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视域下职业院校学生财商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1-05-31 10:33邓田颖石林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8期
关键词:财商金钱财富

邓田颖 石林艳

[摘           要]  职业院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城市经济困难的家庭,是职业技术教育开展脱贫攻坚的核心群体。通过对贵州省20所中职学校的学生财商培养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中职学生有脱贫的意愿,但学校财商教育的缺位,对学生长远发展和脱贫成果巩固造成了不利影响。基于此,通过“五进·五打造”,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中职学生的财商教育,形成财商教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融合的良好局面,全方位助力中职学生形成科学、系统的财商思维、财商智慧和财商价值,进而能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学生“人人受教育、人人懂财商、人人能增值、人人能致富”。

[关    键   词]  教育扶贫;职业院校;财商能力;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8-0026-04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道路上担当了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在攻克深度贫困地区堡垒中起到突击作用。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贫困家庭,是教育开展脱贫致富教育活动的核心群体,是职业教育响应大扶贫号召的力量所在和核心突破口。中职学生的财富观念和行为从根本上制约着脱贫的成效和成果的巩固。近年来学界对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的关注度逐年上升,从政策解读、机制分析到区域发展现状等都有众多论述,但鲜有对中职学生此类脱贫核心群体的认知和行为能力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论认为教育投资可以带来巨大的利益,是教育脱贫战略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盖里·贝克在1979年提出的贫困代际传递理论指出:贫困因素等不利条件造成的贫困条件由父母在家庭内部传递给下一代,造成恶性循环,而教育扶贫不仅能帮扶贫困人口脱贫,同时还能发挥良性的代际传递,使底层贫困的人群有更多的机遇向上层流动[2]。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提出的权利贫困理论认为贫困人口是因为众多福利和权利被剥夺导致贫困[3]。谢君君(2012)认为教育扶贫应着眼于扶贫客体的真正需求、教育扶贫实践过程中要转变观念[4]。包蕾萍(2019)认为要侧重于人的观念和素质提升,从“扶贫”到“扶智”,降低贫困高风险人口的返贫率[5]。刘成龙(2020)认为在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更应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教育扶贫,破除思想禁锢,打牢脱贫根基,激发创新活力[6]。为此,研究当前我国中职学生财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针对性财商教育对策,对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财富观,强化脱贫意志,坚定脱贫信心,形成科学系统的财商思维和行为能力显得十分必要而又紧迫,对深度贫困地区进一步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脱贫攻坚、精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对我国巩固脱贫成果、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过程

(一)资料来源

本研究使用自制问卷。首先对近百名学生进行了开放式访谈,以了解學生对钱财的认识、开销的痛点;同时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如詹逸思[7]“青少年价值观测评指标体系模型研究”课题组[8]等人的财富观问卷设计与调查研究。进而通过专家交流及信息反馈,最终形成封闭式“贵州省中职学生财商现状”调查问卷。具体维度和指标见表1。

(二)样本情况

“贵州省中职学生财商现状”问卷调查在贵州省不同地区的20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调查对象均为贵州省在校就读的中职学生。除贵州省财政学校发放200份外,其余19所学校每所学校发放120份,调查采用自填问卷方式进行。主要由课题组成员和各校老师负责组织学生进行填写,所有问卷当场填写,当场收回。共计发放问卷2480份,收回完成的有效问卷227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8%。样本总体情况见表2。

备注:贵州省自2013年秋季学期起,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

(三)数据处理

本文数据根据学生填写问卷的选项占比考察中职学生的总体情况。同时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中职学生的家庭居住地和父母工作类型的组间差异进行显著性分析,得到P值,P值<0.05为显著,P值<0.01为非常显著,试图进一步剖析导致财商差异的因素。

