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象征派诗人戴望舒的诗作情感真挚,随心而出,读来一点也不艰涩。《在天晴了的时候》这首诗,诗人只有一个创作目的,就是鼓励读者直奔大自然,俯仰灿烂天地,呼吸清新空气,果断地丢下手头的活儿,哪怕是正读得爱不释手的一本书,抑或是这首诗。
1.读着读着,我们便被诗人带着走出了门儿。恰似一个被闷在家里太久的孤独者,好不容易盼到了天晴,于是推开門,一切皆因有阳光。脚下是一条“凉爽又温柔”“给雨润过”的泥路,不是泥泞的路,而是凉爽、润湿、温柔的泥路。这是一条有了生命气息的泥路,一条和你共鸣的泥路。走上这条泥路,有很多“好友”在迎接着你的到来。小草炫耀着新绿,好个清爽的面庞。为了迎接你,“一下子洗净了尘垢”,想象一下吧:小草为了迎接你,急急忙忙清洗面垢的样子,真有些可爱。小白菊变得“不再胆怯”,也是因为要迎接你吧:慢慢地抬起头,带着青涩,温情脉脉地仰起脸,不再躲让,看你的感觉真好。短短的诗行,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欢欣景象。新绿的小草,盛放的小白菊,这是一个晴朗的春日。读着这几句诗行,我们可以抬起头,望着窗外,想象一位孤独者终于迎来阳光的无比惬意,抑或是一个积聚太多伤感的人将所有烦恼消融在灿烂阳光中,万分珍惜着眼前的小白菊、小草,哪怕是润湿的泥路。留下书本,去走走吧……
2.读着读着,我们的脚步会稍稍慢下来。大自然中有很多值得你驻足的瞬间与场景。看,那小白菊何止是“抬起头”,它要绽放,用最美的身姿迎接你的到来,更是为了你的欣赏,绽放得很努力,很精心,很温柔。“试试寒,试试暖”,就好像一双小脚丫试探着往前走,小白菊也在试探着绽放。“一瓣瓣地”,不是一般地开放,而是“绽透”,全打开了,所有花瓣打开到最充分的姿态。为了迎接你的到来,还有闲游的凤蝶儿,它在木叶间穿梭,花丛是它的家,要不怎么会这么“自在闲游”!它像一本满载了智慧的书,开收着它的羽翼。它要充分吸吮阳光,不慌不忙,慢得恰恰好。不得不叹服诗人描绘出的画面那么优美,心情那么闲适,想象那么新奇,意境那么美好。有了美好的心情,方有娴雅的心境,才有优美的脚步。这样的状态,谁都会在这样美好的时光中逗留。
3.读着读着,我们会情不自禁加快步伐。这么美好的时刻,怎能在一个小地方逗留,当然要奔向辽阔的、深茂的大自然中去。诗人建议干脆“赤着脚”,这样走动才更自在;他还建议“携着手”,是谁呢?——你的弟弟妹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携起手的一定是你最亲的人。不是只走一小段路,而是“踏着新泥,涉过溪流”,尽可能走向大自然的深处。因为“新阳推开了阴霾了”,此刻的世界没有了乌云,没有了暗淡,所有的磨难、痛苦,哪怕一点点不快全然不在。“溪水在温风中晕皱”,多么悠闲、自在、舒坦、轻盈的溪水,微皱的水面,定格为它自然灿烂的笑。诗的结尾处诗人写道“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够大胆的想象,突破所有读者的预期,把山川树林间“移动的暗绿”看作云的足迹,更为绝妙的是云的足迹也是那么自在、闲适。云的足迹够大吧,整个世界应该都是它的小径。
诗,就是这般好玩。作者写《在天晴了的时候》一定是想让你出门走走的,谁也不要“宅”在房间里。但读着读着,猛然间,我们又会发现,诗人其实没有走,“去走走”“一定是”“走走吧”这些词语分明告诉我们,此刻的诗人只是坐在书桌旁,安静地描述着天晴后的小草、花朵、溪流和山川。
这就是诗的妙境:诗人用心地劝说着,没有拉你、推你,步履是读者自己走起来的,停留不了……
(姜树华,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教育家培养对象、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书记兼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