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文要素”,让学习活动真实发生

2021-05-30 10:48孙庆博滕衍平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明志语文要素梅兰芳

孙庆博 滕衍平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师:这里有三个词语,谁来读?(出示:京剧、旦角、梅兰芳。生读)

师:你能说一说京剧、旦角、梅兰芳之间的关系吗?(出示相关图片和文字介绍)

师:今天学习的课文是《梅兰芳蓄须》。(板书课题)注意“蓄”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畜”字。“蓄须”是什么意思?

生:蓄须,是留胡子的意思。

师:梅兰芳是唱旦角的,留着胡子还可以唱旦角吗?(不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看看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说说你是怎么预习的?

生:我把课文读了三遍。查了有关梅兰芳的一些资料。

生:我查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生:我知道了梅兰芳是为了不给日本侵略者演戏才留胡须的。

师: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老师来检查一下。这些字音你都能读准吗?(出示:纠缠、骚扰、签订、宁可、要求。指名读)

师:“宁”和“要”都是多音字,要注意读准。请这位同学领着大家再读一遍。(生读)

师:预习时,你查了哪几个词语的意思?

生:我查了“深居简出”的意思。“深居简出”就是平日老待在家里,很少出门。在文中是指梅兰芳在香港躲避日军纠缠。

【评析】教学导入,从题目中设疑,感受本文以事写人的特点,并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从检查字词入手,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充分把握学情。两者相互融合,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这为接下来的自主阅读奠定了情感基调和经验基础。

二、明确目标,指导学习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谁来说说平时略读课文是怎么学的?

生:根据课题下面的“学习提示”来学习。

师:对,学习略读课文,要重点关注课文前面的“导学提示”。(出示“导学提示”)“导学提示”要求我们完成哪几项学习任务?

生:第一项,默读课文,说说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第二项,查找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

【评析】略读课文前面的“导学提示”,是编者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的学习提示,对教师而言,点明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而言,交代了本次阅读的学习任务。

师:学习一篇文章,我们要能大体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中梅蘭芳在什么时间、分别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出示表格)请你根据这个表格的提示(出示表格),圈画出关键词语。

师:刚才,大家学得很认真,我们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生讨论后汇报,师引导用关键词语概括并填入表格)

时 间 拒绝办法

1937年 藏身租界

1938年底 远避香港

1941年12月 蓄须明志

一次 打针装“病”

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对于只写一件事的文章,应该怎么办?

生:要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在前些时候,我们学习了《普罗米修斯》 《女娲补天》等文章,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文章如果写的是几件事,那又该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生:把几件事连起来。

师:先弄清楚每件事讲了什么,然后把几件事串联起来,就可以大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这篇文章写了梅兰芳多次拒绝日本侵略者,如果我们把这几件事连起来,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清楚了。看着表格,试着把这几件事连起来说一说,说清楚时间和拒绝的办法。(生练说)

生:1937年,梅兰芳藏身租界。1938年底,梅兰芳远避香港。1941年12月,梅兰芳蓄须明志。一次,梅兰芳打针装“病”。

师:把几件事连成一段话说的时候,词语尽量不要重复。怎样把多次重复的“梅兰芳”这个词语减少一些呢?

生:1937年,梅兰芳藏身上海租界。1938年底,他远避香港。1941年12月,他蓄须明志。一次,他打针装“病”。

师:这样一省略,就简明多了。每件事发生的时间其实也可以合并,这个词就隐藏在课文倒数第2自然段里,找一找。看看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都在什么时候?

生:抗日战争。

师:看看课文的主要内容,怎样才能说得更简洁、更有条理?

生: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先后用了藏身租界、远避香港、蓄须明志、打针装“病”等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

师:这位同学说得特别好。学习任务中,还让我们找什么?

生:找出梅兰芳在拒绝的过程中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师:你觉得怎么找既快又准?

