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永莉
摘要:对于优秀的舞蹈演员而言,控制能力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培养舞者的控制力,对于提升舞蹈作品的视觉效果、舞台魅力有着积极的显示意义。本文结合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详细分析舞蹈表演中控制能力的作用,同时进一步阐述舞者应当如何培养和提升控制力,希望本文能对舞者表演过程中控制力的提升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舞蹈表演 控制能力 表现 培养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7-0085-03
舞蹈演员的控制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呼吸控制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气场控制能力。这些控制能力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舞蹈演员的舞台表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舞蹈演员控制能力不足,就很难将作品中的内容和情感生动地表达出来,舞蹈作品的视觉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应当重视对控制力的培养和提升,这样才有利于舞蹈演员将最好的状态展现在舞台之上。
一、肢体的控制
舞蹈作品需要通过身体动作来完成,因此,只有通过控制动作的线条和力度,才能真正体现出身体的美,而中国古典舞的力道多以圆为核心,像平圆、立圆、八字圆等。在舞蹈作品《无极》中开始之时就有大量的上肢动作,而此时下肢需要保持静止,这就要求演员控制自己的身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动作。如果演员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他很可能不能准确的完成这些动作,从而影响到肢体语言的质量,也会影响作品的表达,从而影响观众的观舞体验。
舞蹈表演过程中对于肢体的控制过程,就是对肢体幅度的控制过程以及表达自己素质能力的过程,更多指的还是表演者的自身柔韧性,根据音乐旋律的变化,可以有规律的进行身体摆动,这对于表演者来说,素质能力主要就是对肢体的控制,这对于一名专业的舞蹈演员来讲是最为基础的训练标准。舞蹈表演者在最初训练的时候,基本功训练不可或缺,最为基础的就是压腿、下腰等方式,尽可能舒展自己的肢体,让身体有最基础的运动幅度。在这个过程中,结合不同表演者的肢体情况和身体素质,展开相应的训练课程,充分挖掘表演者的潜能。一般情况下,不同类型的作品也会有不同的肢体呈现,在身体幅度变化和动作变化的基础上,能最大程度的表达出每一个动作,使得表演充满美感,充分表现出不同作品的要求,将自己的表现力展现出来。
在中国古典舞中,肢体控制的重要性尤为明显。在中国古典舞中,舞者们需要通过合理的控制自己的肢体形成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气韵,在力的流动中形成行云流水的舞蹈动作。例如在舞蹈作品《黄河》当中,舞者对于肢体的控制要求极高,跟随着气势磅礴的音乐和鲜明的节奏,舞者的身体如同一支蓄势待发的弓箭,当他弓背、弯腰、撑起手臂、仰头、挺胸的时候,观众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力”在他身体上的窜动,这种“力”甚至还能够表现在舞者的手部,以此形成了云手、盘腕等极具古典韵律美感的动作,充分展现出中华儿女在危难之际顽强抵抗、不畏牺牲的民族精神,将舞蹈作品的思想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培养舞蹈肢体控制的时候,除了一些日常的压腿、下腰等训练以外,同时还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进行专门的训练,从而能够发掘出舞蹈演员身体最大的潜力,并且还要培养舞蹈演员对于舞线的控制和体力的控制,因为在进行舞蹈动作的时候,其力量的合理分布能够很好地展现出动作的质感,从而给观众更好地观舞体验。
二、呼吸的控制
呼吸给人以生命,舞蹈给人以活力。舞蹈是用肢体动作来表达作品的,如果舞蹈演员想让舞蹈的肢体语言具有生命力,就要用呼吸配合肢体动作,这样才能形成完美的、生动的舞蹈语言。一般来说,呼吸是人体的自然过程,而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蹈演员需要根据身体语言表达的需要进行大、小、快、慢、交替的调整。而不懂得呼吸的舞蹈动作就会变成简单的物理动作,从而失去舞蹈应有的魅力,并且肢体的运动也必须与呼吸相协调,才能让演员表演时其动作充满生命感,也能够更好地使观众沉浸于其中,享受舞蹈。
