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雯 董绿英
【摘 要】本文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高职院校“物流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出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職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建议:课程思政要满足生源多元化、学生个性化需求;课程思政要基于学情班情,融合地情校情,反映党情国情;课程思政要形成多方合力,保障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思政 物流基础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3-0143-04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全国高校各学科专业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依据。在课程思政这一系统工程中,“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最核心、最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部分。2014年“课程思政”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后,围绕课程思政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但也发现了一些影响专业课程思政实效的难点。例如,各个课程思政“点”如何有序、有效地贯穿课程教学设计和整体规划,课程思政教师如何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如何形成“三全育人”大格局、形成多方联动的话语保障等。此外,高职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应对任务更为艰巨,因为还要面对“百万扩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与挑战。
一、高职院校扩招后生源多元化的情况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2021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中,继续强调“落实2020—2021年高职院校扩招200万的任务”,连续三年的高职“百万扩招”这一革命性举措标志着职业教育已经从民生领域走向宏观政策领域,体现国家对高职教育作为中国教育改革探索者的期待和认可,但同时也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出考验。
在“百万扩招”之前,高职院校的生源相比本科院校更为多样化,主要有三类:通过普通高考招收的普高生,通过高职院校自主命题单独考试招收的普高生(即单招生),从中专、技工学校或职业高中通过自主对口招收的中专或中职生(即对口生)。高职“百万扩招”以后增加了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社会报考人员,使原来较多元化的高职生源更加复杂。由于各类生源学业基础、工作经验、出生年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差距较大,如何针对多元化生源进行针对性教学,培养方式需要怎么进行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定位,如何保证学习系统性、避免碎片化,等等,这些问题势必引发高职教育的全面改革。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更要关注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技能突出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高职院校“物流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课程与学情分析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基础”课程开设于一年级第一学期,是物流管理专业新生开启大学阶段物流专业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在教学定位上,它是人才培养的“专业教育排头兵,思政教育先锋队”,为后续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对本专业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提升、职业素养养成、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中级)证书(1+X)考证起到基石作用。
授课对象包括高考生源、中专生源、单招及其他生源。通过第一次课的课堂测试与问卷调查,发现各类生源在物流知识基础、通用知识基础、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较明显的差异性。以高考班生源为例。学生全部通过高考录取,与其他类型生源相比,他们文化基础扎实、比较适应课堂教学。思政教育方面,他们接受过高中阶段比较系统的思政教学,心理上会比较容易接纳专业课思政教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他们绝大部分有正确的政治立场,90.74%的学生有入党意向;他们的学习热情很高,奖学金是他们大学三年的第一目标,33.33%的学生已经预备读本科(远高于中专生源班级8.51%和单招生源班级11.36%)。其他生源班的学生则对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物流职业技能、物流专业就业前景不够了解,46.29%的学生是“乱选”“父母选”“被调剂”进入物流管理专业。
(二)课程思政设计理念与思路
作为“专业教育排头兵,思政教育先锋队”,“物流基础”课程思政效果会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因此,“物流基础”课程思政在设计上要有序、有效地贯穿课程教学设计和整体规划,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教育实践,发挥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浸入物流专业知识中,并从第一课堂引申到第二课堂、党课学习,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形成多方联动。
“物流基础”在课程思政上要借助学生已有的政治学习能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浸入物流专业知识中,通过将“做中国人的最基本素养(爱国爱党)—做职业人的最基本素养(爱岗敬业)—做现代职业人的最基本素养(精益精神)”递进式思政主线的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学习,学生获得物流管理基本知识和方法技能的同时,思想上也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精益求精匠心精神的浸润,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一个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相结合的中国现代“物流人”。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1.同一思政元素融入不同教学内容,结合学情多角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度
在思政教学设计上,如果采取任务式讲解思政元素,学生往往会慢慢淡忘,难以产生持久的育人效果,不利于实现课程思政的根本目的。因此,要针对同一思政元素,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结合不同的学情进行不同角度的挖掘,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提升“立德树人”效果。
例如,针对“爱党爱国”这一思政元素,在介绍物流、物流管理的相关概念中增加“应急物流”的授课,通过展示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在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物流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客观事实,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怀;在分析物流管理思想时,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邀请退伍兵分享当兵经历,促使学生爱党爱国;在讲解物流七大功能要素之一“运输”时,通过展示中国在运输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成绩,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在讲解物流七大功能要素之一“包装”时,通过中国政府一系列绿色包装、绿色物流的政策指向,体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促进学生爱党爱国。通过以上方式多角度开展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促使学生自发产生爱党爱国情怀。
2.不同思政元素融入同一堂课,结合学情渐进式拓宽思政教育的广度
在思政教学设计上,如果采取单一思政元素贯穿整堂课,思政教学内容量少难以达到专业课思政的教学效果,思政教学内容量大则易引起教学对象的懈怠甚至反感。因此整门课程设计应采取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方式,将不同思政元素有组织地融入同一次课,这种渐进式设计能有效拓宽思政教育的广度,促进思政教学目标的整体实现,同时易与思政课教学、后续专业课课程思政、第二课堂等政治思想教育形成合力。
