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冰
我和陈良通过相亲认识,觉得他各方面都算靠谱,彼此也喜欢对方,于是恋爱半年就结婚了。婚后才知道,公公婆婆和两个小姑子都爱“啃”他,一家都是名副其实的“啃小族”。
公公婆婆住在乡下,不到六十岁,身体健康,可都沉迷于玩麻将,本是农民却不种地。他们花费的钱从哪来呢?问陈良要,每次动辄千元,有时上万元。对此,他们还在村里到处宣扬:“儿子要我们早享清福。”一脸骄傲和得意,羡煞周围人。
两个小姑子不上班,两位姑爷虽然有些收入,但都爱吃喝玩乐,讲究享受,家中难免拮据,一有困难就找陈良。陈良无奈,但每次还是有求必应。
对他家的情况,我渐渐有了意见。看到我有意见,陈良说家里只有他一人上了大学,两个姐姐当年打工挣钱补贴家用,也有付出。至于父母,年轻时确实辛苦,现在享享清福也不为过。话虽这么说,可我看得出,他其实也很郁闷,虽然薪水还不错,但我们自己生活压力不小,随着孩子出生,更加不宽裕了。
公婆和小姑子不但“啃”陈良的钱,还“啃”人情、时间和精力。家中大事小事都来找陈良,没完没了。两位姑爷做点小生意,也是频繁找他帮忙,害得陈良几次工作出状况。由于单位效益下滑,收入减少,陈良想另谋出路,于是挤出时间学习新知识。他开始意识到家里人“啃小”的问题想要扭转局面,我也当然愿意配合他。
要解决问题,还得从源头开始。婆家人之所以过度依赖陈良,原因是多方面的。公婆向来认为“养儿防老”,举全家之力供儿子上学,看到儿子挣钱就觉得自己理所应当享清福。还有虚荣心作怪,全家人一直以陈良为荣,“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给别人看,最初也许只是作“秀”,但慢慢地就“秀”成了习惯。最后,他们无所事事,没事做就没收入,但有大把时间。所以,钱要从陈良这拿,时间要从陈良这打发,情感要从陈良这寄托。
经过这么一分析,我和陈良一致决定:先给他们找事做。
如果直接提出要他们去做事,婆婆指定认为是我的主意而抗拒。怎么办?正好最近单位安排体检,我灵机一动,给婆婆打电话,要她和公公来省城做体检,因为婆婆总说脖子有些酸痛,我想以此作为突破口。老人很开心,风风火火地赶来了。
体检结果还算正常,只是婆婆颈椎查出点问题。我见机对医生说:“可能是我婆婆平时坐得太多。”婆婆马上接话:“是的,我喜欢打麻将。”医生皱皱眉:“总坐着打麻将对身体可不好,要适当活动,特别是老年人。”婆婆有些尴尬,说:“那我以后跟他们跳舞去。”
没想到,婆婆的娱乐从此除了麻将又加上了跳舞和旅游,一会儿要买表演服,一会儿要找旅行社。陈良说:“这下事情更多了。”我沮丧又郁闷。
这时,我想起婆婆之所以总在别人面前炫耀陈良,原因是她总盼着自家人能出人头地,由此可以看出,她比较好强。陈良也说在他印象里,他妈妈是不愿落后的人。那能否从这点上想办法呢?
就在这时,我儿子和邻栋张阿姨的孙子玩耍时起了争执,儿子被打出了鼻血。
张阿姨带着她的孙子浩浩上门道歉时,我婆婆正好在。浩浩比我儿子小两个月,不到3岁,却明显强壮很多。我知道张阿姨在老家种农作物,总是大包小包地带到城里来,于是故意把话题引到这方面。张阿姨顿时滔滔不绝地夸起自己的农产品,说孙子长得这么壮,就因为吃了她种的那些农产品。我一边附和着,一边连连点头。
等张阿姨走后,婆婆在一旁抱着孙子愤愤地说:“不就种地吗?我们村没人种得比我好!我这就回去种给你们看看。”我一听,连忙对婆婆说:“妈,您真要种地呀,会不会太累啊?”婆婆回答得很干脆:“为了我孙子,我愿意。我还要养猪,陈良就是吃我养的猪肉长大的,不比别人弱!再说医生不是要我多活动嘛。”
接下来一段日子,婆婆打来的电话少了,隔三岔五还送蔬菜来,不像之前那样一来就闲住好些日子。现在想着老家农作物和猪,她在我们家住不了几天就着急回家了。
到这时我才知道,公公婆婆之前是菜农,还是种菜能手。我想起好友梅子家在郊区荒了一些地,如果让公公婆婆去那儿种菜,说不定还能有些收入,只是不知两位老人是否愿意。
婆婆听说重新做菜农卖菜,连连摆手,说:“我现在有儿子养,吃穿不愁,还遭那罪干啥。再说亲戚邻居会怎么看我们,还以为咱良子挣不到钱,养不起家呢!”