另外,身体的动作是完成舞蹈作品的载体,只有通过调整动作的线条和力度,才能体现出真正的身体美。在舞蹈作品《无极》中连绵不断的动作处理一定要配合气息做吞吐呼吸的调配,而呼吸是一个平衡器,能够完美地结合身体语言和内部语言,从而激活身体的活力。同时,通过呼吸与外部形态的结合,使得舞蹈感受身体内外空间的关系,统一内外、心与形、气与身的平衡,赋予舞蹈以活力。
在舞蹈作品的表演中,想要实现动作行云流水的开展,肢体就不能僵硬,要表达出舞蹈不同的情感体验,呼吸在这里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例如在舞蹈作品《云想霓裳》当中,舞蹈演员利用呼吸的变化展现出了“马嵬坡事变”前后杨玉环的心理变化和情感起伏。在舞蹈的第一部分,扮演杨玉环的舞者在悠扬庄重的音乐衬托下,缓缓起舞,此时舞者的呼吸是平稳流畅的,以长吸长呼的呼吸方式来展现此时人物心中的愉快与满足,但是到了舞蹈的高潮部分,一条白绫骤然悬挂在舞台的右前方,代表着杨玉环要“以死谢君恩”时,为了表现出人物内心的绝望和悲痛,此时舞者主要以快吸快呼的方式来加快身体的起伏,同时还有骤然的屏住呼吸来体现人物情绪上的紧张与焦灼。在这个舞蹈中,舞者利用呼吸的变化展现出杨玉环的悲情人生,配合以肢体动作、舞台调度、舞美灯光设计等元素完成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表演过程中,肢体运转的过程并不是机械僵硬的摆动,而是带动身体的其他部位一起有韵律的律动,所以有时候就需要呼吸进行调节。舞蹈表演者在处理一个连绵不断的动作时,就需要同时配合做气息的吞吐呼吸調配,从而实现舞蹈动作的展现,也能够保障不断的充氧,将舞蹈肢体语言的展现充满生命感,使表演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自我生命存在的意义。
三、情绪的控制
情绪是舞蹈演员进行角色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舞蹈演员来说,就是通过情绪和动作来感染观众。所以在培养舞蹈演员情绪控制方面,首先,要使舞蹈演员在情绪上保持积极性。如果想成为一名成功的舞者,就必须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用自己的情感去创造角色。而舞蹈作品中的角色为其提供了方向,所以舞者需要按照它所指定的方向去体验,在体验和感受中,通过想象来培养情感,并积累情感,从而更好地表达舞蹈作用中的角色情感。其次,基于需要原则,只有把作品的需要转化为演员的需要,角色的体验才能成为一种真正的创造性体验,从而使表演更加准确。在这种创作体验中,演员要根据作品的需要来控制情绪。
在表演《无极》时,其所需要的是一种沉稳而淡定的情绪,虽然作品表面上没有很明显的情绪变化,但是其比撕心裂肺的情绪表演更加困难。如果情绪太激动,就会摧毁这个角色带给人们的感觉,如果情绪不到位,它又不符合人物的情感需求,所以通常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调整,从而才能准确传达出角色所赋予的情感。
又如在舞剧《红楼梦》中,林黛玉是个多愁善感,情绪变化多端的人物形象,所以要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对细节的处理,实现对人物情绪的控制和展现。在这个舞剧当中,林黛玉是个古典型少女,古典型少女的形象是含蓄害羞为主,林黛玉刚进贾府时,舞者就是通过她颔首、打量他人时头部偏移等肢体动作表现她这种古典特征;和宝玉相见时,黛玉的肢体语言主要是侧身站立,一手放在背后,另一只手举起,用手背半遮面部表现她的谨慎和含羞;小说中的黛玉是“行动如弱柳扶风”的形象,“黛玉葬花”时,就是通过黛玉背倚花锄,或者用花锄支撑身体的动作,从而表现黛玉的身体虚弱,受到委屈后伤感的情态。在表现动态方面,突出了“慢”和“稳”,表现这种特点的肢体语言是与别人拉开一定距离,行走时用后跟用力,与人保持适当距离,可以体现“慢”,也能体现黛玉的孤傲,用脚后跟着力行走,体现了黛玉稳重,害怕被碰到的怯懦。
总而言之,情绪控制对于舞蹈表演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在舞蹈表演者的训练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情绪上的控制,一般来说依靠着其自身的成长历程出发,或者是对其进行一些引导。表演者由于其自身成长过程中外部环境、家庭情况、教育水平等方面都不相同,所以部分的舞蹈表演者很少具有直接经验。在对演员的情绪、情感进行培养时,能够对经验进行“回顾”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展现出一种悲伤的情绪,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如果自己曾经有相关的体验,那么就很容易表达出自己悲伤的情绪。如果表演者在生活中并没有这种经历和体会,那么就只能通过观看影视剧或者看他人的描述来感受这种情绪,这也就是对情绪表达的体验过程。除此之外,还要能在训练中将其展现出来,将情感能够合理的运用到作品中去,将人物的情绪、情感都作出适当的调整。
四、气场的控制
对于演员来说,其气场就是在表演过程中所散发的魅力,而这种魅力能够很好的被观众所感受。同时演员的气场也是对于舞蹈节奏,肢体、呼吸的综合利用,并以此来表达作品的控制能力。
