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闪耀:二十世纪改变世界观的启迪者

2021-05-30 10:48于泽江杨蔚
译林 2021年1期
关键词:伍尔希区柯克沃霍尔

于泽江 杨蔚

有创意并非易事,但真正伟大的艺术家和作家却总有着超凡脱俗的创新力。他们的作品既有内容上的独创性,又能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在如何看待或体验这个世界上感同身受。

正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我们才能领悟到那些原本需要亲身经历才能获得的人生真谛。

20世纪有这样四位艺术家和作家,他们富有远见,充满创造力,所创作的非凡作品激励着全世界的观众以新的视角思考社会。时至今日,这些作品仍然启迪世人,发人深省,激起无数共鸣。

《艺术家与作家》专栏发起人莉莉·科尔说:“优秀的艺术家突破文化界限,反映时代精神,为社会指明了新航向。他们的作品让我们触摸到历史的情感与文化脉动,让我们以深刻的方式与过去、与我们自己亲密接触。”

谁会是你心目中最伟大的人物呢?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1899—1980)出生于英国伦敦,是一位前卫的电影导演,他让全世界爱上了看电影……并且害怕洗澡!

“摆脱恐惧的唯一方法就是把它们拍成电影。”

一、 发明全新视觉语言

希区柯克将摄影机作为影片中人物的眼睛,让观众以窥探性视角,洞察人性中最隐秘、阴暗的一面。为了创造这种“希区柯克式”风格,他采用了新的电影技术,还邀请当时著名的作曲家、思想家和藝术家共同实现他的美学理想。超现实主义大师萨尔瓦多·达利就为他的电影《爱德华大夫》设计了梦境场景。希区柯克拍出了人人都想看的新潮电影。

希区柯克曾说过:“默片是最纯粹的电影形式,它只是没有人物对话及各种音效。但这小小的缺失并不能说明声音就能给电影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很多电影,我觉得只能叫作‘人们交谈的照片,而与电影艺术无关。

“我们在电影中叙事,只有在别无他法时才会诉诸对白。对我来说,编剧遇到困难时,最忌讳的就是说:‘我们可以用对话来展现。角色之间的对白只是声音中的一种,推动故事发展还要依靠视觉因素。”

二、 捕捉时代精神

希区柯克的电影代表作大多改编自20世纪最优秀的小说,包括达夫妮·杜穆里埃的《蝴蝶梦》和派翠西亚·海史密斯的《列车上的陌生人》。希区柯克的电影更多地聚焦于当时的热门话题,例如《爱德华大夫》探讨了精神分析学,《后窗》则展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城市幽闭恐惧症。

三、 恐怖电影大师

《惊魂记》中的淋浴场景是电影史上最令人难忘的片段之一——想必任何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没法再好好地洗次澡了,这段场景也直接启发了后来的恐怖电影导演。该片于1960年上映,情节设计精妙,安静祥和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惊悚,后来大量的恐怖电影也都借鉴这一手法。《惊魂记》在商业上的成功证明了观众愿意为惊魂之夜买单。

巴勃罗·毕加索

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出生于西班牙马拉加,是风格百变的现代派先驱艺术家。这位跨流派的艺术奇才,看待世界的视角完全异于常人。

“别人看到的是事实,问的是‘为什么,我看到的是事物的可能性,问的是‘为什么不。”

一、 拒绝束缚

毕加索的作品风格百变,涵盖各种流派,有着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形式,表现出自由不羁的艺术思想。从素描到油画,从雕塑到诗歌,凡此种种,毕加索从不为自己的创作设限。更重要的是,他不断发展并转换自己的风格,从马德里、巴塞罗那、巴黎这些他生活过的地方获得灵感,从他结识的作家和艺术家那里汲取营养。毕加索强大的创造力和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相得益彰,这种独特的感知世界的方式在他所有的作品中都有体现。

二、 革新现实表达方式

毕加索摒弃了前人的绘画规则,他的作品极为抽象。1907年前后,毕加索与几位艺术家在巴黎共同建立了全新的绘画流派——立体主义。立体主义艺术家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形态感知社会。立体主义在建筑和文学领域也掀起了类似运动。毕加索所创造的全新视觉语言符合20世纪的艺术审美,推动了现代艺术运动的兴起。

三、 直面世界不退缩

尽管有些艺术家被冠以“脱离社会”的帽子,毕加索却一向有着强烈的政治意识。20世纪30年代,毕加索的祖国西班牙正遭受内战分裂之苦,他创作了《格尔尼卡》,表达了对轰炸平民的控诉。《格尔尼卡》传达了鲜明的反战信息,并将这场残酷的冲突呈现在世人面前,至今仍能引起共鸣。