(四)调查分析

1.中职学生的财富观念分析

(1)中职学生在看待金钱和奋斗目标上没有清晰的认识。能客观看待金钱价值,认为人生奋斗的目标并非只是单一追求金钱的学生并不多。针对“金钱是人生唯一的奋斗目标”的调查,选择“不赞同”和“不太赞同”的学生分别占比12.3%和26.7%。选择“一般”选项的学生占比达到46.3%,接近半数学生对金钱和奋斗目标上的模糊选择,折射出对金钱向往微妙的态度,内心并不抗拒把追求金钱视为人生的奋斗目标。数据显示,在这个问题上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认识差异在统计学上非常显著,P值<0.001;来自城市的学生比来自农村、县镇的学生更能正确客观看待金钱价值。

(2)中职学生对获取金钱的基本道德认知不足。针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调查,道德认知不足的学生占58.3%,其中存在模糊态度选择“一般”的学生占到42.8%。大部分中职学生对获取金钱的方式认知偏颇,在金钱获得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上缺乏基本的道德认知。进一步的研究中显示,来自不同家庭居住地和父母工作类型的中职学生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观点的认知较为接近,没有显著差异。

(3)中职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志向不高。针对“出身决定命运”的调查,选择“不赞同”和“不太赞同”的学生比例为25%和39.2%。近四成的学生认同命运由出生决定。数据显示,家庭居住地不同对学生认识命运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显著,P=0.005。城市的学生比来自农村和县镇的学生更认同“出身决定命运”的观点,相对缺乏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志向。

2.中职学生财商知识获取的环境分析

(1)知识获取主动性不够。中职学生个人主动关注理财信息和财经新闻的学生比较少,只有28.7%。大部分学生鲜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取理财信息和财经新闻。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不同居住地的学生主动关注理财信息和财经新闻存在显著差异,P=0.001,家庭居住地在城市的学生比在农村和县镇的学生关注理财信息的相对较多。父母工作类型不同的学生主动关注理财信息和财经新闻存在差异,P=0.035,父母打工的学生比父母务农、做生意和行政事业企业固定工作的学生更少关注理财信息。

(2)家庭教育熏陶不够。贵州省中职学生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进行钱财规划引导的比较少,选择“经常引导”和“引导”的学生分别占比12.5%和32.7%。半数以上的学生家长因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和意识的落后,难以对孩子进行钱财使用规划的教育。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父母工作类型不同对引导孩子金钱规划差异显著,P=0.041,父母外出打工的家庭中引导学生钱财规划和使用的相对较少,这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缺少陪伴有关。

(3)学校教育供给不够。在课题组进行调研的中职学校中,仅有会计、金融事务、电子商务等财经商贸类专业课程中涉及理财知识,但开设的理财课程主要基于企业理财角度的专业课程,并非个人理财的内容。非财经商贸类专业未开设任何理财相关知识的课程。

3.中职学生财商的行为能力分析

(1)中职学生缺乏开销整体规划。针对“你有拟定开销计划吗”的调查中,选择“坚持拟定”和“拟定”的学生比例占比分别为9.4%和28.4%。大部分中职学生在钱财的使用上缺少规划。进一步研究发现,父母工作类型不同对学生拟定开销计划影响差异显著(P=0.041),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比父母务农、做生意和行政事业企业固定工作坚持开销计划更少。

(2)中职学生缺乏理性消费的意识。存在冲动性消费的学生占比46.2%,学生更容易受到身边同学和打折促销信息的影响占比分别为36.7%和29.4%,“攀比”和“划算”的心态更容易导致学生冲动性的消费,缺乏理性的消费与学生缺少钱财整体规划有关。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来自县镇的学生比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学生存在更多的冲动消费。此差异在统计学上显著(P=0.042)。

(3)中职学生存在投机致富的动机。针对“你认为购买彩票是致富的好机会吗”的调查,有21.4%的学生认同购买彩票是致富的好机会,反映了部分中职学生存在不劳而获的思想,甚者梦想“一夜暴富”。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家庭居住地和父母工作类型对中职学生对投机致富的认知影响接近,没有显著差异。