笔者认为,舞者的气场控制应基于以下训练:首先,要保证好作品的质量。在进行舞蹈表演的时候,要使得其作品的舞蹈动作对于舞蹈演员不是一种负担,从而才能让作品可以顺利的完成。而其中舞蹈演员的气场则是展现出其对作品表达多少、是否准确、能否轻松地表达的一种考验,所以说对于作品的控制能力实际上是演员气场控制能力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契合,从而能够更好地表达作品。其次,培养舞蹈演员良好的台风。所谓台风是一种习惯,是一个积累的结果,所以对于舞蹈演员来说要不断地在实践中积累表演经验,感受自身在舞台上与观众的关系以及和与剧场空间的关系,并有一定的能力把握这种关系,从而更好地控制自身的表演,但每个演员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因此,舞蹈演员应该拥有自己独立的光环,并对光环进行控制,才能成为具有个人魅力的舞蹈演员。再次,训练者的心理素质,如果表演者一听说要演出,就已经手软不寒而栗,那么在表演过程中就无法完成作品的基本表演,更不可能带来气场,所以可以在日常训练中不断强化表演者的心理素质,通过暗示等多种方式实现对演员的开导,让演员能够有充分的自信,在表演中建立起自我,保障最终的表演状态能够正常发挥。演员的心理素质训练可以从自我内部入手,通过分析自己表演过程中出现紧张情绪的原因,再一一的将其排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表演者心理压力的缓解,让表演者能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舞蹈表演,营造出更好的舞蹈表现意境。
五、音乐、节奏的控制能力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音乐主要是辅助舞蹈表现、定准舞蹈动作点而设置出的背景音乐,节奏指的是各种平稳、停顿或者跳跃的旋律,对于舞蹈表演来讲音乐与节奏就是其灵魂,对舞蹈动作的展现进行控制,从而将舞蹈的全方位、多角度美感展现出来。在舞蹈表演过程中,需要演员能够掌握好舞蹈动作的表现力,要先控制好音乐的节奏。
舞蹈演员在进行音乐、节奏控制能力的训练时,要具有感知音乐与节奏的能力,所以在我们经常看见的各种艺术作品中,通常都会使用音乐展现剧情紧张的情感,一些舒缓、简单的音乐能够传递出安宁、闲适的情感。这样使用音乐塑造氛围的方式在舞蹈表演中也是常见的,需要舞蹈演员能够根据作品与背景音樂之间实现合理控制,与舞蹈动作中的肢体语言相匹配,可以踩好音乐的节奏点,对舞台表现的进度进行控制。例如,演员在表演《日出》这一作品时,表演者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现出人们对于太阳、光明的渴望,还需要在表演过程中配合使用背景音乐《The sun also rises》,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伴随着音乐缓慢的开始原地徘徊,重点需要注意的是把控好舞蹈节奏,将舞蹈角色中想要表现出来的仿徨、犹豫情感展现出来,在后续的表演中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逐渐加快表演的脚步,将角色对阳光急切追求的心情展现出来。这样一来,舞蹈伴随着音乐节奏从慢到快、从松弛到激烈,将所有舞蹈动作中的精神内涵展现出来。舞蹈作为一种在固定时间内的舞台表现艺术形式,需要表演者能够掌握好音乐变化的节奏,通过肢体语言实现对音乐节奏的控制,将自己对于舞蹈的情感理解展现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音乐自身的功能,为舞蹈的表演呈现出更大的感染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舞蹈演员来说,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对表演中控制力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才能更好地明白如何控制自我表达的媒介,然后根据作品的需要和个人对作品的理解,完美诠释作品,而这也是成为一个优秀舞者必须经历的过程。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舞者们需要特别注重对肢体、呼吸、气场的控制,同时还需要结合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让自身的表演与整个舞蹈作品融为一体,这样更有利于创造出优秀的舞蹈作品,更利于通过舞蹈作品引起观众们内心的共鸣,实现情感的交流和互动。
参考文献:
[1]李燕,张方然.舞蹈表演中的控制能力及表现力培养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7(06).
[2]王盛峰.论舞蹈表演中的控制能力[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01):41-44.
[3]耿君.基于舞蹈艺术表演控制能力的探究[J].艺术评鉴,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