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纽约文化

2021-05-30 10:48凯西·庞德
译林 2021年4期
关键词:摩天大楼百老汇大厦

〔英国〕凯西·庞德

摩天大楼

19世纪末,随着技术的进步,钢结构建筑得以发展,摩天大楼开始在美国出现。纽约在这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建筑师们满怀热情,大胆创新设计,如1903年竣工的熨斗大厦,因其形似熨斗而得名,现在仍然是纽约的典型象征。

而1912年落成的伍尔沃斯大厦,无疑是纽约的驱动力和商业野心的圣地。在1930年被克莱斯勒大厦抢走桂冠之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因其新哥特式的风格,伍尔沃斯大厦也被称为“商业大教堂”。

但并非所有的摩天大楼都如此优雅。仅仅三年后建成的公平大厦体积庞大,使人们对这座无阳光城市的前景倍感担忧,以至于1916年纽约首次颁布了分区法,要求建筑必须逐步后退,以使光线和阴影能够到达下面的街道。

根据这些新法律建造的第一座摩天大楼是1925年落成的谢尔顿大厦,其优美的后退形式为都市风景带来了全新的视野。也就是在这一年,乔治亚·奥基夫和她的新任丈夫、艺术商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来到这里,住进了该大厦30层的一套公寓。

虽然奥基夫自1918年以来一直住在纽约,但她以前从未住过这么高的地方。她異常兴奋,立刻开始谈论她要首次尝试描绘这座城市。“当然,有人告诉我,这纯粹是空想,男人都未必做得好。”她后来回忆道。

但奥基夫坚持不懈,决心用事实证明并非如此。她的第一次尝试,《纽约街与月亮》(1925),具有一种怪异的压抑感,这种无情坚实的结构凸显了分区法背后的原因。斯蒂格利茨不喜欢这幅画,拒绝在他的“七个美国人”展会上展出。然而,奥基夫坚持在自己1926年的个展上展出,此画展出第一天就以1200美元的价格售出。她说:“就是从那时起他们让我画纽约的。”?

第二年,她在新家中获得灵感,创作了《谢尔顿和太阳黑子》(1926)。这座大厦的宏伟高大似乎让她欣喜自豪,炫目的阳光使大厦的上层散发着神圣的光芒,而烟雾和蒸汽似满怀崇敬在大厦的侧面起伏翻腾。

尽管在奥基夫精简的抽象构图中并不明显,但谢尔顿大厦的罗马式雕塑立面对摩天大楼的美学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后来的建筑师将雕塑与装饰艺术相结合,创造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最具标志性的摩天大楼。

奥基夫对纽约瞬息万变的天际线的最惊人的描绘无疑是她1927年创作的《纽约夜晚的散热器大厦》,这幅画在该建筑建成仅三年后就完成了。低视点和结构的中心位置让人产生一种敬畏感,而上方和侧面的聚光灯更加增强了这种敬畏感。奥基夫还俏皮地将斯蒂格利茨的名字包含在霓虹灯中。霓虹灯当时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技术,就安置在大厦顶部的左侧,这增加了纽约的现代感。

然而,1929年,摩天大楼对奥基夫的吸引力开始减弱,部分原因是华尔街崩盘,她离开了纽约。当周围的人都穷困潦倒时,画家自然很难保持对这种奢侈建筑的热情。

百老汇

摩天大楼可能体现了纽约商业界一直高涨的雄心壮志,而百老汇则始终是其演艺界的缩影。影响奥基夫离开的灾难最终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后台歌舞片《第42街》提供了背景。

影片中,导演朱利安·马什因经济危机而面临破产,他同意执导一部新音乐剧《漂亮女人》,希望这部音乐剧能让他再度飞黄腾达。但是,女主角多萝西·布罗克在首演的前一天晚上扭伤了脚踝,一切似乎成为泡影,不过后来由鲁比·基勒饰演的新人佩吉·索耶的突出表现挽救了演出。

当然,这是一个小镇女孩来到纽约实现梦想的经典故事,但大萧条的时代背景使之更具吸引力。每个人都希望成功。甚至多萝西·布罗克为了确保演出资金,从而保住自己的地位,也被迫屈服于肥胖年迈的商人艾伯纳·狄龙的关照。很显然,合唱团的姑娘们,包括安·洛厄尔,也会为赢得一个角色而不惜一切代价。

洛厄尔由金吉·罗杰斯饰演,这是她第一个成功饰演的配角。罗杰斯本人就是从堪萨斯州来到纽约,在百老汇大获成功,然后与派拉蒙影业公司签约的。我们现在所知道的百老汇在20世纪初真正崭露头角,当时剧院从第14街搬到纽约时报广场,百老汇在此与第42街交会。

尽管许多演出都是微不足道、不切实际的小歌剧和轻音乐娱乐节目,但传奇制片人弗洛伦茨·齐格菲尔德还是凭借《富丽秀》提高了演出水准,年度首演于1907年在自由剧院上演。合唱团的女孩们原本是穿着长筒袜仅适合男性观众的静态人物,现在变成了理性、精准完美的排列,似乎旨在激励坐在台下携妻观看演出的商人们推动经济发展。