4.中职学生财商行动的规划能力分析

调查发现,中职学生财商行动规划能力不足,对财富的强烈渴望与未来规划的迷茫形成鲜明对比。大多数中职学生期望学习财商知识,选择“非常期待”和“期待”的学生占比分别为61.7%和28.6%。中职学生对赚钱非常渴望,选择“非常渴望”和“渴望”的学生占比分别为50.7%和45.8%。但是对未来缺乏整体规划,选择“没有规划”和“不太有规划”的占比分别为40.3%和24.4%。

三、基本结论

(一)中职学生缺乏正确的财富观念,对扶贫工作的推进有一定影响

財富观念指的是与财富相关的一系列社会观念,包括围绕财富形成的各种社会观念、财富生产、实现与使用的手段,影响着一个人如何围绕财富实现而对自己的工作与生活状态进行的个人选择[9]。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中职学生并没有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第一,一些学生在看待奋斗目标和追求金钱的关系上,将金钱的获取作为人生的唯一奋斗目标,忽略长远的利益考量。第二,针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观念,六成左右的学生持保留和不同意的态度。一部分中职学生不仅缺乏致富的正确观念,更缺乏通过合法手段获取财富的基本道德认知。对财富性质不问好坏的盲目追求,驱使人不择手段也要登上财富的险峰。这是一种很有破坏力的社会观念[10]。这样的观念在脱贫实践中容易出现“拜金主义”和“唯钱论”,在获得财富的方法上容易“不择手段”。既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更不利于扶贫工作开展和成果的巩固。第三,四成左右的中职学生认同“出身决定命运”的观点,将自身的贫苦归咎于“出身”,凭借自身努力脱离贫困的自信心不足,缺少脱贫的内生动力,难以自觉采取脱贫致富的行动。

(二)中职学生财商教育环境不佳,缺乏脱贫致富必备的财商知识

财商知识包括投资、创业和理财的知识,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还包括能利用互联网和搜索引擎获取投资、创业和理财信息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中职学生缺少主动获取理财知识和财经新闻的能力与家庭、学校财商教育环境不佳有关。一方面中职学生的父母因自身知识结构局限和意识的落后,极少引导学生进行金钱的使用与规划,普遍缺失财商的家庭教育,从小没有养成自觉关注财经新闻和理财信息的习惯。另一方面贵州省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开设有关财商知识的课程。职业教育学习阶段,除财经类部分专业开设了理财课程,其他专业几乎未开设理财专业课程和拓展类课程。缺乏获取财商知识的学校环境,导致中职学生不知道怎样获取信息,获取什么样的信息,在脱贫的道路上存在知识与信息的短板。

(三)中职学生财商行为能力偏弱,影响致富成果的实现和巩固

财商行为能力体现了人对财富运用的能力,包括财富合理的消费、积累和创造,具体表现在量入为出、合理规划、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调查结果表明,中职学生财商行为能力偏弱,缺乏消费理性与财富积累、创造的能力。一是一些中职学生没有制订开销计划的习惯,存在“多就多花、少就少花、没有就借钱花”的心态。二是一些中职学生存在冲动性消费。产生冲动的两大成因是同学的影响和打折促销信息的影响,意味着“攀比”和“划算”的心态更容易造成中职学生非理性的消费。三是部分贵州省中职学生存在投机致富的动机,认为购买彩票是致富的好机会,不劳而获的投机心态将严重影响致富成果的实现和巩固。

(四)中职学生缺乏行动规划,不利于高质量就业带动全家脱贫

行动规划主要由知识学习计划和实践规划组成。在规划行动步骤的同时,理性思考未来,提前做好所需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准备,有利于实现行动目标。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中职学生期望学习财商知识,但缺乏未来生活与长远的职业规划,方向不明,学习职业技能和知识的动力不足,不利于高质量就业带动全家脱贫。

四、对策建议

(一)突出财商教育进教材,打造兼具趣味性、可读性和科学性的特色财商读本

目前,还没有针对中职学生编写的财商教育类读本,可借鉴国内外财商教育读本的成功经验,如欧洲首席金钱教练博多·舍费尔专为孩子写的常年登上畅销书排行榜的财商教育读本《小狗钱钱》、国内地方中小学课程《理财教育系列读书》《金融理财知识教育读本》、四川省部分中小学试用教材《国民金融教育之青少年五德财商系列》(初中段)等,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采用贴合中职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编写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财商教育读本,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财富观。

