作用,使转型高校的教育目的和质量标准更加对接社会的需求,更加符合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基于部分院校正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我国的高等学校分类趋于多元化[5]。潘懋元教授将我国高等学校分为学术型大学、应用型本科高校与职业技术高校3种基本类型。其中,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主要以学习各行各业的专门知识为主,将高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培养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如教师、工程师、医师、律师等[6]。
2.应用型高校的特点。应用型高校区别于学术型大学与职业技术类院校,其人才培养更具指向性、目的性,毕业生更具社会竞争力。首先,在人才培养层次方面,职业技术类院校培养的是专科人才,学术型大学培养的是研究型本科人才,应用型高校则培养的是应用型本科人才。与其他普通本科相比,应用型高校人才还具备一定的应用研究能力。其次,在研究方向方面,应用型高校多偏向于地方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实践应用研究,而研究型大学主要是学术研究。再次,在服务对象方面,应用型高校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在培养过程中,以当地企业、社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最终为当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最后,在教学方面,应用型高校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某些领域的实践能力,故实践教学环节较丰富。与理论课相比,实践环节的学时与学分较多。学术型大学以理论讲授为主,从问题研究的角度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职业技术类院校是以某种职业的特定技能为主要讲授内容,引导学生针对某一技术进行机械训练[7]。
二、微课在应用型高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微课在应用型高校教学中的必要性
1.后疫情时期的主要教学手段。新冠疫情期间,各院校为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要求教师利用教学平台或软件组织学生进行线上教学。在疫情趋于平稳的后疫情时期,多数高校鼓励教师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即在线学习与面授教学相结合。在线学习部分,教师通常采用直播或录播的方式进行,但应用型高校以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型定位,网络直播课程往往过多地强调理论知识,无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需要在实训室完成的实践环节亦无法通过线上直播完成,故85%的应用型高校教师在线上教学途径选择方面趋于使用微课。
微课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的划分,提前为学生设计并录制的视频课程资源。每堂微课8~10分钟,内容构成形式灵活,可通过视频、图片、音频、案例、录屏等方式呈现知识点,符合应用型高校对教学内容实践性的要求。教师可以选择与本门课程相关的实践案例、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后疫情时期,微课成为应用型高校线上教学的主要手段。
2.保障在线教学效果的需要。与课堂教学相比,线上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难度较大,视频直播课虽然能看到学生是否在课堂,但对于学习效果的检测只能通过在线测验完成,且存在抄袭的风险。微课作为一种流媒体,载体灵活,可以通过手机QQ、微信、学习通、钉钉等学习平台与学习工具进行传输。流媒体是指商家用一个视频传送服务器把视频当成数据包发出,传送到网络上,用户通过解压设备对这些数据进行解压后,视频就会像发送前那样显示出来。只要有网络,学生就可以随时打开微课视频反复观看与学习,便于他们课前、课上、课后进行预习与巩固。基于微课,教师可以选择翻转课堂、体验式教学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已有经验中提炼理论知识的学习意识,以及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決问题的实践能力。微课可以避免视频直播课死气沉沉且教师无法监控学生学习质量的问题,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进一步保障在线教学质量。
3.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线上教学为应用型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带来挑战,很多需要在实训室进行实操的课程无法进行,学生没有实践的场所与教具,实践教学中的实习环节亦无法进行。但微课与慕课、直播课不同,它形式灵活,可以加入PPT录屏、视频、图片等内容为学生呈现实际的案例、现象等,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以师范类应用型高校为例,微课中可以加入一线教师的优质课资源片断、教案设计等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教学设计,模仿成手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并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为其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示范;同时,学生可以将自己模拟授课的过程进行录制,并加入教案设计制作成微课,作为实践技能训练的过程性考核材料。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进行实践模拟,取代了实训室的模拟授课,同样能够实现提升学生教学技能的目标。可以说,微课为线上实践教学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微课在应用型高校教学中的可行性
1.微课类型丰富,利于实现各类课程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应用型高校教学中常用的微课可以分为情境类、演示类、方法类、实验类和讲授类。情境类微课是利用学生熟知的真实或虚拟的情境,围绕情境中出现的问题,结合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线上教学。这类微课符合学生由具体问题过渡到抽象概念的心理过程,故适合文科专业的线上教学。演示类微课主要是演示某个实验的过程、某个技术的运用等,较适用于技术性较强的理工类学科。方法类微课是指教师提供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价值判断与选择,并结合自己的观点与方法提出最优化的解决方案。这类微课应用型较强,适合应用型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实验类微课与方法类微课类似,都是通过提供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经验,进而提出优化策略,适用于文科应用型高校教学的使用。讲授类微课主要是教师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针对某知识点或教学重难点进行讲授的一种微课,是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微课。因此,应用型高校教师需根据专业性质与课程内容选择适合的微课进行设计与制作,以保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微课时间短,可灵活运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微课时长约8~10分钟,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学习时间。因此,微课可以引导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地学习。课前,教师通过布置讲授类微课,引导学生预习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已学的知识,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展开讨论。课中,具体教学案例可通过实验类微课或方法类微课进行展示,将问题呈现给学生,进而利用实际问题调动学生已学知识经验,进而提出最优化的解决对策。讲授类微课亦是多数教师在课中运用的微课类型,根据教学内容与知识点,教师往往会制作系列微课,引导学生在课上学习理论知识。课后,应用型高校教师需布置应用型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完成任务。情境类微课或演示类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实训技巧与方法,进而提升应用能力。
