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考纲时代”统编教材中考命题新趋向

2021-05-30 10:48钱之俊
学语文 2021年1期
关键词:名著中考古诗词

摘要:2020年安徽省中考试卷阅读题的显著特点是,名著题设置突破惯性命题思维,非连续性文本试题成阅读题常态试题,古诗词赏析强势进入中考命题范围。“后考纲时代”统编教材下的中考难度在逐年提升,对师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新教材、新考卷,还有即将到来的新课标,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材意识,要加强对学生课内和课外阅读的指导。

关键词:中考;名著;非连续文本;古诗词

2020年安徽省中考试卷仍为全省统一命制卷。这是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简称“考纲”)情况下的中考考试“元年”,也是安徽省全面启用统编初中语文新教材的第一年中考(2019年省内仍有部分市县九年级未使用到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说:“部编本教材肯定会带动考试。”试题怎么出,如何既切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又能符合统编新教材编书意图,这是考验命题者智慧的一次“艰难抉择”。

2020年的高中考,是疫情之下的一次非常特殊的考试。可能考虑前期线上学习的因素,202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总体难度不大,题量未变(仍是17题),结构也未变,仍分为: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阅读(55分),写作(55分),卷面(5分)。但在试题命制指导思想和题型设置上有较大变化,改革意味浓,对今后统编教材教育教学影响较大,导向性很强,印证了考前制定的“积极探索实践,稳步推进改革”的基本原则。笔者仅以2020年安徽省中考卷阅读题为例,探析“后考纲时代”统编新教材中考命题新趋向。

一、名著题设置突破惯性命题思维

一直以来,名著考查题出现在第一大类“语文积累与运用”基础性试题中,以考查文学常识为主,未突出对作品本身的深入解读。2020年安徽省中考试卷名著考查题,首次出现在第二大类阅读题中,节选了统编七年级下册必读名著《骆驼祥子》具体情节(共5段),释放出强烈的信号。试题设置灵活(5小题),在语言运用及赏析、小说人物理解及识记、整本书文本细读等方面都有考查。试题设置指向整本书,要求学生深入阅读原著,理解原著。如其中两题:

7.从整本书看,祥子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用两三句话加以概括。(6分)

8.《骆驼祥子》中,除主人公祥子外,還刻画了其他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有泼辣而有心计的,有残忍霸道的车厂老板,还有被祥子看作“孔圣人”的。(3分)

——2020年安徽卷

如果学生没有精读文本,这些题目就没办法完成。从整道题得分来看,得分不高,满分22分,笔者所在的无为市均分13.8分(9397人参考),刚达及格线。这说明在原著细读上还有很多学生没有做到,没下工夫。

统编教材一个显著变化是,推荐阅读书目增多,每学期每册书中必读名著两部,自读4部,三年共36部(必读12部,自读24部)。课外阅读量增加,如何倒逼孩子(甚至语文教师)去读整本书,中考无疑是个有效的指挥棒。名著变阅读试题的中考试卷,安徽省做法显然不是唯一。笔者所见,2020年河北省中考卷、武汉卷、长沙卷、黄冈卷等试题中,名著阅读采取了理解类题型考查。比较而言,安徽卷分值最高,题量最大。其中,河北卷对《骆驼祥子》和《水浒传》都进行了考查,都是节选了小说的片段内容,设置了几个阅读类题型。以《骆驼祥子》为例,设置了这样的两个问题:

(1)祥子与“那个姓孙的”在曹宅发生了怎样的故事?(2分)

(2)上面两段文字体现了祥子怎样的品质?(2分)

——2020年河北卷

一个是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一个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中考试题中,名著考查形式的变化(由文学常识题变阅读理解题),已成不可阻挡的趋势。温儒敏说:“激发兴趣,传授方法,是‘名著导读设置的改革方向。”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何上好整本书阅读课,教会学生浏览、快读、品读等方法,都是对语文教师的挑战。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语文教师自己要熟读原著,提高自身文学修养,否则也是纸上谈兵。

二、非连续性文本试题成阅读题常态试题

2019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中,首次把第二道阅读题换成三个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关于“机器学习”),令人耳目一新。2020年安徽省试卷中,第二道阅读题仍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分别从最新的国家级党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地方晚报(《长沙晚报》)中,选录了三节有关“劳动教育”的材料,也是当下教育的热点话题之一。有名师认为,此题内容选择上,体现了“载育人、树人之道。现代文阅读第二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三则材料都是阐述关于劳动和劳动教育的意义,通过试题设置让学生呈现自己的认知和思考,让试卷不仅承载语文知识、能力、素养的考查功能,也发挥了在学生健康成长中的正向指挥棒作用。”(合肥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李雅俊老师语,见《新安晚报》2020年7月25日)这些材料有论述的,有新闻调查的,有新闻时评的,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和分析理解能力。该题一共17分,无为市均分11.9分,略超及格分。

