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引领区域中学物理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探析

2021-05-28 22:38饶赛华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物理教师专业发展

[摘 要] 面对区域中学物理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与突破,笔者从“区域教育规模扩展与质量提升对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诉求”“高校引领区域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的价值分析”“高校引领区域中学物理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践”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校引领;物理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

[作者简介] 饶赛华(1974—    ),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科研、德育研究、物理教学教研、职教教研。

在区域中学物理教师队伍从老龄化向年轻化转变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师资分配失衡的现象,即老教师与新教师占比大,中年教师占比小。任其发展,会产生“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这显然不利于公平推进区域教育。借助高校资源,以发展共同体的模式,建设“内驱式可持续发展”的师资团队,有利于实现老教师与新教师的优势互补,“异质带动,同质发展”,走出中年骨干教师不足的困境。

一、区域教育规模扩展与质量提升对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诉求

(一)区域教育规模转型导致教师队伍结构严重失衡

近几年,伴随城市化建设与主城区扩张的双向推进,新城的崛起与老城的新建使居民入住率迅速攀升,学生的入学需求剧增。学校面临着扩招入学和新教师队伍培养带来的巨大挑战。学校教师队伍中,中年骨干教师严重不足,教育教学中坚力量匮乏,唯有选择建设共同体,激活内驱力,才能突破这一困境。

(二)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需要结构合理的优质师资队伍

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教育硬件上的均衡相对容易做到,而软实力的均衡往往很难短期达成,尤其是师资队伍的均衡。目前,栖霞区的16所中学,以南京市名校身份,以省内名校、实验学校的名义,以与名校合作办学的方式,全面启动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顶层设计与实践创新。而最薄弱的物理学科,在师资队伍老龄化、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的发展过程中,明显力不从心。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迅速提升教育教学中坚力量,是关键中的关键,刻不容缓。

(三)通过现代化的教师队伍,实现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随着中学智慧校园的创建,数字化实验室的配备,创客教育的普及,云端课堂的兴起,师资队伍的现代化建设迫在眉睫。传统意义上相对封闭且独立的备课、上课、批阅作业等,已无法满足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共建、共享、共创现代化教育资源成了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唯有以共同体的名义,分工协作,以主题研训为形式,以学科全域为内容,以资源与课例建设为载体,共建、共享、共创,方可实现区域中学物理教师队伍建设现代化的最终理想。

二、高校引领区域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的价值分析

(一)衔接各阶段人才培养目标,创造价值共需

针对《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明确提出了《意见》落实的近期主要目标,一是基本建成高校、中小学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二是基本确立教育教学主要环节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人才培养体制;三是基本形成多方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以政策精神反观“高校引领区域中学物理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显然我们需要实现“中学与高校育人目标”与“高校与学校在职教师专业培养目标”的衔接,创造价值共需,开辟教师培养的良性循环路径。

(二)共建共享区域教育资源,实现价值共赢

栖霞区覆盖了仙林大学城,包括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在内,地域教育资源得天独厚。其中,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专家团队在课程标准、教材研发与师范生培养的视域下,对中学课程设置、教学设计与实践、物理学科现代化教师的培养起到了引领作用,中学又为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體现出反哺价值,尤其是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的实践探索,其意义非常重大,甚至不可或缺。所以高校引领区域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建设,无论对中学还是对高校,都体现出区域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价值共赢。

(三)现代化建设区域物理教师队伍,体现价值共创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提出:“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健全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强化职前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发展的有机衔接。”全面开放、联动、协同成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局部、单向、个体化的教师培养,已无法满足信息化社会的需要。高校引领区域物理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成为区域物理教师队伍建设现代化与高校人才培养现代化的价值共创,二者一旦脱离,教师队伍建设将出现整体失衡。

三、高校引领区域中学物理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践

(一)高校引领区域中学物理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形式

以“自主、自助、自觉”为原则,以“便利、便捷、变通”为属性,以“同质合作,异质协同”为基准,以“课题研究共同体”“课例研究共同体”“命题研究共同体”为主体,整体架构共同体建设“立交桥”。

“校本研训实践(为每一所学校培养一名学科骨干,引领学校学科发展)”“二维码导学资源建设与实践”“问题串导学课堂的建构与实践”“‘一物多用驱动式复习课设计与实践”“整合式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践”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极大地满足了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高校引领中学物理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内容

再好的形式缺少对应的内容,依旧是一个空壳。在系统研读系列课改政策的背景下,面对区域中学物理教师结构严重不均衡、不协调的现状,我们可以整体分析高校与基层学校课改双向需求的优势,立足教育理念、内容和形式,以“全域”为关键词,整体架构有利于高质量建设共同体的内容板块,如“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学生学习评价手册、补充习题、实验手册、物理学科课程标准”的全域性研学与课例实践;“小学科学、综合实践、初高中物理、大学物理、前沿物理”的全域性研学与课例实践;“同年段多学科”的全域性研究与课例实践;学科与科技、社会、生活、家庭等领域的融会贯通与项目实践。破学科本位,破学段本位,破个体本位,用“统筹、统整、统领”的思路,合纵连横共同体建设的内容板块,这能有效破解区域物理教师共同体中坚力量薄弱的困境。

(三)高校引领中学物理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的载体

形式有了,内容也具备了,选择能有效将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的载体,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遴选主题,打造课例,展示课例,解说课例,同伴研讨课例,高校专家与教研、科研专家的点评、指导与引领课例,全体教师基于主题研训活动的整体反思与实践再跟进”的主题研训,成了区域中学物理教师发展共同建设的重要载体。它将教师专业发展三要素 “教师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自然契合、深度联动、彼此助力。

总之,区域物理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形式、内容与载体呈现出一致性、匹配性与发展性,这必将为全体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探索出极为有效的现代化新路径,打破传统教师专业发展“三年站稳讲台,五年成为骨干”的长期僵局。共同建设的最大优势是激发每一位教师的最大潜能,优化、共享共同体资源,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营造最理想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娟,彭希林.专业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4):7-9.

[2]张景斌,蔡春.教师教育中的合作共同体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12(1):24-27.

[3]施兆莉.外语教师专业队伍建设研究——评《外语教师团队构建研究:基于专业学习共同体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10):87.

[4]刘志乔,朱文军.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4(8):28-30.

猜你喜欢
物理教师专业发展
年轻物理教师的专业成长探究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关于高中物理新课程取向与物理教师教育的分析与探讨
以新课程为背景的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师能力素质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教学策略优化与教师实践共同体建构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