生:根据每件事来找。

生:画出关键词句。

师:同学们的建议非常好!那就按照同学们建议的方法来学习。

(学生自学后,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下面,我们仍然按小组来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也可以发言修正、补充。(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填表格。)

时 间 拒绝办法 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1937年 藏身租界 日军纠缠

1938年底 远避香港 不能演出、创作,虚度生命

1941年12月 蓄须明志 受到逼迫、骚扰,

卖房度日

一次 打针装“病” 险丢性命

师:看这四件事能否打乱顺序来写?

生:不能!因为这四件事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叙述的。

生:不能!从这四件事可以看出梅兰芳经历的危险和困难越来越大。

师:这也写出了日本侵略者对梅兰芳的迫害也越来越严重。大家学得很认真。从梅兰芳经历的危险和困难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日本帝国主义非常可恨。

生:梅兰芳非常爱国。

师:有骨气,有民族气节!请你用这样的一句话再来介绍梅兰芳。(出示:“梅兰芳先生不仅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更是有             的人。”)

生:梅兰芳先生不仅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更是有骨气的人。

生:梅兰芳先生不仅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更是有民族气节的人。

生:梅兰芳先生不仅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更是有爱国情怀的人。

师:我请两位同学分别读一读梅兰芳“蓄须明志”和“打针装‘病”的段落,让我们进一步感受梅兰芳先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师:课后请大家搜集梅兰芳先生的资料,通过阅读你会对梅兰芳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评析】语文教学要提升学生的言语智能,培养思维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认识能力。这里,孙老师围绕“语文要素”设计学习活动,任务明确,层次清晰。首先,让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与前面课文的不同之处—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然后,指导学生连段成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指向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阅读链接,学以致用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对于用几件事写一个人的文章,可以通过把一件件事情连起来的方法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大家快速阅读《难忘的一课》,看看课文写了几件事,再试着把事情连起来说。(生读)

师:这篇文章写了几件事?哪几件事?

生:写了两件事,一件是“我”来到一所小学和孩子们一起上了一节国语课,第二件是老师带着“我”参观学校的小礼堂。

师:谁来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主要写了“我”来到一所小学和孩子们一起上了一节国语课,并和老师参观学校的小礼堂。

师:你说得很清楚!如果能加上表示时间、地点的词再说一说,就更好了。

生: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来到台湾一所小学和孩子们一起上了一节爱国的国语课,并和老师参观学校小礼堂的爱国画展。

师:看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不难,关键是要正确地掌握学习方法。

【评析】略读课的功能,是学习策略的自主运用。这里的活动设计是学以致用的具体体现,只有学用结合,才能让学生将习得的能力和方法真正落地生根。

【总评】

《梅蘭芳蓄须》一文,通过多个具体事例表现了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崇高民族气节。本文作为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如何体现编者意图,落实“语文要素”呢?孙庆博老师在这堂课上围绕“语文要素”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从学到练,经历了真实的学习过程,对我们研究略读课文的教学很有意义。

一、明确课型,把握略读课文的价值取向

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曾提醒我们:教学时要注意精读课和略读课两种课型的区分。精读课主要是教师教,功能是举例子、给方法。略读课是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孙老师的这节课很好地把握略读课文的价值取向,能够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学习过程中习得的方法、策略,放手或者半放手让学生进行再阅读,再实践。

二、紧扣要素,确定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统编教材在编排时实行的是“双线并进”。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爱国情怀,“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略读课文的前面安排了“导学提示”。这些提示有的彰显了“语文要素”,有的是对具体“语文要素”的落实。扣住单元语文训练要素来教,教学目标就清楚了。孙老师这节课紧扣“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梳理、总结,通过“串联事件”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整堂课简明、干净、利落,训练扎实、有效。

三、自主实践,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策略

精读课文是学方法,略读课文是运用方法。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运用方法的能力?从本节课的教学来看,学生大致经历了三个过程:一是回顾方法,回顾以前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二是提炼策略,指导学生对一人多件事的课文,采用“串联事件”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三是阅读链接,放手让学生自主运用方法进行实践练习,以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孙庆博,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昆山开发区实验小学副校长;滕衍平,江苏省特级教师、无锡市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教研员)

猜你喜欢
明志语文要素梅兰芳
明志
断肠明志 陈树湘
梅兰芳评传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重庆龙湖智能案例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淡泊才能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