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法律通识课程新探索

2021-05-28 01:12尤佳
科教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高职院校

尤佳

摘 要 在建设法治中国这一新时代背景下,法律通识课程应作为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针对学生个体发展以及国家整体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的法律通识课程应构建合理的目标体系。高职院校法律通识课程内容不同于本科院校法律通识课程内容,也不同于法律专业课程内容,应选取与高职学生将来融入社会关系更密切的针对性较强的法律及其相关作为课程内容。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法律通识课程 法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1.01.073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of building a rule of law in China, general legal courses should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approach of law-related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ake the needs of individu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into account, the general legal course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construct a reasonable target system. The content of general law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different from the content of general law courses in university, and different from the content of legal professional courses. We should choose the law which i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future life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 as the course content.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general course of Law; law-related education

“通识教育”这个概念起源于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随着高等教育中融入越来越多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受到广泛关注并被广泛讨论。清华大学李曼丽认为“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1] 本文旨从法律通识课程的必要性、构建合理的法律通识课程目标体系以及法律通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三个方面以探寻如何使高职院校的法律通识课程更具成效。

1 法律通识课程的必要性

根据李曼丽归纳的“通识教育”的定义可知,法律通识教育它属于非法学专业的,主要是将基础的法律知识、理念进行传播,以培养具备法律素养法治思维的国家公民为目的的教育。在建设法治中国这一新时代背景下,为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在高职院校开设法律通识课程势在必行。

1.1 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诺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一直都是高职学生法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但“基础”课程法律部分课时的安排太少,教材在编排时对具体法律规定几乎没有涉及。法律通识课程的开设恰恰能解决“基础”课程在教材内容以及学时等方面的局限问题,使其作为“基础”课程的延伸,为高职学生的法治教育起到积极的补充作用。

1.2 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

高职院校虽然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但不代表就无需针对学生在其他領域、其他方面给予培养与关注。大学是培养人的地方,高职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种,其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具备某一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外,当然还需要是一个具备多种能力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职学生即将融入社会,在现代法治社会里,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法治思维法治素养,拥有判断是否存在法律风险的能力并懂得通过正确途径寻求法律救济将有助于高职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更游刃有余。面向高职学生开设法律通识课程将是培养高职学生上述能力的必要路径,法律通识课程也长期深受高职学生的欢迎。

2 法律通识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灵魂,[3]它决定了课程内容的取舍、教程的安排、考核的方式等。针对学生个体发展以及国家整体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的法律通识课程应建立如下目标体系。

认知领域。掌握一些法律基础知识,包括法律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背后的基本法理以及一些具体的法律规定。

技能领域。能够用所学的法律基础知识初步分析问题,判断是否存在法律风险并懂得针对问题做一些简单有效的预处理,以及具备通过正确途径寻求法律救济的维权能力。

情感领域。通过学习逐步培养起法治思维,形成正义观念并最终信仰法律,形成自觉守法的精神。

3 法律通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

3.1高职院校法律通识课程内容应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内容

从学生整体水平、人才培养模式等因素来看,高职教育与普通的本科教育还是存在较大的区别。目前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普通高中,他们的分数一般都低于本科院校的录取分数,学生整体的学习、理解能力弱于本科院校。根据这一学情,高职院校法律通识课程内容的设置肯定不能与本科院校相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开设的“法律与中国社会问题”法律通识课程包括“中国社会问题与刑事治理政策”这一内容 ,并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刑事治理对社会问题的有效解决和积极疏通”。“法律与社会”是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之一,在讲授“犯罪的刑事控制”这一章节时主要讲中国社会转型期间犯罪现象的特征、趋势与成因以及刑事控制的成本与效益两个问题。显然,本科院校开设的法律通识课程在内容上更注重学理的讨论,对所讲授的问题也更注重将问题深化进行研究;这些内容是与本科院校学生所具有的较深的人文积淀、较强的理论学习功底以及学习能力相匹配的。但如果将这些内容也放在高职院校的课堂上来讲授、讨论,由于功底及能力达不到相应水平,大部分高职学生将会消化不良,最终导致无法达成法治教育的目标。所以,面向高职学生的法律通识课程所设置的内容应与高职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匹配,内容的理论深度要较本科院校开设的课程内容来得浅显一些,内容应主要涉及基本知识并且应更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通过采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原则以及原则背后的法理。比如讲到刑法,主要应向高职学生介绍我国刑法的概念、基本原则与效力范围,犯罪的基本概念、刑法的基本概念以及相關规定,通过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基础知识,构建一个基本的刑法知识体系。这些内容是高职学生想要了解,又能够掌握的内容,也为帮助他们成长为具备较高法治素养的合格公民提供了支撑。

3.2高职院校法律通识课程内容不同于法律专业课程内容

法律专业课程更关注的是对学理的探究,培养的是从事法律工作的专门人才;而法律通识课程则是为了普及一般的、广泛性的基本法律知识,培养、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鉴于两者要达成的目标完全不同,法律通识课程与法律专业课程的内容在选取上当然存在较大不同。比如,当讲授刑法这一部门法时,法律专业课程的内容是需要覆盖刑法总论及刑法分论全部内容;但相关刑法总论犯罪形态、共犯形态、罪数形态这些内容由于更多涉及学理的讨论就不应安排进法律通识课程中,而刑法分论中内容也仅选取大学生常见的犯罪罪行进行基本的介绍,且不做学理上的深入学习与讨论。

3.3高职院校法律通识课程的内容应具备针对性

从对法律文本的学习,到随着法治素养的不断提升而通过行动去践行法律做到“知行合一”,这是一个从文本到实践,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依托法律通识课程来实现这一效果,课程核心内容的选取是关键。应选取与高职学生将来融入社会关系更密切的针对性较强的法律及其相关作为课程内容,在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同时也更易于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也更容易使他们产生对法律的认同感,树立起正确的法治观念。

比如,毕业后的学生绝大部分将走上工作岗位,如果在大学时期就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法律知识,在求职、工作时,他们就具备一定的法律维权意识以及寻求正确救济途径的能力来解决碰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学习,当了解到劳动法的主要原则以及一些具体规定背后的立法目的,学生们也就自然而然更认同法律并在自觉遵守法律的同时也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李曼丽,汪永銓[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1).

[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诺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9.

[3] 李姜红,林富威.高职院校法律通识教育课程现状与对策探讨[J].广西教育,2015(3).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高职院校
浅谈法治教育在中职学校的开展形式与方法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