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工作的引领下,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在以点到面透视文艺工作作为时代精神导向的同时,央视春晚如何利用自身价值,向人民群众呈现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弘扬时代主旋律,成为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央视春晚;新时代;文艺创作;主旋律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3-00-03
央视春晚全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1983年,央视春晚首次播出,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央视春晚涵盖歌曲、舞蹈、相声、小品、杂技、魔术、京剧等文艺形式,是全国人民欢度春节的一场文化盛宴。
1 央视春晚发展历史
1.1 1983—1989年:一枝独秀
20世纪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中国焕发出新面貌。此时,文艺、娱乐的内容和形式并不发达,央视春晚的出现正好弥补了人民的精神空缺,成为人民群众对大众文化向往的主要精神寄托。1982年彩色电视在中国普及,从此央视春晚成为家喻户晓的文艺节目,它引导人们精神文化追求的方向,使人们摆脱了思想的禁锢,在中国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力,在文艺界一枝独秀。
1.2 1990—1999年:在探索中成长
20世纪90年代,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物质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多元化追求。央视春晚在节目的数量、类型上精益求精,这一时期语言类节目的反响尤为强烈。经济与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春晚制作提供了保障,但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发展,各大地方台也逐渐开办春晚,这无形中为央视春晚带来了挑战。
1.3 2000—2011年:稳中求进
央视春晚因春节而成为一种节日仪式,又借助电视而成为一种电视仪式,电视台利用春晚巩固自身权威代言人的身份,而国家意识形态则通过春晚不断渗透进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中[1]。进入新世纪,央视春晚上升为“春晚时间”,是在特定时间的一种文化仪式,是全中华民族共同的家国信念。因此,“春晚时间”也为春晚本身带来了“春晚价值”,商业价值在此期间广受关注。面对各方面的竞争压力,央视春晚在竞争中稳步前进,凭借其浓郁的中国色彩、亲切的中国味道、深厚的中国情怀,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无形的精神力量。
1.4 2012年至今:“后春晚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娱乐的方式日渐多元。以往除夕夜万人空巷看春晚的盛况一去不复返,社会逐步进入“后春晚时代”。谭天提出:“‘后春晚是指互联网时代基于春节的电视节庆仪式及相关内容服务,它有丰富的内容呈现方式和创新互动空间,可以跨越并融合各种传播形态和媒介形态。”[2]当今社会已完全打破传统媒介的单一形式,网络社会的崛起使得央视春晚不得不紧跟大众需求,满足人民对感官、心灵的双重要求。因此,有学者认为,春晚的直播本身不再那么重要了,而“说春晚”“评春晚”甚至“骂春晚”俨然成为一种时尚,大家一起挑三拣四,“弹”与“赞”共同汇聚成了一场蔚为壮观的民间“时尚运动”[3]。
2 央视春晚价值意义
2.1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央视春晚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中华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念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上,其通过文艺节目对人民群众间接地进行文化熏陶,帮助后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春晚运用红色作为晚会主色调,将灯笼作为会场装饰,观众席采用“茶座式”等,以便人们在节日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节目内容上,小品节目以道德传播为核心题材,以幽默的语言和典型的事件反映个人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价值观。全国道德模范在春晚的亮相也有利于展现伟大的民族精神。
央视春晚的审美价值蕴含在文化中,其能给人带来视觉、心灵两方面的美感。视觉上的美感来自会场布置、舞美效果,中国元素能在感官上给人带来喜气祥和的感受;心灵美感是基于春晚的教化育人作用,艺术作品能让人产生民族认同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类文明的敬畏之情,这样的审美意识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是不可或缺的。
2.2 深化政治意识形态
央视春晚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输出的窗口,一直以来秉持“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主旨,反映当前国家的政治气候。少数民族、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等登上春晚舞台,展现出民族团结、血脉相连的深厚感情。此外,重要的年份和人物、每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国家实施的大政方针,这些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深远的政治新闻事件,都会在春晚这个辞旧迎新的特殊时刻被重述,使其政治意识形态的表达更为突出[4]。比如2021年央视春晚,小品《阳台》回顾2020年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温暖时刻,歌曲《追梦之路》体现了全国人民脱贫攻坚、实现小康的决心。
2.3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央视春晚的社会价值,使央视春晚本身也成了一种文化,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产业,产生了“春晚价值”,央视春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也成为商业焦点。1994年央视春晚正式开启广告招标,赞助商之間竞争激烈。网络新闻显示,2010年春晚最喜爱的节目冠名和零点报时分别为1亿1 099万元和5 201万元,均创下历史新高[5]。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央视春晚与互联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2016年其与支付宝合作,微博、快手、抖音等热门平台相继而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组团入驻春晚。因曝光率高,文化影响力及明星效应强大,各大商家将春晚视为营销阵地,这让春晚获得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和丰厚的经济利润。