(二)突出财商教育进课程,打造富有个性化、系统化和生态化的特色财商课程

学校要承担起为中职学生获取财商知识创设环境的责任,针对性、系统化地利用个人理财规划、消费心理学等课程教授学生应具备的财商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思维。包括了解自身家庭的收入消费情况,帮助家庭合理钱财规划,思考家庭中如何开源节流。尤其让学生从被动享受国家各类资助优惠政策转化为主动了解和获取脱贫信息,从自身的角度力所能及地帮扶家庭,自觉承担起帮助家庭脱贫的责任。对消费能力进行正确的评估,学会克服消费中非理性的欲望,形成良好的消费生态局面。

(三)突出财商教育进体系,打造融入创新创业、职业规划和劳动教育的育人模式

财商教育融入创新创业实践课程,通过模拟企业经营课程掌握现金流运动的规律,包括组建团队、运用有限的资金、制订经营计划、分步实施、精打细算。财商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从长远的角度看待人生与财富的关系,能让学生对今后可能出现的经济状况做出准备和预估,不会追求一时的财富而不择手段。财商教育融入劳动教育,促进学生树立光荣勞动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实干的精神,让学生尊重劳动,认识到一分一厘来之不易,懂得勤俭节约,建立对于金钱的正确态度[11]。

(四)突出财商教育进平台,打造泛互联、无时限和无界限的师生有效沟通空间

在信息化时代下,打造师生沟通网络平台为财商教育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通过校园网、微信平台、邮件等网络平台实现师生的互动,让学生在对金钱的获取、使用、消费和投资的生活实践中,感到困惑和迷茫时能及时得到教师的指点和引导,避免因过度消费、盲目投资而深陷债务的泥潭。

(五)突出财商教育进头脑,打造具有积极性、学习性和引导性的财商舆论环境

社会舆论引导强调坚持劳动的长期性和财富来源的合法性,让中职学生意识到自己不仅是脱贫攻坚的受益者,更是脱贫攻坚的实践者。脱贫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靠双手创造,要经过长期的坚持与努力,要认同劳动的价值,通过一技之长实现高质量的就业,担当起改变家庭和自身命运的责任。同时,在宣传中重视法制思维和诚信意识的培养。提倡追求财富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真正做到“君子爱财,取财有道”,不能急于短期的脱贫不择手段,不劳而获。

总之,职业教育要继续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主动积极作为,继续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脱贫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的财商教育已成为助力教育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势在必行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尹飞霄.人力资本与农村贫困研究:理论与实证[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3.

[2]Becker Gary S, Tomes Nigel. Human Capital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Families [J].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1986(4):1-47.

[3]董骏.阿马蒂亚·森能力理论的权利意蕴[J].人权研究,2018,20(2):355-379.

[4]谢君君.教育扶贫研究述评[J].复旦教育论坛,2012,10(3):66-71.

[5]包蕾萍.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N].社会科学报,2019-12-19(3).

[6]刘成龙.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N].曲靖日报,2020-05-08(A03).

[7]詹逸思.当代大学生财富观研究:基于全国19所高校的调查[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1):78-82.

[8]“青少年价值观测评指标体系模型研究”课题组.当前大学生生活价值观的调研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47-52.

[9][10]财富观念与人的幸福:对财富双重意义的扩展性探讨及对中国现实的思考[J].学习与实践,2013(10):73-81.

[11]瞿连贵,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反贫困的限度及突破路径[J].职教论坛,2019(5):6-14.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财商金钱财富
《钱包包的财商养成记》
二则(金钱下的木偶)
第十三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语丝画痕
二则
黑龙江省“95”后大学生财商水平现状调查研究
少儿财商创新发展之道
新财富500富人榜
你的财商有多高
金钱的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