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课程资源 创新数学教学

2021-05-30 10:48赖巧云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创新教学初中数学

赖巧云

摘 要: 课程资源的整合,要打破传统学科教学的壁垒,在关注数学知识、技能的讲解中,着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教师而言,显然要付出更多的工作.教师要立足数学教学实际,善于去整合教学资源,以点带面,由面及体,逐步推动学生全面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方法、思想,提高数学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333(2021)35-0018-02

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致的,教师要积极拓展课程资源整合范围,创新数学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数学知识、技能、思想、经验积累中,获得全面发展.

一、突破学科屏障,启迪学生对数学的深层思维

在课程整合背景下,对数學教师而言,既要关注数学知识的有效整合,还要能够突破学科壁垒,关注数学与语文等其他学科间的融合.

1.以《西游记》人物顺序来诠释数学课程结构特点

在数学教学中,往往教完一节进行课程复习时,学生对已学知识存在忘记的现象.对课程进行有效复习与回顾,有没有良好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快速、准确、高效地记住本章知识点?在学习“数轴”一节时,我们借助于《西游记》中的人物出场顺序,将数学中的有理数、无理数,以及数轴、绝对值、相反数等进行有效串联.对于有理数、无理数的辨析,我们已经学习,并初步掌握如何分辨的方法.但面对教材中知识点的逻辑顺序,很多学生搞不清前后.在看《西游记》时,对于孙悟空及师徒四人的出场顺序,请同学回忆一下,谁最先出场?接着是谁,后来是谁?《西游记》里的人物众多,有仙、有人、有妖.但对于出场顺序,总要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逐一出场.同样,对照故事人物的出场顺序,我们在学习过有理数,再掌握无理数后,展开了数轴学习,认识数轴的特点与数的对应关系,之后,还要延伸绝对值、相反数等知识点,使其成为贯通的整体.如此以来,数学知识点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整合在一起的.学生不仅做到“知其然”,更能够知其“所以然”,增进对数学课程结构的深度理解.

2.以《三国演义》人物描写来诠释数学数形结合思想

在数学课程教学中,知识的掌握是具体的,直观的,而数学思想的认识是抽象的.很多时候,教师在强调数学解法时,对数学思想的渗透,学生并不领情,或者是,学生依然无法深刻掌握,更难做到灵活运用.为此,我们在引导学生感知数形结合思想时,引入《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描写手法,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的魅力.以“数轴”教学为例,我们学习过数轴后,对于“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将之纳入数轴,利用数轴进行判断.如“4、π、0、-3、-2.5、 2 3 、-3.14”.在判断大小时,有学生提出,所有的正数都比零大,零大于所有的负数.有学生提出,可以利用数轴进行比较大小,将它们都在数轴上标出来,然后,从左向右依次增大.很显然,数轴为我们提供了直观化的比较大小的方法,同时也向我们提供了数学的一种思想,即“数形结合”.如何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同学们都知道在《三国演义》中的张飞,作者在描写张飞时,用到“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颌虎须,声如巨雷,势如奔牛”.这些生动的描写,怎样将“身长八尺”这个数变成活生生的人的身高?这就需要我们由“数值”,去转换为具体的“身高”,实现“数形结合”.由此,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学生能够从人物比喻这一抽象的描写手法中进行直观化理解,从而提升了数学教学的直观性.

3.以《水浒传》故事情节来展现数学解题思维 在数学中,解题是重要部分.但对于学生,因缺失数学思维,导致找不准解题思路.怎样让学生走出解题的“死胡同”?以“绝对值”教学为例,对于某数轴上的A、B两点,其两点距离可以表示为 a-b .如下图所示.

