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玲
小学语文教材将综合性学习作为独立板块进行编排,以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笔者以一道语文综合实践题为例,浅谈综合性学习的教考策略。
例:請结合图中信息,提出至少两点建议,做到表达正确、清楚、有礼貌。
在商场里,一个小男孩正准备单独乘电梯上楼,晓莉看到“乘坐电梯安全须知”后,连忙走过去提示男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道题重点考查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和“口语交际表达”的综合性学习能力。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加强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呢?
一、处理好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的关系
非连续性文本是阅读教学时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通常以数据、表格、图文之类的具体形式表达,教材中比比皆是。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略读课文《故宫博物院》,用一组非连续性文本对故宫博物院进行全景介绍。阅读提示要求完成两个学习任务:第一,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第二,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做讲解。
学生借助课文中丰富的图文等非连续性文本进行学习, 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特别是没有到过故宫博物院的学生和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不会感到特别抽象空洞。所以,在阅读教学时,适时、适当地使用非连续性文本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将阅读策略进行迁移练习和实际运用,筛选出重要信息进行重组,从而完成创造性阅读。
二、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间的相互转化
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之间的互相转化和渗透,相当于为我们搭起了一座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互为往来的教学桥梁。如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可以由图片“我的父亲”导入,以此来引出课题,从而顺其自然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中。这种教学策略就属于由非连续性文本转化为连续性文本,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连续性文本(即课文)中。
在完成此类综合性题目时,虽然学生提取信息能力有所提高,但“口语交际”的表达还比较弱,表现在“语言烦琐,礼貌不够”。
1.直接用提取出的信息,缺乏针对性的归纳、整理。如:“小弟弟,儿童及老、弱、病、残是不可以独自乘坐电梯的,必须由家人陪同。还有,在电梯上不可以把头、手伸出扶手带,以免发生危险。”
2.将建议罗列出来,不够简洁清楚。如:“小弟弟请稍等一下,你这样乘电梯是很危险的。看,儿童乘坐电梯必须有人扶陪,不能独自下电梯,会有危险;不能把头或手伸出扶手带,不然也会有危险。”
3.命令式口吻或称呼没有礼貌。如:“你乘坐电梯必须有家长陪伴,你去把父母叫来吧!”“小孩子,乘电梯必须有人扶陪……”
4.节外生枝,危言耸听。如:“小弟弟,你一个人乘电梯很危险,你要去哪儿?我带你去。”“你必须按照安全须知乘坐电梯,北京有个小女孩像你这样,头被夹住,最后死了……”
课标中高年级口语交际在“内容要求”方面强调,学生“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作简单的发言”。从以上学生的答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对象和场合”意识是有缺失的。这跟少数应试型教师的潜意识——“这样的题目,反正写出来一般都得分”——有一定关系,导致“口语交际”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有人认为用口语进行交际,这是生活中的常态,是一种基本技能,何需教?何捷老师在他的一本书中谈道:口语交际,相对而言算是一个盲区,人们的认识存在较为严重的误区。书中这样写道:口语,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在生活情境中改良,逐渐形成四大特征:其一,极为快速。在生活情境中用口语交流,实现交际交往,语速相对较快。其二,极为短促。口语交际中很少用带有繁复修辞的长句,明显区别于书面语色彩的句子。其三,部分缺损。口语表达不像书面语表达那样完整,相反句子成分缺损较为明显。只要达到交际目的,句子的成分不必完整。如果写下来,我们很容易判定其为“病句”。缺损应如何处理,怎样应对,这是需要教学与指导的。其四,应景的特性。口语交际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生活环境中面对不同的人进行的。交际时,口语交际中的各方,结合不同的环境而做出及时调整,让交际更符合需要。口语交际的应景性,应属于比较高级的语言技巧,需要教学辅助提升。
笔者非常认同何捷老师的观点,口语交际需要训练,是可以借助教学得以提升的,且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恰当地用上“称呼”“请”“你好”等礼貌用语,体现交际者的素养。这是可以“教”,可以培养的。能在不同场合中,针对不同的对象,说出适合这个场合与对象的话。在交际中有对象感,即便是和晚辈说话,也要让对方觉得被尊重。
优质的口语表达,要求去除表达中的“杂质”。此类综合性答题,“表达清楚”有别于习作要求的“将内容写清楚”,我们需要教会学生让表达更干净、更精准,不求长篇大论,但要能够在最简短的时间内,表达出最希望表达的内容。如可以运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接,呈现在答卷上的“口语交际”应该做到:第一,客客气气;第二,清清楚楚。
试题考查方向的调整,课外生活信息的纳入,要求教师改变思路,灵活应对,引导儿童走“活”的路径:通往生活,灵活应对,活用知识,增长活的能力。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邕路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