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遗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工匠型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研究与实践

2021-05-30 12:40杨志义刘铁雄梁建坤夏冬陈立冠刘群英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13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匠精神

杨志义 刘铁雄 梁建坤 夏冬 陈立冠 刘群英

摘  要 云浮技师学院石材工艺专业以培养工匠型石材工艺人才为目标。近年来,石材行业企业出现专业人才短缺与本专业就读人数少并存的矛盾。云浮石艺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其他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充分挖掘石材文化蕴含的工匠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石材工艺专业依托非遗文化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从“敬、严、专、精”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取得显著的培养成效。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匠精神;石材工艺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學徒制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3-0052-03

0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失,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对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虽然石材工艺人才短缺,毕业生供不应求,但是学生就读意愿并不高。调查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是很多家长和学生对于石材加工行业所知有限,以为石材加工仍然像过往一样是在烟尘滚滚、噪声不绝的简陋厂房之中进行粗糙的体力劳动。先入为主的印象,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向具有很不良的影响,预期的就业远景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难以激发学习的热情。另外,由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客观事实,导致一线技术工人的发展前景较为狭窄。

要改变现状,从教学者的角度看,还是应以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入手。较之知识和技能,工匠精神属于更核心、更底层的个人素养。石材工艺专业要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作为突破口,一方面需要全面提升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专业口碑,另一方面需要强化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他们的就业质量。为了传承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云浮技师学院引进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云浮石艺)代表性传承人梁建坤大师,并于2018年成功建立国家级梁建坤技能大师工作室,针对石材工艺专业展开一系列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视角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规律和实施方法。

1  “四位一体”的工匠精神培育策略

云浮石艺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其他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但在时代的更替中正在走向没落。工匠精神始终贯穿在云浮石艺产品的制造和技艺传承的过程之中,充分挖掘其文化蕴含的工匠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们对职业的敬畏,对产品的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追求,并且把它做到极致,对行业的专注坚守。技能大师无论是精神上还是技术上都是工作室技能人才培育的领头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发挥“敬、严、专、精”的灵魂作用。“敬、严、专、精”“四位一体”的培养格局体现了工匠精神要求人们对待职业和工作的精神状态,它们之间是互相渗透、互相扶持的关系,如同图1所示的拱桥状结构。

“敬”是拱桥的地基,起基础作用,但不易被觉察;“严”和“专”是有力的支撑,“精”是最终的目的与追求。对行业和专业的高度认同和崇敬,是一个人求学和工作的基础与支撑,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必要条件。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习惯,以及专一的工作目标,是产出精品的有力保障。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价值的体现,属于四者之中最显著的部分,而且给“严”和“专”以支撑和压力,使它们坚持不松懈。

2  “四位一体”的培育实践

在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教学上以行动导向的工学一体化教学为主,突出“以完成真实工作任务为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就是工作过程”的教学原则。从学生入学开始,开展感受职业、岗位的现实体验,提前融入石材工艺行业的人才群体中,在此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

2.1  以“敬”培育工匠态度

“敬”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专业的整体认知到高度认同的培育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清楚专业的分类、将来的工作环境与待遇等,到清楚知道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岗位群的工作流程、专业能力要求,从而明确自己想从事的工作及它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能理解它的发展趋势,能对自己的专项能力自我欣赏,自发产生对优秀作品、教师、专业人员的崇敬情感,从而认同并喜爱自己的专业。

2.1.1  赏大师作品,感受艺术力量  针对新生在认知环节进行启蒙,安排到石材工艺品博览中心、大师工作室等场所,对优秀的石材工艺作品进行近距离的观摩与学习,是初学者最重要的入门课。以终为始,展示石材工艺品的各种可能性,开阔眼界。教师辅以适当的指引,要让学生既体会到作品的艺术价值,又了解它们的市场价值,还要了解制作过程和一些细节,激发他们产生“有一天我也可以做到”的自信。

2.1.2  拜大师为师,体验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的乐趣要沉浸才能体会得到。工艺品制作类学习任务安排在大师工作室与工艺大师一起进行设计、讨论、加工,除了得到大师技术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体验从构思到完成作品的整个过程,感受当中的困难和喜悦,获得完成作品后的满足感。

2.1.3  参加石博会,体验石艺之路  积极参加每年广东云浮国际石材博览会,汇聚行业精华。学习情景中安排石料认知与鉴别、设备认知、工艺品布展、摄影等内容,让学生在参加石材博览会过程中,同时完成学习任务。中高年级学生更可以报送自己的作品参展,一方面亲临现场体验石材加工行业的实况和变化,欣赏石艺大师的作品;另一方面展示自己努力完成的作品,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所学习的技能的价值。

以上几个方面,重点都是通过“知之”“行之”了解和参与其中,培养学生“敬”的态度,包括对师长、专业、学术、技术、工作岗位以及自身的尊重与认同,对工件、作品的爱护,对学习和工作过程的重视。