3.微课制作简单,易于教师灵活把握。应用型高校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实践技能,又要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因此,多数教师会选择微课作为现代化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与慕课不同,微课的制作不需要专门的拍摄场地,利用电脑软件即可完成选题、设计、制作、拍摄、合成、发布等环节,对教师信息技术要求不高,只要会运用编辑视频软件即可。慕课对于课程性质要求较高,但任何课程中的任何知识点都可以作为微课的选题来源。应用型高校教师可以基于自身教学情况和学生需求,制作符合自身课程理念与目标的微课。从课程评价的角度来看,学生的自制微课亦可以作为某门课程过程性评价的考核材料,使线上教学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于工作繁忙的应用型高校教师来说,微课制作简单、易于把握,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与应用型,满足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微课在应用型高校教学中的误区
(一)微课主导课堂
微课是针对知识点讲授的教学短视频,但部分应用型高校教师在线教学的过程中将全部知识点录制成系列微课,布置学生利用课上时间观看并学习知识点,以微课视频学习替代了教师课堂教学。微课仅仅是一种在线教学辅助形式,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引导学生预习、学习教学重难点或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内化已学知识,而不是教师角色的替代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微课应出现在教学重难点的理解过程中,直观形象的方式不仅能缓解学生的思维倦怠,也能加深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与应用。
(二)微课设计缺乏完整性
在应用型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微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择较随意,并没有从知识体系或课程整体建构的角度去规划知识重难点。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微课的使用仅仅局限于微课视频的播放;同时,微课与微课之间的联系缺乏逻辑性,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仅仅停留在知識点学习阶段,并没有对知识体系架构的整体认知。其实,微课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短视频,更是一系列教学资源。教师除了要重点建设微课视频外,还需要设计6个方面的配套“微教学资源”,即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学生在学习一个知识点之后,需要通过系列练习与反思,实现对理论知识学习目标的掌握。另外,微反思与微点评能够给教师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为教师后期提高微课质量提供借鉴。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微课系列资源,才能发挥更大的学习价值[8]。
(三)微课过于注重画面特效
通过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教师的调查问卷数据得知,有52.18%的教师在制作微课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是技术问题。如加片头片尾、字幕、镜头切换等后期特效制作[9],使很多有意愿参与微课建设的教师望而却步;而已经建设微课的教师则将过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视频的特效制作上,很少关注所选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教学设计是否完整等问题。此现象所造成的后果是参赛微课虽然视觉效果与制作技术精良,但教学利用率较低,学生被花哨的画面与技术所吸引,而所讲授的知识点却未达到内化乃至应用的目的。
四、微课在应用型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应用型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借助微课引导学生预习、学习与复习已学知识点。教师活动、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活动3个主体构成了微课在应用型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环节(如图1)。
(一)微课内容选择应实用性强
微课选题根据所处环节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课前的微课往往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因此,突出教学重难点的讲授类微课适用于课前。课中的微课可用于导入、新授、操练、总结等环节中。导入环节的微课应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新授知识的学习兴趣;新授环节的微课应该选择在课堂教学效果较差的知识点处进行设计,利用视频、图片、音乐或录屏的方式引导学生形象地学习,以提高教学效果;操练环节的微课应注重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实际联系,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虽然处于不同的教学环节,但应用型高校的微课内容选择需侧重于实用性。如技能演示、总结归纳、知识拓展、案例分析、教学经验交流、方法讲授等内容均可作为微课的核心内容进行设计。
(二)微课可作为多种教学模式的辅助手段