陈良苦笑,示意我不要再说。我理解,如果我们在婆婆面前过多诉说目前的困境,她很可能误会我们不想养他们。因为我们夫妻俩都有工作,他们觉得两个人的收入肯定够了,我们再诉苦就是贪心,就是没有孝心。
其实,我和陈良不是不孝顺的人,现在拒绝被“啃”,是从家庭长远利益出发。这样既可以帮助公婆生活习惯健康化,也能减轻陈良压力,助力陈良事业发展。一家人,患难与共、相互扶持,才能长长久久地相亲相爱。要如何才能让老人知道我們的想法、转变他们的观念呢?我和陈良只好继续尝试新办法。
发工资后,陈良装作不经意在婆婆面前说工资又降了,婆婆问原因,陈良耐心地跟她讲解单位的情况和他所从事行业的惨淡状况。婆婆听了,着急地问该怎么办。陈良趁机跟她描述自己的抱负、事业规划,以及目前既要忙碌工作又要学习的不堪现状。婆婆似懂非懂地点头,若有所思。
还有,婆婆在我们家时,陈良回到家还加班,毕恭毕敬跟领导汇报工作,苦口婆心地和客户周旋,口干舌燥地跟同事解释,还常常学习到凌晨。婆婆,很心疼陈良,嘴里呢喃:“你赚这钱也真不容易!”
有天,婆婆深夜起床上厕所,看到陈良还在书房里忙碌,便催他睡。陈良说:“妈,不干不行啊,生活压力大。我趁现在年轻多干点,等你们有一天老了,我才能有条件好好地孝顺你们。您以前多勤奋哪,我是您的儿子,得向您学习。”看得出,陈良的这番话给了婆婆很大感触,第二天她便提出去梅子家的地里看看。
我知道,要婆婆彻底转变观念,还需要别的强化剂。梅子妈从不轻易找子女的“事”,生活独立新潮。如果我把她介绍给婆婆认识,同龄人说的话,婆婆也许听得进去。于是我拜托梅子妈跟婆婆多介绍自己的生活观。
果然,梅子妈带着婆婆认识了好几位生活独立、观念新潮的老人,他们都是一边力所能及地发挥余热,一边潇洒地享受生活,与子女平等相处。公公婆婆跟他们在一起很开心,观念也慢慢改变,没多久就决定去梅子他们那种菜。
我和陈良连忙给他们租好住房,给了启动资金,帮他们把生活设施准备好。担心他们累坏身体,还建议他们不要种太多。即使这样,一年下来,老两口卖菜竟然也存了3万多元。他们开心极了,一再夸我帮他们找了赚钱的好渠道,又说现在跟梅子妈他们在一起很开心。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婆婆还劝起了两个小姑子,要她们自力更生。可能是被父母的状态感染,小姑子们也相继找到工作忙起来,很少来麻烦我们了。
上个月,婆婆六十岁生日,我们在饭店给她庆祝,没想到婆婆自己悄悄把单买了。我很惊讶。婆婆有些不好意思,说:“以后妈经常请你们!”我们连忙笑着说:“哪能要妈经常请呢,以后还是我们孝敬您吧。”一家人会心地笑了。
我知道,我亲爱的婆家人彻底走出了“啃亲人”的误区。就像婆婆对梅子妈说的:“自我独立,一家人爱得更深呢!”
编辑 | 龙轲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