非连续性文本试题一般分两类,一类以图文、图表综合的方式呈现,一类是不同材料的纯文本的信息组合。以往年安徽卷为例,此类试题都出现在第一大题中,以图文、图表等形式出现,分值较小。近两年来,纯文本信息组合形式的试题开始以阅读题形式出现,渐成中考试卷“新宠”,已在一些省市中考卷中出现,阅读量也在不断增加。如2018年浙江绍兴中考卷阅读题中,非连续性文本试题《关于“人际交往”的两封信》,字数有1500余字。较长同主题纯文本信息的比较阅读,已近似群文阅读。2020年笔者所见全国部分中考卷中,非连续性文本所选材料以新兴科技等热门的话题为主,如北京卷的“老城保护”,重庆卷的“人工智能”,陕西卷的“中国空间站”,长沙卷的“在线学习”,桂林卷的“海洋生态”,青岛卷的“非遗传承”,沈阳卷的“文化遗产”等。

复杂的非连续性纯文本试题的出现,并非刻意在增加难度。实际上,《语文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早已有明确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非连续性文本试题凸显了语文的工具性,有很强的时代性、实用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要求学生有很强的信息提取、内容分析、判断推理、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加强此类材料阅读方法的训练,如学会跳读、默读、圈点勾画等;日常教学中,要尝试利用同质课文进行比较阅读,也可以利用教材外同质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也可以选择纯课外同质阅读材料进行比较训练;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养成读报读刊的习惯,在报刊(包括其他文字性材料)中发掘语文素材,提高语用能力。

三、古诗词赏析强势进入中考命题范围

统编教材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在最近半个世纪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是前所未有的,突出体现在古诗文选文占比达所有选文的一半以上。这必然会影响到中考试卷古诗文试题的命制。近年来,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在第三道文言阅读题中,已尝试将课内文言和课外文言作比较阅读,难度有较大提升。202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文言题再次作了新的尝试和突破,有一定的指向性。

该题选择了两则材料,第一则是课本中周敦颐的《爱莲说》,第二则是课外的白居易《咏菊》,一首七言绝句。共4小题,前两题(字词释义和句子翻译)以《爱莲说》为主,后两小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

15.《爱莲说》中,菊是的象征;《咏菊》中,菊有的特点。(用原文词语填空)(2分)

16.《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6分)

——2020年安徽卷

这两题的设置,是建立在对古诗文理解的基础上的,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得分不高。整道题16分,无为市均分9.28分,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及格分(9.6分),考查的结果不是很理想。学生的整体古诗文阅读理解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诗歌赏析题引入中考试卷,对安徽省中考卷来说,显然是个突破。从多年的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来看,古代诗歌考查一般以课内古诗默写题为主,常出现的第一大题的第一小题,10分左右。课外古诗赏析题一直以来是高考语文卷的固定题型,对学生的古代文学修养和传统文化积累要求很高。中考语文试卷引入古诗赏析,并非坏事,一方面可促使初中语文教师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授好古诗词赏析课,并授之以法;另一方面也能提前做好与高中的有效衔接,消除对试题的陌生感。

诗歌鉴赏题在中考语文试卷中的出现,已成为新的命题方向,趋势非常明显。笔者对全国各地40套中考语文卷进行了分析,有29套试卷中出现了诗歌赏析题,占比72.5%,课内和课外诗歌各占一定比例。和安徽省2020年中考卷考查形式一致的是山西卷,其将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与崔灏七言律诗《黄鹤楼》作为比较阅读题出现,4小题,12分。其他省份类似的选材还有:

1.杜牧《赤壁》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比较赏析,5分(河北卷)

2.白居易《钱塘江春行》和白居易《早兴》比较赏析,8分(黃冈卷)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李攀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比较赏析,6分(杭州卷)

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比较赏析,6分(福建卷)

5.李贺《雁门太守行》和李白《塞下曲》比较赏析,3分(沈阳卷)

通过对2020年安徽卷阅读题的简要分析,语文教师应能感受到,“后考纲时代”统编教材下的中考难度在逐年提升,对师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形势下,语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检验形式上都在向纵深推进。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既落实好《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又把握好统编教材新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也能适应新的考试要求,提升应试水平,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迫切问题。

语文教育教学是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关注和研究的环节很多,但笔者以为,面对新教材、新考卷,还有即将到来的新课标,语文教师首先应树立“大语文”教材意识意识,加强对学生课内和课外阅读的指导,尤其要指导学生扎实进行整本书阅读和古诗词的欣赏。

(作者:钱之俊,安徽省无为市教育局初中语文教研员)

[责编夏家顺]

猜你喜欢
名著中考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