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壁传奇

2021-05-30 20:23萧烟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崖州影壁照壁

萧烟

影壁,即照壁,亦称萧墙,是中国传统院落中极具文化特征的建筑单元。在东方传统院落中,与大门正对面,或者中轴线最外沿,拥有一面造型独特的迷你墙壁,这就是影壁。乍看上去,影壁没有太大的实用功能,其文化功能就显得异常突出。

影壁多与大门配套,要不耸立于大门之外,要不设置在门内显眼位置,或者附着于大门两翼墙面,呈八字形向外伸展。一般来说,堵在大门之外的独立墙壁多称为照壁;若是在阳光下,人们要进入院落,身影首先会照在这面墙上。若这面墙设在院内,光线相对柔和,多了很多阴影,大多是大门或者其他建筑的影子投射在上面,人们经过时上面也是影影绰绰,因而多称为影壁,字面感觉委婉了很多。之所以称萧墙,则因为“萧”通“肃”,因为这面墙承载着礼制成份,人们面对此墙就会肃然起敬,开始表现出对一个家族的尊重。

从实用功能方面看,影壁就是一个建筑群的封面,主人会在影壁设计上下足工夫,精雕细琢。影壁能传递出主人的价值观,表达了家族的良好祈愿。最明显不过的就是中南海大门后方的影壁,单独书写着“为人民服务”一行大字。相对古老一点的如山西大同市的九龙壁,是目前存世最早的九龙壁,建于明朝洪武年间,为当时代王府大门正前方的照壁,在这代北土地上有效地宣示着皇族成员作为封疆大吏该有的威严。如今在北京的北海公园见到的九龙壁,就是大同九龙壁的仿制品,这也是北海大园镜智宝殿(已毁)山门前的照壁。

以上建筑的带有公共性质或皇家色彩,所建的照壁自然无比气派。在民间宅院中,照壁也不可缺席。当一个个小宅院聚合成城堡式的家族大院,这种群落式建筑群也有了公共色彩,公共大门之外也会建造一个巨大的照壁,以便可以向十里八乡、向各方来客、向时代向社会无声地展示着家族荣耀,宣扬着家族理念。如山西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他们都是在黄土高原上垒起来的大城堡,高墙耸立,庭院幽深,城堡大门之外面就都拥有一个无比气派的大照壁。

高墙之内,以数条大道为轴线,串起了一个个小院。每一个小院,在大门内再设影壁,位于院门正对的游廊后墙上,或者主院厢房的山墙上。在大门内和影壁之间,就是让人整肃妆容和整肃心情的过渡空间,之后再跨过二门走进主院或旁边的套院。大户人家多了一些院落的组合,其院落就显得无比幽深;出自大户人家的文人常常会发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浩叹。如乔家大院“在中堂”,因为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在此取景而闻名,取裁的就是这种意境。其实,电影取景的分院只是乔家大院的一个角落。

若是告别村落,进了城市,在中世纪的那些方方正正的城池中,聚族而居的大院受到了巨大冲击,城中更多呈现的是分门别户的均匀小院。这些小院一般都临街设置大门,大门外的街道上没法建造单体照壁,土地亦受到限制,就都会在左厢房的山墙上设置影壁。城中的院落也没法一律坐北朝南,而是以东西向大街为轴线,大街以北的建筑坐北朝南,大街以南的建筑则是坐南朝北,影壁的朝向亦随之变动。在平遥、在浑源,其格局莫不如是;在三亚市古崖州的城西一带,也基本可以看出这格局来。当然,照壁情结还在,很多深巷中的院落,有时也会在院门正对的别家院墙上附设照壁,我在浑源就看到过这样的照壁,还异常精致。

走进一个院落,影壁首先跃入眼帘。上面镌刻有警世通言,有美好祝福,有怡情书画,还有方正有序的美学感受,五伦八德蕴藉其中,具有强烈的教化色彩。用心看進去,即刻让人正心诚意,有修身齐家之念,从而树立为门楣的荣耀而奋斗的雄心。这样的建筑群落,具有鲜明的价值理念;在北岳恒山下的浑源老城区中,大量的古宅院虽然年久失修,但格局依然工整,执着地传递出农耕时代的文化信息。浑源正在进行古城改造,虽然启动得比较晚,却因为有这些建筑基础和人文积淀,还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永安寺和圆觉塔,古城格局就从来没有迷失,比山西一些不太有根基的古城更容易找回古韵。

归纳影壁的功能,首先从实用方面看。因为多与大门相对,院内的私秘空间得到了适当遮蔽,人们的活动就不会因为陌生人的偷窥而无所适从。苏轼有词句云:“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大门外耸立起来的一面照壁,造成多少情感的不畅,引发多少无奈的咏叹;也遮住了深宅大院中多少悲欢和幽怨,阴谋和仇恨……所谓祸起萧墙,意思就是窝里斗,就是在受礼义约束的家族中发生的内讧。