2.2  以“严”培育工匠作风

“严”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自律性和操作规范性的培育要求,要求学生能在清楚工作流程的条件下,按教师的要求根据工作指引规范地进行实操工作,从而养成自觉的规范操作习惯并拓展到其他方面,达成遵纪守法、行为得体的培养效果。对学生的“严”的培养,集中体现在学习活动评价上。将预期达到的高要求阶段性地分成阶梯式目标,在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当前工作任务的具体考核标准用以评价。在这个过程之中,教师要很巧妙地引导,做好两点:一是必须激发学生积极讨论的热情,最好让每一位学生都提出意见;二是要将评价标准具体化、条理化,易于执行。评价活动严格地执行,评价结果忠实地记录、及时地公布,能促进学生养成追求完美的行事习惯。

2.3  以“专”培育工匠志向

“专”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专注度的培育要求。要求学生通过了解行业状况,能根据自身特点设定大体的职业发展方向,以一个或几个特定的工作岗位作为目标,主动对照岗位技能要求进行积极学习,使学生实现能完整地设计规划自身从业以及今后发展的道路,能自觉磨炼技能。“专”既指高标准,也指专一和专注。为了让学习目标更加专一和专注,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专业方向细分。在教学的组织上,非遗传承的教学思路即学徒制教学模式对这一点有很大的帮助。在学徒制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在大师工作室进行专项的作品创作,深入体验如电脑设计、手工雕刻、机械雕刻等多种工作。教师要从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体力、审美趣味、性格特点、行动积极性等多方面考查学生对某一具体工种的适应程度,因势利导,以引导学生确立自己发展的方向为目标。专业细分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学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2.4  以“精”培育工匠追求

“精”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追求求精精神和作品完成度的培育要求。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练习和实训的作品具有积极参与改善的行动,在创业过程中能主动对照市场标准自发提升自己的作品,能主动以审美的高度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判并不断提升。要追求“精”,就要放弃“多”,通过有所取舍、以点带面的方式进行培养。让一个十多岁的学生成长成为具备优秀工匠精神的成熟工匠需要漫长的过程。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育者可以通过着重磨炼学生某一点的专项技能,使其达到或接近极致的程度,让学生能在这一点上体验精益求精的艰辛和乐趣,能接受这种精神的植入,它就有希望在学生的身上生根发芽。如在世界技能大赛举行期间,抽选数名学生进行世界技能大赛建筑石雕项目集训并参赛,经过长时间的专项训练,他们在该项目确实达到世界级水平。这不但让选手在技能竞赛中获得好成绩,而且从后续的学习情况看,制作工艺品时工艺的精度明显比其他学生高一个档次。

综上所述,以“敬”作支撑,以“精”作牵引,以“严”和“专”作为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水平。

3  “敬、严、专、精”的培育效果

遵循“敬、严、专、精”“四位一体”的工匠精神培养策略,为石材工艺专业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

3.1  学习氛围深厚

早些年石材工艺专业有些不好的风气,如厌学、对教师不尊敬等,以常规的方式进行纪律教育常常效果甚微。抓住工匠精神“敬”的培养,重点是“知”的过程,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地将学生可能的前景展现出来,将优秀工匠的行事作风展现出来。随着学生对本专业的深入了解,他们的自我定位变得明朗,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得益于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及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实训内容更多使用实际工作案例,学生得以接收到多方面的客观评价,养成了客观务实的品质。

3.2  学习成绩显著

在对作品追求完美的过程中,除了课堂中学习的工艺手法和基本的美学法则,更要依靠学生的知识、阅历和感悟才能创造优秀的作品。求精的素质体现,不仅限于更细致地雕刻和打磨,还体现在主动查阅资料、主动进行写生和临摹、主动和教师讨论等行动中。例如,2019年下半年,在“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中,依靠精益求精的精神,三位教师、四位学生分别创作的《人生旅途》等六件作品荣获大赛“百鹤新锐奖”。

3.3  树立远大志向

对行业的深入了解和认同足以确立一个人的志向。例如,石材工艺专业的一名建筑石雕参赛选手,原来的志向是从学徒到砚雕师,而在参加了全国比赛、集训、展览等活动后,眼界大为开阔,决定进入大学深造,从更高的起点传承砚雕文化。通过努力,目前他已经进入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这位学生是石材工艺专业众多学生的一个缩影,展示着“闻道—立志—成长”的过程。

4  结束语

目前,云浮技师学院在培养工匠精神实施中虽已取得一些成效,但对于学生养成工匠精神的成长规律仍在不断地探索与总结提炼中,为了得到更成熟、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将来仍要深入研究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展规律,包括如何考量,怎样做到教学相长,等等。

参考文献

[1]王艳,沈静.基于工匠精神的一体化教学应用新思路[J].云南化工,2018(S1):134-136.

[2]苏勇,王茂祥.工匠精神的培育模型及创新驱动路径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8(11):65-69.

[3]程豪华,鲁储生.基于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的学徒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以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8(3):26-29.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匠精神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