区别于传统的教师讲授式课堂,基于微课的课堂教学将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以及POBBBS教学法等,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微课的作用是为学生创设体验环境:理论讲授式微课可为学生提供知识应用体验;案例教学微课可为学生提供情境再现体验;模拟教学技能微课可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体验。在项目教学法中,项目的内容、要求以及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均可以通过微课为学生布置任务,引导其学习相关技能及评估完成质量。在翻转课堂中,教师通过布置课前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应用性较强的微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汇报、实操等实践活动,进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内化已学理论知识。在POBBBS教学法中,微课可以应用于导入环节、参与式学习环节和课堂总结环节,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以及总结反思已学内容等方面。微课是应用型高校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可代替教师讲授知识点,使教师能够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这为应用型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多种类型微课培养学生实操能力
胡铁生将中小学阶段的微课按教学方式进行了划分,主要包括讲授类、演示类、实验(实践)类、练习类、表演类、讨论(研讨)类、班级活动类、问答启发(提问思考)类、合作学习类、自主学习类、探究学习类[10]。在应用型高校,常见的微课类型有情境类、演示类、方法类、实验类以及讲授类。情境类微课通过呈现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演示类微课主要通过演示某项技术、某个实验或某项技能,引导学生掌握其中蕴含的技能与原理,进而培养他们理论运用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能力;方法类微课主要通过提供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进而激发他们提出最优化的策略与解决方案;实验类微课主要通过完成一个实验的具体方案,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对策,或依据已学知识进一步优化实验过程,进而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法的过程。实验类微课对学生的实操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是应用型高校较为常用的一种微课类型。
(四)微课视频的制作突出应用性
微课视频的制作关系到微课的质量。
1.微课视频的构成形式要多样化。微课应包含视频、图片或音乐、录屏等几种形式。PPT录屏虽然能够清晰地阐述知识体系,但视频与图片能够更直观地呈现出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或案例,符合应用型高校对教学要求的“应用型”。
2.微課视频环节的设计要完整,且突出应用型办学定位。也就是说,微课视频设计过程中应包括问题的提出、教学案例或情境的导入、教学内容的讲解、教学活动的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布置以及探究学习等环节,各个环节之间应相衔接,以确保其关系的紧密性。微课学习资源包中还应包括操练,可与探究学习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
3.微课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清晰、明确。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讲解时,需加入实际案例,突出讲授内容的应用性。布置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要明确任务的要求、完成任务要实现的目标以及任务所需要的技能,以确保学生实操的效果。
综上所述,微课在应用型高校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特别是后疫情时代的线上教学,微课为应用型高校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质量保障。应用型高校教师应避免目前微课在课堂教学使用过程中的误区,利用多种类型微课、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为应用型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 (08).
[2]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
[3][8]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4]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2014(4).
[5]尹辉.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20(2).
[6]潘懋元,董立平.关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特色发展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2).
[7]常畅.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J].教育与职业,2016(7).
[9]胡铁生.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10]孟祥曾,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9).
(责任编辑:申寅子)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ourse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 Teaching
PING Qian
(Jili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117,China)
Abstract: As a new online learning resource, micro-course has developed rapidly at home and abroad.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ourse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 teaching aims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er-led lecturing style and transfer the teaching center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pplied universities and micro class, based on the aspects of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to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micro courses in applied college teaching, clear the myth of teachers' application of micro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function of micro-course, choice of the micro-course content, micro-course type and how to make micro-course, four aspects to put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rategy, designed to ensure teaching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Key words: micro-cours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university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