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教学设计

2021-05-30 10:48何梦
学语文 2021年1期
关键词:新媳妇破洞百合花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梳理情节,积累语言经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性。

二、设置以文绘画的环节,激发学生自主还原文本情节的兴趣,引导学生对人物、环境、细节进行深刻思考。

三、引导学生通过物象分析文本中的人物、语言,感受战争中的人间温情、青春美丽、人性美好,并自主表达对其中人物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得出情节画面中的物象,通过物象分析文本中的人物、语言,感受战争中的人间温情、青春美丽、人性美好。

【教学难点】

一、使学生理解并深度认同小通讯员身上善良淳朴、乐于助人、舍己为人等优秀的传统美德,并且能够将中华传统美德贯彻于日常生活之中。

二、关注时事,拓展知识,让学生了解共产党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的优良传统,并且插入时事材料——“半条被子”,让学生对于这样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有深刻的体会。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如果让你将战争与花联系起来,提到战争你会想到什么花?

生:《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中的野雏菊。

生: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的黄菊。

……

师:同学们提到的花或是象征生命,或是表现战争的肃杀,今天我们重新认识一朵与战争有关的百合花,只是这朵百合花不是根植于泥土中,而是绽放在一条被子上。

二、设置情境,复述情节

新中国成立后,身为文工团员的“你”被安排回老家天目山工作,遇到了小通讯员的父母。他们得知“你”与小通讯员相识,想知道自己儿子的事情。请“你”告诉他们小通讯员的故事。

三、绘文字插画,加深情节记忆

师:刚才我们随着文工团员的回忆一起回顾了她眼中小通讯员的一生,其实这也是《百合花》的主要情节。有时候为了让我们对特定的情节印象更深一些,我们教科书上一般都配有相关的插画,我们拿到的文本是没有插画的,现在请同學们以文字当画笔,绘一副让你印象深刻的插画。

(让学生随心所欲地找情节,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四、挖掘情节,分析人物

【小通讯员】

护送:朴实(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怯于与女性交往,羞涩而拘谨(在远远的一块石头上坐下,背向着我\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细心体贴,有责任感(没让我撂得太远,但也不让我走近,总和我保持丈把远的距离);天真而热爱生活(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借被:有点执拗,有点任性(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热爱生活,热爱美(多了一只野菊花);善良淳朴(知道了撒满百合花的被子是新媳妇唯一的嫁妆之后,一度想要送回去还给她)。

牺牲:舍己为人,具有崇高的思想觉悟。正是因为他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在面对即将爆炸的手榴弹的生死关头,只是让队员“趴”,自己“扑”这样的两个下意识动作就完美展现了他的品质。

总之,小通讯员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年轻的小伙子,个头高挑,肩膀厚实;他是一个孩子,稚气未脱,质朴憨厚,时而天真活泼,时而执拗任性;他是亲密的战友,关心同志,体贴别人,做事负责;他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的少年,善良淳朴,无私奉献;他是一个英勇无畏的战士,大战在即,从容不迫,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他就是这样一个真实的人。

五、探究特别物象,发掘浓烈情感

师:大家的插画图包罗万象,不仅绘景,更是绘人。里面藏着某些特定的物象,只需一提,那情节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请同学们为你们的插画再圈圈重点,找出最有代表性的东西。

预设:百合花、馒头、破洞、野菊花(挑选重要的两个重点分析)

(一)百合花被子

问:为什么小战士一开始没有借到这条撒满百合花的被子?

明确:是新媳妇唯一的嫁妆。

问:那为什么后来新媳妇又愿意借了?

明确:“我”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

问:我们常说共产党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最后这个百合花被子还给新媳妇了吗?

明确:还了,但新媳妇没要,而是主动盖在了已经牺牲了的小战士的身上。

【插入材料】

半床棉被,也称“半条被子”,是红色经典故事。在1934年11月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师:“半条被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不管是不拿新媳妇的百合花被,还是这“半条被子”,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既然给小战士陪葬的是新媳妇的新被子,上面的百合花图案能不能换掉?

明确:不能。对中国人来讲,百合花是充满温馨感的幸福之花,因为它象征着对新婚夫妇“百年好合”的祝福,象征着人们对于美满婚姻的向往。一个稚气未脱的年轻战士,尚未体验过爱情的欢乐,尚未感受过婚姻的幸福,就被残酷的战争夺去了生命,实在死得太早了,死得太可惜了。在《百合花》中,作者用“新媳妇”这个在年龄上更接近小战士的女性,暗示了在正常的生活状态下,小通讯员这样的年轻人也该开始恋爱,也该享受纯洁的爱情和婚姻的幸福,从而使人们对他的牺牲更感惋惜和心酸。

总结:这样青春焕发、刚刚涉足人世的小通讯员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倏然消失和毁灭了,但是这不是被迫的、无助的牺牲,而是小通讯员自我崇高的选择,他生命的价值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升华。

请同学们带着感情齐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二)破洞

问:新媳妇为何会坚持为死去的小战士补身上的破洞?(点拨:小战士身上的破洞是怎么来的?)

明确:“破洞”因小媳妇而起,也应当由她来补。

问:新媳妇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坚持补洞的?她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

明确:愧疚、崇敬、痛惜。她已经把小战士当成了亲人,这是一种崇高的军民鱼水情。

问:明明新媳妇与小战士接触时间那么短,为什么会产生这样浓烈的军民鱼水情?

插入茹志鹃的《我写百合花的经过》——“战争使人不能有畅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个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

总结:这样小说所蕴藏的人间温情、战争苦难、青春美丽、人性美好全在新媳妇补这个“破洞”的细节中爆发出来,而她这一举动,在月光下也越显庄重和肃穆。

五、解析视角

问:战争是残酷的,《百合花》中的这场战争,战况如何?

明确:异常激烈。

问:从哪里可以得知?

明确:包扎所源源不断的伤员,用完了担架。

问:这样激烈的战争为什么没有正面描写?(点拨:“我”能不能看见?)

明确:视角受限。

问:这样叙述有什么好处?

明确:不仅真实,而且女性化的视角会给文章增添一抹抒情化的美感。

六、总结

《百合花》通过“我”的视角看到了战争残酷、血腥的一面,但是,不管怎样,有人就有人性,就有情感,美好依然存在,而正义战争的目的,恰恰是為了保护人的生命,保护美好和平的生活,保护人类的情感。

七、阅读与思考

【插入阅读材料】

叶紫的《古渡头》

思考: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教学反思】

《百合花》的文风清新俊逸,是一种“诗化小说”,课文里语言美、人情美、主题美,需要深度挖掘,一节课的时间很难讲透,我要在深度备课的同时,敢于放手给学生自主思考,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作者:何梦,安徽省无为中学教师)

[责编:芮瑞]

猜你喜欢
新媳妇破洞百合花
百合花
《百合花》中新媳妇的人性美与人情美
一朵百合花
太空船上有破洞
时尚里的亲情——新材料作文“破洞牛仔裤”导写
春光明媚
百合花
南极上空臭氧层破洞扩大 接近历史最高纪录
亡羊补牢
第一目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