根据该题回答如下问题:对于数轴上表示“3”与“-2”的两点距离是多少?求代数式 x-1 + x-2 + x-3 +…+ x-2014 + x-2015 的最小值?对于第一问,我们根据数轴,将对应的数代入 a-b 中,很快就得出答案.但对于第二问,很多学生感到困惑,不知如何下手,更无法找准解题思路.为此,我们引出《水浒传》中“三打祝家庄”故事.对于宋江所带领的队伍,在第一次攻打祝家庄时,失败了,第二次进攻,又失败了.之后,宋江与各位将领分析失败原因,对敌情不了解,攻打方法不当.在第三次攻打之前,先摸清盘陀路,后拆散李家庄、扈家庄、祝家庄的战略联盟,然后在敌人营盘布置伏兵,最终取得胜利.可见,面对复杂问题时,我们要向“三打祝家庄”学习,先找到关键点,再展开求解探究.我们可以先对 x-1 + x-2 + x-3 进行讨论,再由此总结解题规律,从而找到从“特殊”到“一般”的解题思路.

二、整合生活资源,夯实学生对数学的深刻认知

数学源于生活,在数学创新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整合生活化资源,来延伸数学实例,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1.从生活中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知识在讲解和运用中,具有一定抽象性,学生理解上有些难度.数学本身与生活实例的结合,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情境的感知,增进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力.在学习“数据的集中趋势”时,我们对于数据的收集、整理方法,直接以班级学生某组的单元测试成绩进行比较,让学生从“97、92、95、99、87、100、74、62、83、91”等成绩中,去计算本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根据计算结果来分析,对于平均数,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如本组平均数为88,与“62”这个数值有直接关系.因此,在比赛中,对选手成绩的计算,往往会选择去掉最高分、最低分,之后再求所有成绩的平均值.通过对该组数值进行排序,得到中位数92.4.一般对于数据个数为偶数时,计算中位数时,需要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对于该组数值,众数是93.由此,对于统计知识的数学方法,学生可以在实例体 验中复习旧知,巩固新知,真正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2.借助生活问题实现感性认知向理性思考的转变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认知力是渐进发展的过程.面对实现问题,教师可以将之转换为生活化现象,让学生去直观地认知,为深刻领会数学本质奠定基础.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该节知识点的呈现,我们可以以生活中手机资费套餐为例,让学生进行感知和体会.在套餐一中,月租为20元,通话计费0.1元/分钟;套餐二中,无月租,但通话计费为0.2元/分钟.请同学们对比分析,哪种套餐资费比较合算?手机资费套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化问题,借助于该题型的分析,让学生从中认识未知数、方程,从而比较出何种资费最实惠.我们假设通话时间为x分钟,两种资费相同,即得出方程20+0.1x=0.2x,解之得到x=200.也就是说,当通话时间为200分钟时,两种套餐的资费是一样的.但根据这个数值,当通话时间小于200分钟,即x<200,套餐二最实惠;当通话时间大于200分钟,即x>200,套餐一最实惠.这样以来,学生将方程问题与生活问题建立关联,从而强化数学问题的理性思考.

3.借助典型问题整合数学资源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引入典型数学问题,开阔学生的解题视野.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我们可以引入学生熟悉的“鸡兔同笼”问题,来构造数学情境.在一元一次方程学习后,我们可以假设鸡的头数,来推出兔的只数,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我们可以分别假设鸡、兔的只数,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进而通过解方程组的方式来求解答案.由此,同样的问题,运用不同的解题思路来求解,让学生从中感知问题的求解方法.同样,在数学知识结构中,数学知识点本身并非单一,而是存在相互关联.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深化对数学抽象知识的理解,促进数学资源的整合.在学习“图形的相似”时,我们可以围绕“相似”与“全等”的关系,比较两个数学符号的差异性.对于全等符号,表示为“≌”,该符号中包含“∽”与“=”;对于相似,其符号表示为“∽”.可见,全等是特殊的相似,各对应边的比值为“1”.

总之,资源整合的目标在于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應用,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教师要重视课程资源整合,积极探索资源整合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全面认识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吉.对初中数学课程资源整合的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8(11):60-61.

[2]陈茹丽.整合初中数学课程资源的新视角[J].中学数学杂志,2014(06):32-33.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创新教学初中数学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