毕加索在《法兰西文学报》上发表过这样一段话:“你以为艺术家是什么,一个低能儿?画家就只有一双眼睛,音乐家就只有一对耳朵?诗人只有一具心琴,拳击家只有一身肌肉吗?恰恰相反,艺术家也关心政治,关心世间的悲欢离合,并以各种方式回应……绘画不是为了装饰住宅,它是抵抗和打击敌人的一种武器。”

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1928—1987)出生于美国匹兹堡,是一位流行艺术家。

“艺术,是逃离现状的梦想乡。”

“从汤罐头到摇滚乐队,安迪·沃霍尔重新定义了现代艺术。”

“艺术无处不在。”

一、 打破高雅与通俗的界限

沃霍尔从汤罐头、摇滚乐队和抽象电影中汲取灵感,影响了高雅艺术与流行文化。他的知名度从未减退,其作品销量占当代艺术品总销量的六分之一,创办的《采访》杂志至今仍在发行。此外,沃霍尔一手推出的地下丝绒摇滚乐队也是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摇滚乐队之一。

沃霍尔曾说过:“美国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开创了一项传统——最有钱的人和最穷的人买到的东西是一样的。你可以边看电视边喝可口可乐,你知道总统也喝,伊丽莎白·泰勒也喝,你想的话你也可以喝。

“可乐就是可乐,就算钱再多,买到的可乐也不会比街角流浪汉的更好喝。所有的可乐都是一样的,所有的可乐都好喝。”

二、 重新定义艺术家

沃霍尔的艺术远不止在工作室里创作的传统“作品”。对沃霍尔来说,他的生活、一举一动以及社会对他的评价,是同版画和电影一样重要的艺术。当代艺术家杰夫·昆斯和达米安·赫斯特也是沃霍尔的忠实追随者。在如何定义和欣赏艺术的问题上,沃霍尔革命性的理念打破了“作品”和创作者之间的界限。

三、 名声的代价

沃霍尔关于自身的艺术吸引了学术界和收藏家们的兴趣,但沃霍尔也为他的自我曝光付出了代价。1968年,激进女权主义者瓦莱丽·索拉纳斯向他开枪,差点要了他的命,原因是他创作的批判尼克松总统的版画引起了税务当局的过度关注。可是沃霍尔已经患上了记录生活的强迫症,会记录下自己做的每件事——在几十年前尚没有人知道“状态更新”的时代,沃霍尔已经预见到了社交媒体驱动下的自拍社会。

弗吉尼亚·伍尔芙

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出生于英国伦敦,是以一己之力革新创作规则的作家。

她探索自己的内心,塑造了现代小说中意识流的写作方式。

“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无名氏都是女性。”

一、 以现代手法书写快速现代化的世界

布卢姆斯伯里文化圈由知识分子组成,在当时的英国颇具影响力,成员们以新方式探讨社会经济、女性主义、和平主义等相关问题。伍尔芙是其中一员,她的作品诠释了瞬息万变的世界,极具创新性,并遵循新的规则,采用了现代社会所赋予的全新叙事方式与视角。她的作品体现了争议性及个性化主题,包括精神疾病和性,例如《奥兰多》中的主人公跨越了近400年的光阴长河,从男性转变为女性,是第一部英语跨性别小说。

二、 饱受精神折磨,艰难创作

从13岁起,伍尔芙便深受重度抑郁和狂躁性兴奋之苦。

伍尔芙在自传中道出她和姐姐曾被两个同母异父的哥哥虐待。尽管备受心魔摧残,伍尔芙还是创作出了杰出的文学作品。1941年,伍尔芙在口袋里装满石块,投河自尽。

伍尔芙曾说过:“词不住在字典里,它们活在头脑中。

“当然,你可以把它们排序,以字母顺序排列在字典中,有五十万词供我们支配。但是词并不存在于字典中,它们活在头脑里。若你想证明这一点,细想一下当我们最需要用词汇表达情绪的时候,能从字典里找到合适的词吗?”

三、 支持同行创作者

伍尔芙在里士满的住所与人共同创办了霍加斯出版社,对那个时代的女性而言,这无疑是一件壮举。伍尔芙自己是著名作家,同时还帮助托马斯·艾略特、爱德华·福斯特和格特鲁德·斯坦因等人的创作获得认可。伍尔芙是女性权益的坚定支持者,认为记录被边缘化和被忽视的人——“平凡一天里的平凡心灵”很重要。由她开创的意识流风格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為其他作家开启了一条全新的创作道路。

四位传奇艺术家和作家,四类非凡成就,谁是你心目中最伟大的人物?

猜你喜欢
伍尔希区柯克沃霍尔
微言大义
成为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的个人艺术史“成为安迪·沃霍尔”
什么是“高级”的快乐
基于齐泽克后拉康思想的希区柯克电影解读
Jay-Z的沃霍尔情怀
安迪·沃霍尔:从A开始,再回归
艾米丽的呼噜
站着写成大作家
弗吉尼亚·伍尔芙《到灯塔去》的成长主题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