3 央视春晚困境及反思
较早时期,春晚是一场视觉与思维共存的文化盛宴,文艺工作者精湛的表演技艺让节目经得起推敲,深厚的文化内涵更赋予了节目活的灵魂。而现在的春晚陷入了形式大于内容,明星效应过强的困境。试问哪一个春晚节目让你记忆最深?大部分人的回答是“记不清楚了”“忘记了”。春晚的歌舞、小品、相声、杂技等节目模式化,节目形式相对固定,最终以一首《难忘今宵》结束整场演出,人们对春晚呈现出“看完即忘”“看完即弃”的现象。规模上,联唱等节目人数众多,人海战术也让演员登台变成过场,一人一句台词加上镜头切换,让人眼花缭乱,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偶像明星上春晚成为潮流,明星在春晚舞台给观众带来的欢乐是明星本身自带的特质,观众的焦点甚至是明星的口红色号、服饰用品等,而非节目内容本身,这弱化了节目本身的艺术性。偶像明星自带流量,依靠明星的影响力来做节目,不足以证明节目形式的创新性和内容的精彩度。一场文化盛宴的完美落幕,应是某位演员将节目的深刻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真正用内容打动观众。过去,春晚创造了经典作品,成就了实力演员;而现在,其依靠偶像明星打造节目,在内容深度、创新力方面黯然失色。
4 弘扬主旋律恰切之道——央视春晚创新性突破
4.1 把握科技发展的主旋律
全媒体时代,应选择合适的媒体呈现形式,按照受众的不同需求进行精准匹配,努力实现对受众的全覆盖,使央视春晚的传播效果达到最优。央视春晚与支付宝、微博、百度、快手、抖音等平台联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春晚的互动性,但在覆盖率和时效性方面还有一定欠缺。随着观众队伍的不断扩大,男女老少的喜好、城乡之间的差距、文化程度的高低以及外国友人的习惯,都应成为春晚运用信息技术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央视春晚是大众媒体传播的一种综合性电视内容产品,必须把握受众的不同喜好,用不同的传播方式将节目内容推送给不同群体,最大限度地激发受众的互动兴趣。当然,节目内容的创新是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6],正是央视春晚在技术创新中应该努力的方向,央视春晚应搭乘科技发展的“顺风车”,奏响全媒体时代的主旋律。
4.2 弘扬“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7]央视春晚作为为百姓排忧解难的窗口,让观众产生共情最合适不过了。人民的忧和难也要尽可能地全覆盖在节目中,该批评的、该有骂声的、百姓想说却又不敢说的都应真实地反映出来,让观众在屏幕前感受到国家对民生的高度重视,比起赞美和讴歌,人民群众更愿意为真实、朴素的事件共情。春晚真正体恤民情,定会得到人民的认可。
央视春晚想要真实反映民生问题,就要倾听民众的声音,拓宽民众发声渠道。2012年,央视春晚发声,取消节目评选颁奖环节,这一政策使得更多人对央视春晚持负面态度,民众参与度降低。目前,民众对央视春晚的意见大多发布在各大网络平台,其关注度和影响力并不能产生显著作用。设立官方渠道可以整合群众对春晚的意见和建议,提升文艺工作与人民群众的黏合度。
4.3 采用喜闻乐见的文艺创作形式
喜闻乐见的文艺创作形式是给央视春晚减负的有效途径。在文艺节目中,政治说教过多会让观众觉得乏味无趣。央视春晚中有军人演唱的节目,军人铿锵有力的歌声展现了无私奉献、英勇无畏等精神品质,用歌曲抒发情感比直接喊口号更易让人接受,更易让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化。更重要的是,军人在人民群众心中是拥有极其高尚品质的人物,用这种形式表达感情是人民喜闻乐见的,如果换成偶像明星演唱,效果会大打折扣。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是能反映人民群众情感的文艺作品。歌舞、相声、小品是央视春晚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表演形式,其中相声、小品给人留下的直接印象是熟面孔、北方特色。熟脸当道的现象在央视春晚很常见,都说高手在民间,平民百姓具有自身的特色,让他们亲自来说来演岂不是更具感染力?在语言覆盖面上,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也以北方方言为主,但调查发现,一些华南地区的观众并不能完全理解北方语言。因此,在语言选择上,这类节目可加入南方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使其受众覆盖面更广,更具特色。
4.4 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新举措
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央视春晚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每年除夕夜,家家户户都有“守岁”“守春晚”的习惯,两者相伴相随,而新时代“守春晚”应赋予“守岁”新活力。可利用央视春晚这一平台唤醒被遗忘或者即将被遗忘的传统民俗,另外具有农耕社会特征的祭祖仪式也随之落寞,这让“守春晚”在“守岁”中变得弥足珍贵。“春晚的节目编导们在节目创作中注入仪式的理念,不是单纯地聚焦某一个节目的编排,仪式作为春晚新民俗的恒定符号,需要有一定的延续性,并将其制度化,形成‘每逢此时必做此事的仪式情感。”[8]可将贴对联、贴门神、祭灶王神、包饺子等民俗编排进晚会节目中,使其成为“守春晚”的仪式性活动,形成央视的大荧幕与百姓家中的小荧幕同时进行文化传承的景象。例如,在晚会中加入包饺子环节,将其穿插在各个节目之间,呼吁荧幕前的观众共同行动,通过在线评论和上传照片的方式定时展现成果。具有传承性的春节文化习俗和节日的美好夙愿都应该在央视春晚中有所体现,这是新时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新举措。
5 结语
开创新时代文艺壮阔天地,弘扬时代主旋律,离不开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广大文艺工作者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情感写历史,与现实中的心灵共鸣,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力量,构筑中国精神。
参考文獻:
[1] 张华.作为电视仪式的春节联欢晚会[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94-97.
[2] 谭天.后春晚:互联网时代的电视新形态[J].南方电视学刊,2018(1):62-66.
[3] 周敏.试论后春晚时代的困境与出路:以2011年央视春晚为例[J].新闻界,2011(2):103-104,107.
[4] 邹媛媛.央视“春晚”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探析[J].传媒论坛,2020,3(24):3-4.
[5] 程雪超.央视春晚广告收入创新高 零点报时10秒5200万[EB/OL].腾讯网-腾讯科技/互联网报道/互联网新闻,https://tech.qq.com/a/20100208/000195.htm/,2010-02-08.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4-85.
[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
[8] 崔亚楠.春晚建言Ⅱ[M].北京:中央人民出版社,2013:194.
作者简介:孙喆茜(1998—),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