例如,“物流基础”在具体的思政元素选择上,首先,选择“爱党爱国”作为中国人的最基本素养。因为“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之首。爱国爱党是每一位社会主义接班人最重要的人生准则。其次,选择“爱岗敬业”作为职业人的最基本素养。“敬业”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之一,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是每个职场人士成长和成功的根本,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是企业基业常青的灵魂。最后,选择“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作为现代职业人的最基本素养。中国经济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这将是高素质技术工人的“大时代”。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以上方式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并随着专业教育的深入而递进展开。
3.基于学生视角、结合社会热点,保障思政教学过程的学生同理心
“物流基础”是授课对象接受的第一门专业课,无论在专业教育上还是思政教育上都要承担起基石作用,在开展课程思政时要注意避免思政教育方式单一化、强硬化,在教学设计上要从学生视角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能理解、有感官认知的事物;或者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选择能引起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讨论思考、易于产生共鸣的内容。例如,在教学中组合使用思政素材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物流、武汉快递员汪勇、抗疫剧《在一起》等。同时为课堂内外学习搭建桥梁,例如,在课堂教学融入爱党爱国的思政元素后,引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党课等,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思想政治学习。通过以上方式保障思政教学过程的学生同理心,有助于学生从内心深处接纳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4.丰富教学形式,根据学生能力逐步增加“混合式教学”课外任务量
作为一年级第一学期的第一门专业课,学生需要逐步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物流基础”课程通过在课堂内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理论阐述、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提问答疑、课前汇报等方式,通过PPT、视频、动漫等多媒体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做中学”的时长。通过混合式教学,在前置教学、课堂教学、课外教学中贯穿使用超星学习通为主要网络平台载体的线上资源,增加课外任务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为“跟不上”、希望增加练习次数的学生以及“吃不饱”、对学习有更高追求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菜单式的学习选择和开展路径。
三、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建议
(一)课程思政要满足生源多元化、学生个性化需求
针对高考生与单招生,一方面要帮助这些学生改变从前“一切为了高考”的学习方式,尽快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要引导他们认识职业教育、接纳职业教育。通过展示物流职业人的事迹,使他们在专业课学习中更能理解物流职业、理解职业教育。而中专生源中的大多数学生在中专时学习的就是对口专业,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高职阶段既要帮助学生巩固、强化基础知识与技能,还要为学生拓宽学习思路,往职业教育的更高阶段奋斗。通过展示物流职业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形成榜样力量,鼓励他们更好地开展高阶段的职业教育学习。其他社会生源学生(如退伍兵等)的学习基础与其他生源学生相比差距较大,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上要注重促进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国家自豪感,提高他们对未来物流行业的信心;通过小组教学、进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要保证他们和其他同学融为一体,在课堂外通过翻转课堂教学增加他们的课外学习时间,循序渐进地查缺补漏。
(二)课程思政要基于学情班情,融合地情校情,反映党情国情
专业课课程思政要在保证专业教学目标实现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在课程思政设计上要注意整体设计,避免突兀强塞、东拼西凑。要注意基于学情班情,考虑生源特性;融合地情校情,促进学生共情;反映党情国情,开阔学生视野。课程思政元素应选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结合学校、所在城市、行业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文化精神,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方法技能的同时,思想上也得到浸润,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一个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相结合的时代新人。
(三)课程思政要形成多方合力,提高教学质量
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不仅表现在授课教师在课程计划内的传道授业解惑,更表现在教师日常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导向作用。因此,要做好专业课课程思政,先要加强对授课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学校要引导教师跨部门组建专业课课程思政团队。团队成员可以由专业课程教师、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辅导员、专职学生工作教师等组成。专业课程教師的专业功底与思政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功底,加上具有丰富一线学生管理工作经验的辅导员、专职学生工作教师,使整个团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各尽其才,协同育人,才能高效应对多元化生源的考验,保障教学质量。
总之,专业课课程思政是解决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的核心环节,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落脚点。专业课课程思政要在充分考虑生源多元化、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前提下开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实践结果表明,在生源多元化背景下,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思政能显著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让学生更主动、更有目标地投入专业课学习。
【参考文献】
[1]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
[2]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
[3]王莹,孙其昂.高校课程思政教师的政治底蕴:学理阐释与厚植路径[J].高校教育管理,2021(2).
[4]李晓培,胡树祥.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话语表达与当代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2021(1).
[5]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EB/OL].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164/202102/t20210203_512419.html.
[6]赵秀红,徐倩.职教加速发展背后有何深意[N].中国教育报,2019-03-07(3).
[7]姜大源.论高职扩招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大变局与新占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
[8]张宏亮.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生源结构变动与职业教育调适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7).
[9]李娜.高职扩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J].教育与职业,2020(20).
注:2018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教育生源差异性发展需求与教学策略的研究”(GXGZJG2018B026);2020年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建+”项目“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建设研究”(2020DJ11)
【作者简介】李晓雯(1983— ),女,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董绿英(1964— ),女,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教育管理学。
(责编 苏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