她们在舞蹈中以万花筒般千变万化的形式展现出现代都市的光鲜一面,这对所有追求名利的人来说都极具吸引力。1915年上演的《富丽秀》,以开场歌舞《来自我家乡的女孩》完美凸显了这一事实:来自美国各地的女孩齐聚纽约。

齐格菲尔德深深懂得百老汇的梦想,基于此,1920年他创作了音乐喜剧《莎莉》。剧中,莎莉是一个贫穷的孤儿,她从合唱团中脱颖而出,收获了名利和爱情。这部音乐喜剧一定对电影《第42街》产生了影响。可悲的是,在华尔街的大崩盘中,齐格菲尔德自己的大部分财产也损失殆尽,1932年他在好莱坞去世,负债?100万美元。

有了这样的例子,难怪马什会千方百计地争取成功。当发现多萝西和老情人帕特·丹宁约会,他知道这会激怒艾伯纳,危及演出的资金,于是让一个黑帮朋友去找丹宁,逼迫其离开纽约。

纽约戏剧界和黑帮之间的联系并非编剧凭空臆造的。看似长相清纯的露比·基勒的职业生涯实际上始于纽约非法经营的地下酒吧,她后来的丈夫阿尔·乔森,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的主演,不得不怂恿她离开黑帮保护人约翰尼·科斯特洛。

当然,马什在多萝西意外受伤时倍感挫败。在勉强被说服给佩吉这个大好机会后,他毫不留情地让她排练,并说出了那句不朽的台词:“你出去的时候只是个年轻人,但回来的时候就是明星了!”

接下来是巴斯比·伯克利精心编排的一系列欢快的舞蹈表演,这让观众完全沉浸其中。影片最后的主题曲蔚为壮观,合唱团背对着固定的标语牌,形成了纽约天际线的动画版本,将演出推向高潮。当演员们从中间散开,露出帝国大厦的模型时,佩吉和她的联袂主演坐在上面向观众挥手致意。

哈莱姆文艺复兴

许多人把纽约视为追求名利之地,但也有人认为纽约只是一个志同道合者聚居的地方。在华莱士·瑟曼1929年出版的小说《黑莓》中,主人公艾玛·卢·摩根是个黑人女孩,从小在家乡白人群体及浅肤色亲朋的偏见中长大。她20世纪20年代来到哈莱姆区,只是希望得到人们的认可。

“大迁徙”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千上万的非裔美国人北上,以逃避歧视黑人的《吉姆·克劳法》和南部各州糟糕的经济状况。许多人最终在纽约的哈莱姆区定居下来,到了20世纪20年代,纽约三分之二的黑人住在那里。

这部小说部分反映了瑟曼自己的经历。他出生于盐湖城,是学校里唯一的黑人学生。但瑟曼知道歧视对黑人妇女的影响更大,对他来说,纽约“与美国其他地区相比是天堂”。

20世纪20年代搬到哈莱姆区后,瑟曼很快成为著名的哈莱姆文艺复兴中的领军人物和传奇人物。这是一个文化、社会和艺术表达的时代,旨在反对种族主义的陈词滥调。瑟曼一帮人聚集在他和朋友、酷儿作家兼艺术家理查德·布鲁斯·纽金特共住的房子里,他们个个离经叛道,放荡不羁。他们挑剔先锋派的审美形式和性异见人士的生活方式,这与早期哈莱姆文艺复兴的社会和政治关切格格不入。

瑟曼从未回避黑人经历的现实。《黑莓》作为第一部公开讲述美国黑人中存在偏见问题的小说,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一部广泛传阅的作品,也是一部极具争议性的作品。

瑟曼同样批评白人对黑人哈莱姆区的痴迷,因为哈莱姆区有许多俱乐部和夜总会,一般都是白人经营,他们展现具有异国情调的黑人生活,以迎合白人顾客。

小说中,受过大学教育的艾玛·卢找不到“称意的”工作,最后只得给白人女演员阿琳·斯特兰奇当女佣。阿琳每晚将皮肤染黑,在一部所谓的哈莱姆夜生活戏剧中扮演“混血儿卡门”。艾玛被说服陪阿琳和她弟弟去夜总会,因为他们认为她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哈莱姆生活。

瑟曼将艾玛的烦恼描述为她自怨自艾的结果。但她最终明白,只有先学会接纳自己,别人才可能接纳她,也只有当她承认自己被歧视时,她才能找到力量永远离开伪君子阿尔瓦,重新开始。

哈莱姆变换的魅力使瑟曼着迷。他认为这一区域存在着巨大的甚至具有革命性的社会和个人发展潜力。虽然艾瑪·卢的未来之路无疑不会一帆风顺,但在小说的结尾,她已从白人女演员的女佣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老师。

这部小说受到瑟曼同侪的称赞,包括兰斯顿·休斯。最近普利策音乐奖得主肯德里克·拉马尔的一首歌也以此命名,拉马尔的歌词充满了自豪感,可见这部小说的持久影响力。

猜你喜欢
摩天大楼百老汇大厦
百老汇
THE SKY’S THE LIMIT
百老汇之星,逐梦前行
百老汇所有剧院关闭至今年年底
影子大厦
纽约外百老汇、外外百老汇的双轮驱动
电梯
摩天大楼
冰淇淋大厦
今天你喝可乐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