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烟
说起三亚,很多人会轻薄地称之为“文化的沙漠”。在历史上,这里也极易给人以“文化的穷壤僻岭”印象。一个个士大夫被朝廷贬谪至此,或者安排到這里来作官,似乎成了他们人生中的落魄经历。因此,三亚在历史上拥有了一个非常边缘化和个性化的地理名称:崖州。
跟徽州一样,如今的崖州已经沦为一个市辖区地名,不具备地域的概括性,内涵被大大压缩。这也给地方文化界带来了极大失落,一方文人岂甘“崖州”就此萎缩,失去了文化的棱角?于是,一个个文化人固执地将这遗憾诉诸笔端,写出了大量“崖州”故事。曾经同为崖州辖境的乐东县亦是如此,其文人都怀有浓厚的“崖州情结”,“崖州文化”由此被描绘成形,催生出大量的人文记录和人文演绎,作品数不胜数,灿若星河。
崖州文化,已成为琼南文化人的集体精神故乡!
及时做好这类文化产品的搜集和整理,是“崖州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作为一个“新崖州人”,长期生活在崖州故地中心区域,吞吐着一方文化空气,再通过横向比较,或者有更立体的发现。这次很荣幸,受三亚市图书馆之邀,参与《崖州人文录》一书的搜集和编撰,至此算是顺利完成了任务。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阵地,兼具传递文献信息、开发信息资源、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多年来,三亚市图书馆致力于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先后建成了《三亚地方特色资源库》《三亚文旅手绘地图》等文化成果。此次从地方文献板块着手,主持推出《崖州人文录》是一次大胆的开拓和尝试。其实,“崖州故地”何尝不是一座巨大的图书馆宝库?一处处人文景观,何尝不是一本本值得走读和细细品鉴的书籍?因此,《崖州人文录》是三亚市图书馆推出的又一个文化品牌,具备经久绵延的传播意义,在文化土壤中润物细无声。但愿三亚地方文献的整理工作发扬光大,也希望更多的文化部门具备这种情怀和视野,为三亚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海南省作协主席梅国云最近提出:“以鲜明的海南气派、自贸港气象,把海洋文学做大做强,推动中国海洋文学事业的发展。”崖州文化作为海南文化的基础构成,催生了一支庞大的作家群体;文以载道,这里推出一部三亚区域人文作品选录,未尝不是一次具有鲜明标识度的“海洋文学小合唱”。
受条件限制,本书的整理和编辑多少有点仓促,工作没法做得更加细致。且本书牵涉作者较多,风格不一,内容有别,作品集没法做到更有机的统一。我们相信,《崖州人文录》的推出,亦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之前,为“海洋文学”的发展呈上了一份献礼,也为三亚呈上了一席文化大餐,带给大家以味觉、视觉,以及触觉上的反应,将产生久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