其次,从文化心理上来说,影壁的耸立,使院内聚集的财气有了高高的挡墙,厚厚的堤坝,保证宅院中藏风聚气,使财气不外泄。同时,当宅院外浊气横流时,有这么一个阻隔,浊气就不至于侵入屋宅,维护了风气的纯正。当煞气袭来,只能在这面厚重的墙上碰撞得支离破碎,家族精神则屹立不倒。

从迷信角度来说,照壁就是冥界的一道坎,挡住了孤魂野鬼的撞入。孤魂野鬼若没有神灵引导,其行动轨迹都是机械地直来直去,不会拐弯,一道照壁即可将他们阻挡在外。若是自家先人的魂魄,则会隐约听到亲人的召唤,还会熟悉他们曾经栖息过的环境和味道,不会迷路。即使有照壁阻挡,也会因为强大的亲情引力,在无意识中就绕过了挡墙,回归到家族的神龛,享用供案上的祭品,不会成为无家可归的饿鬼或怨鬼。

以黄土高原的厚重,催生了多少大院建筑,让人见证了多少精湛的影壁筑造技艺。这些照壁多以砖雕和石雕点缀,图案繁覆精美,富有几何质感,于润物细无声中传递出价值观。在江南,古徽州民居的照壁,也基本上沿袭了这风格。而在遥远的古崖州,中世纪的边地,建筑同样受到了中原文化的醺染,院落布局无不深受影响,影壁也从来没有缺席。

跟海南岛上其他区域的古民居一样,崖州民居只要构成院落,均会设置一个照壁,这照壁基本都设置在中轴纵线上;虽然偏离了位于东南的院门,但也大多会与院门同处在一条横线上,照壁就形同坐标原点。这些照壁与正堂屋相对,与神龛呼应,更直观地与祖上联动起来,让人慎终追远,与先祖有了更多沟通;照壁上的格言,自然就成了祖训。

若是庭院空间宽阔,崖州宅院的照壁就会独立于院中;若庭院狭小,照壁则嵌在外墙之中。崖州宅院多为紧凑实用的单体院落,因而影壁以嵌在外墙中居多;即使独立,也是紧靠围墙。我目前所看到的崖州照壁中,只有城西村廖家宅相对独立,与院墙间形成一个不小的院落空间,可惜该照壁与院墙均已消失在破四旧的年代,而失去了这个在崖州罕见的大宅院风貌。

崖州照壁的正面墙根都会附一个半椭圆形花池,以鲜花点缀,让照壁的文化内涵有了更好的烘托。只是这些照壁多为粗沙敷底,容易风化,保存状况极差,大多只剩了一个轮廓,内容已难辨别,却依旧让人感觉到院落的风骨。

崖州照壁一般为三叠式的山墙,面向宅院展开三屏;个别也有五叠五屏,如城东村和拱北村就有存留。赵家宅的照壁除了五屏,还在顶上设置成三屏长卷轴,展示更多的灰塑内容。保平村张家宅在恢复照壁时,即仿照赵家宅照壁建造。

相对于中原民居的照壁,崖州照壁显得相对简洁,鲜有砖雕,多的是灰塑图案,更多以平面上的显眼文字直观地说教。一般的照壁,在中心主屏位置书写一个大字:或福、或寿、或双喜……也搭配一幅对联,横额以“吉星高照”四字最普遍,上下联的内容多关乎家族兴旺、功名富贵。侧屏点缀山水花鸟,四周配饰一些喜庆色彩和吉祥图案;如缭绕的祥云,飞翔的蝙蝠……以遵导村的李家宅照壁为例,中屏为巨大的“福”字,两侧对联为:“笑看老松千枝茂,喜见寒梅千子开”。左屏为两只喜鹊立于梅树枝头,寓意喜上眉梢,题字已没法认全。右屏画着虬劲的古松,树干上一只苍鹰跃跃欲飞,配文为朱培钧《松鹤图》中的题诗:“松阴苍苍,虬髯怒张;秋横大野,顾盼飞常”。

除了中轴线上的照壁,个别崖州宅院的院门对面还会设置一个非正式的影壁。如遵导村黎茂萱故居,其东厢房山墙上就有一面颇成规模的影壁,显眼的“双喜”大字之外,其他内容已难以辨识,却有着明艳的色彩、繁覆的线条、凹凸的平面搭配,艺术价值极高,让人感觉到其中有很多内容要表达。

建筑会说话!一面小小的影壁,有更宽泛的内容需要告诉你。通过崖州照壁,我们也能听到农耕时代的回声,感觉到先人对礼乐教化的讲究,对文化薪火相传的重视,对东方伦理价值的固守。通过家国同构的理念,小小建筑单元,同样显示出敦睦叙伦、团结向心的凝聚力,从而促进家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富强。

一面照壁,让东方式的居家文化理念和哲学意蕴得以喷薄而出。

猜你喜欢
崖州影壁照壁
崖州民歌的演唱特色分析
——以《送别歌》《梁生歌》《审情》的研究为例
崖州民歌的音乐形态分析
探访崇因寺残存一字琉璃照壁
别扭的影壁
灵秀俊逸的照壁山
老北京建筑里的影壁
影壁
门口有道墙
基于边疆视角的崖州文化演变进程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照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