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以人为本”教育实施过程中的“矛”与“盾”的误差衔接及解决措施

2021-05-31 23:37胡庆乐
文教资料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以人为本

胡庆乐

摘   要: 以人为本的教育实施过程,面临“矛”与“盾”的“误差”衔接。研究如何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教育,消除“矛”与“盾”的“误差”衔接,对于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教育改革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以人为本   贯彻落实   教育改革

近年来,我国传统教育理念进一步解放、发展和完善,逐步树立了以人为本等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在全国各类学校积极推广和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作为教育领域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时代发展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是新时期教育的核心理念。然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高校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矛”与“盾”的“误差”衔接,造成了“口號”与“质量”未达预期的状况。因此,研究如何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教育,对于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教育改革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人为本”之“矛”是国家与时俱进,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打造的“教育利器”理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世界各国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意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国家的进步需要教育的强力支撑,二者互相促进,联系密切,是不可分割的关系体。教育的主体对象是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一代的成长。国家的发展、变革和文明的进步是以人为中心,以知识分子为主要的科学推动力量,完成时代前进的历史轨迹。因此,国家要大力发展教育,积极培养人才,努力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

“以人为本”是国家根据时代的要求,以社会需要及科学理论为准则,与时俱进,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打造的“教育利器”理念。“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要求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根本主旨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尽可能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才。

二、高校是运用“矛”之利器最好的教育场所,高校教师是发挥“矛”之利器最大潜能的最佳人选。

(一)高校教育资源丰富,教学环境优越,无须面对升学压力。

高校是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场所。一方面,得到了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前沿的教学理念、专业的教师队伍和百花齐放的学术研究氛围等硬性条件,对于贯彻、实践和运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另一方面,作为国家的高等学府,学生无须面对过大的升学压力,避免了如中小学因为升学率的影响造成过度重视成绩而轻视教育方法的弊端,解放了高校管理人员和专业授课教师的思想包袱,能够积极调动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因此,高校是运用“矛”之利器最好的教育场所,是实践前沿理念的最有效阶段。

(二)高校教师综合素质良好,更易开展因材施教和因类教学。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教学相长。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调节和指导,学生才能迅速有效地掌握知识并获得发展。也只有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时,教师的指导、调节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1](326)。高校教师是进行大学教育的实施者,学历高,科研探究能力强,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教育经验,对于授课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及社会人才的需求有充分的认知、了解和把控,并能够以此为基础,营造相对包容、充裕、轻松及融洽的教学氛围,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和因类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进一步释放学生学习知识的“本性”,全方位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全面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三、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主体,一些人的被动学习状态和习惯、松懈的思想和脆弱的心理,以及一些高校的教学模式,是主动接受教育最坚实的“盾”,是影响“矛”之利器贯彻实施最主要的因素。

(一)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养成的被动思维习惯,对于“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充斥着不适应性、排斥性和难以改造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在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课堂中学习,学生只需听从教师的分析咀嚼,被动地接受和消化。这种方法以教师设定的认识水平为依据,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背景、认知速度和认知策略的差异性。影响了学生自身求知的技能和品质,导致了学生的依赖心理”[2](50)。大学教育阶段是大学生发挥自主性的时期,强调主观能动性、选择性的自我掌握和实施。宽松的大学课堂环境和少量的作业要求等,令学生的责任感和压迫感大大减弱,间接导致学生被动学习,不仅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的难度大,还使学生的被动接受习惯改造更困难。根据笔者对河南郑州五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发现,3.2%的大学生一直坚持主动学习;12.8%的大学生经常主动学习;23%的大学生偶尔主动学习;61%的大学生不会主动学习,如图1所示:

(二)一些大学生缺乏自主性学习行为,思想松懈、动力减弱、抗压不足,增加了推行以人为本教育的难度。

大学生学习环境相对宽松,课余时间较多,课下的自主学习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一些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容易将追求个人享乐作为人生目的,把解决当前困难,追求现实利益和物质利益当作人生的首要,忽略主要的学习任务,没有很好地把握发展自我潜能和培养自身综合能力的机遇和时间”[3]。一些大学生在自我掌握的过程中,面对繁杂难解的课程和安逸的环境,开始逐渐放松学习状态,丧失学习动力和人生目标,只在临近期末考试时“临时抱佛脚”,突击学习。这样的大学状态与以人为本的教育南辕北辙,进一步“助长”了主动学习的抗拒性。

(三)一些高校教学模式,呈现师生比例不协调、师生态度不一致、师生责任有误差等特点,给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高校的不断扩招,部分高校面临师生比例不协调的情况。学生数量的增加、素质的良莠不齐等给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加上教师面临较大的科研、生活等压力,使其在教学态度和责任担当上出现一定的懈怠和松弛;一些学生责任感不强等情况,导致部分教师自我放松,教学方式单一,给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贯彻落实带来了不利影响。根据笔者对河南郑州五所高校教师教学态度的问卷调查,8%的高校教师会把全部的精力用在教学上;20%的高校教师会把全部的精力用在教学上;44%的高校教师会把全部的精力用在教学上;28%的高校教师会把全部的精力用在教学上,如图2所示:

四、解决措施。

(一)坚持从中小学阶段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教育,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对未知的探究欲望是学生的本能。如何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延续好奇的天性,如何使学生在大学阶段继续保持探究知识和科学的欲望,以人为本的教学教育理念和模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管理期間,应该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分析,不强制性地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交流和自主学习增强自身能力,确保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提升自己,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4](22-23)。中小学阶段,学校和教师需要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培养过程中创造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引线、以引导为方法、以探究为平台、以成就感和获得感为目的的成长环境,时刻保持和延伸学生在求知过程中的魅力和深度,从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认知和习惯,形成良好的教育结构和机制,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贯穿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

(二)提高大学生学习的思想认知责任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危机意识。

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与中学阶段相比更松弛和自主,拥有更强的自主性和选择性。然而,良好的出发点却被部分大学生上课不听讲、作业抄袭或网上搜索答案等不良行为所损害,大学生对学习的被动妥协基本丧失了动力和责任感。因此,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段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强化思想认知和责任担当意识,真正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使命。学校和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进行测试、考核和评价,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危机感和抗压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三)弥补教师资源不足,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责任意识担当,全面提高综合素养。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生源的增多导致教师资源不足,打破了师生比例的平衡,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因此,高校应该根据师生的合理比例弥补教师资源的不足,减轻教师压力,保障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高校教师应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增强责任担当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创新教学教育模式,努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保证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五、结语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的综合人才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对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健全和完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教育应该坚决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发挥“以人为本”之“矛”的“教育利器”作用,充分运用高校是“矛”之利器最好的教育平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挖掘学生的所有潜力,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全面保障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教育的有效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忠华.教育学原理[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2]刘金虎.学校教育变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

[3]耿瑜敏.大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6).

[4]许馨月.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分析[J].科教文汇,2019(08).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以人为本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