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探讨

2021-05-30 17:31:49朱莉平
南北桥 2021年9期
关键词:数感方法策略小学数学

朱莉平

【摘    要】数感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数学感知和体验的培养。数感的培养需要学生从小开始,从身边进行,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应帮助学生体验数学情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感  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9.118

数感不仅仅是学生对数字的感悟,还包括学生对数字的敏感程度、對数的量的直觉、对数字运算的理解等,数感也是一种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思维习惯,需要学生扎实学习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数感的培养无论在小学生往后的学习、生活还是工作过程中都能发挥极大的作用和价值,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数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是建立一定的数感。评判一个学生是否学好数学,不应仅仅看考试成绩的高低或者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还应该将学生是否具备数感也纳入参考范围,数感在数学学习中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

数感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学科的知识基础,同时在学生深入学习数学时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思考灵感,使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有难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轻松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感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学生利用数学规律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用数学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和客观规律,有意识地使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数感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遇到问题,需要多种方式去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数感能够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况中提出问题,找出数学模型,并找出与之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数感的培养需要教师从不同方面进行探索,本文提出一些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以便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优化学生数感体验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要注重的不仅是对解题方法的灵活应用,还需要学会观察和比较,观察题目的变化。对于数学题目中给出的各项条件的不同,学生根据观察,然后分析比较,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案或学会转变思维去解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观察比较,而不是将概念形式化地教给学生,数学教学最忌讳表面理解,即学生知道某个知识的概念,甚至还能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但遇到数学问题便不会利用该知识进行解题。因此,教师要优化学生的数感体验,使数字、公式、规律等不是以抽象的符号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而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这些符号联系实际事物。

比如,小学数学最开始接触100以内的数字,教师不应该让学生只知道1到100这些数字如何书写,还应该让学生知道数字“1”可以是1棵树、1杯水、1个人、1只狗、1粒米等,数字“1”不仅是一个概念化的符号,更是可以表示现实中的单个个体。学生在学习数字的过程中有了对数字的具体理解,把数字替换成具体事物时,学生就不会因为看不懂题目中给出的信息而无法思考解题思路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优化学生的数感体验,应该让学生用灵活的方式解析数学概念的符号以及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的模糊性。

教师可以采取设置情景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创设情景中联系的事物越多,学生越能对数学的体验感到清晰。例如,一道简单的运算问题:5×3=15,如果将问题置换为某班有5个男生,而女生的人数是班里男生人数的3倍,问班里女生的人数是多少?这道题本身是一道非常简单的计算题,但如果学生无法将数字运算与应用计算联系起来,不清楚5的倍数同样可以以“乘多少”来表达,就会局限于字面意思而无法分析出数学模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观察比较数学是如何在生活中体现的,从而优化学生的数感体验。

二、将数学学习与生活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

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需要将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教师应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运用数学知识或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常见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体验数学,感知数学。学生制订“今日学习计划”这个行为中就蕴含了数学感知,如学生在制定计划前需要罗列当日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是在归纳自己的生活事件,挑出其中重要的事作为首选事件,放在数学感知中就是找出解题条件。学生要解决的是“今日学习计划”中的事,那么解题条件就是罗列出来的事件,再根据罗列事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学习数学能够帮助学生在思考问题上分清层次,理顺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具备数感的学生在做事情时会动脑子,会考虑事件之间的联系,选择最优方案实施计划。培养学生的数感需要将学习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从日常的思维锻炼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意识,再让学生通过日复一日地接触数学获得数学感知的能力。

三、开展数学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数感

除了在生活和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数学。实践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来体验数学,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刻、正确地感知数学。教师开展数学游戏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活动中,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发动思维,思考游戏中与数学相联系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敏感。教师可以经常在活动中加入数学元素较多的游戏,如“卡牌凑24点”,学生用随机4张卡牌上的数字,想办法运用各种运算方式将数字计算出24这个结果。还有“猜字谜”的游戏能够开动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学会将看似毫无联系的事物通过一定的方式联系起来,这样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也能够起到培养学生数感的效果。教师在活动结束后一定要帮助学生总结实践活动的目的,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之后自己能够有所感悟和反思。

综上所述,数学感知是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需要培养的一项能力,数感能帮助学生巩固数学学习基础,同时也能提升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的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数感的时候需要注意从小培养,从身边培养,从实际教学中培养,将学习与生活结合,开展实践活动,优化学生数感体验。

参考文献

[1]刘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研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6(12).

[2]刘卫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策略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8,000(010):203.

猜你喜欢
数感方法策略小学数学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3:08:31
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探讨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2:56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