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金晶
摘 要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很多高校为落实这一根本任务对学校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把立德树人体现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把专业课程中的知识点和课程思政要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展现课程的育人功能。为提升专业课程的育人效果,以初等数论课程教学为例,从课程思政的教学切入点出发,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 課程思政 初等数论 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1.01.026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ducation. To implement this fundamental task,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rry out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work.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various disciplines, the knowledge points in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should be organically integrated together to fully show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curriculu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effect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his paper takes the teaching of elementary number theory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t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starting from the starting poi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combining with teaching practice.
Keywords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ary number theory; teaching discussion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如何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并有效地建设课程思政,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成为高校教师关注的焦点。在课程改革中,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要做好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观的塑造工作,做到在价值引领中蕴含知识提升,在知识传授中强化价值引领。[1]本文针对初等数论课程,并结合专业特点,寻找课程思政的切入点。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
初等数论作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整除理论和同余理论。之前对该课程的教学主要集中在探索教学方法,助力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知识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过多考虑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提出,为专业课教师提供了新的思路。结合教学实践,从课程思政的教学切入点出发,对数学专业如何建设好初等数论课程思政,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对相关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些帮助。
1 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效衔接起来,并把握好第一堂课
专业课教师将课程思政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塑造有着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对学生从个人品德教育、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意识等层面进行引导,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拓宽视野,坚持不懈的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抽象的概念和数学方法中蕴含的哲学思想。[2]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清知识脉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比如,同余变形法是求解同余方程的一个重要方法,本质上是依据同余的性质将同余方程做适当变形后求得其解的方法。这其中需要将方程中的整数跟同在一个剩余类中的某个恰当的元素做置换。然而每个剩余类中都含有无穷多个的元素,可能会带来同一道题目解题方法在形式上的多样性。这就需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认清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在讲授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指出解题方法的优势和劣势,同时可以引出“过程与结果”的辩证关系。[3]能得到计算结果固然值得称赞,但是运算过程却是同余变形法的核心。正如奋斗的过程和意义的重要性胜于结果。当然为了解决问题,应多积累一些解题方法,在具体问题的求解过程中综合运用,尽可能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此外,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第一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所以把握好第一堂课对教师来说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先介绍该学科的发展简史及学习该课程在大学课程乃至今后的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规划提供一个思路。让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后续的学习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4]教师要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遇到问题及时处理。
2 结合课程中的概念,融入科学家的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
在引入一些概念和方法时,可以介绍国内外相关数学家的故事。这样可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学生也可以从中学习数学家的精神。李克强总理曾强调:“基础研究没有捷径可走。要有十年磨一剑的专注精神,潜下心来把冷板凳坐热。数学则是基础研究的基础,是其他科学研究的主要工具。”这就需要科研工作者尊重科研规律,坚持严谨求实。
比如,作為解析数论起源之一的哥德巴赫猜想,吸引了国内外很多数学工作者的关注。研究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有四个途径,分别为殆素数、例外集合、小变量的三素数定理以及几乎哥德巴赫问题。我国的数学家王元、潘承洞和陈景润在殆素数中著名的“a+b”问题的推进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四十多年前,作家徐迟同志写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文,展示的是数学家陈景润在解决哥德巴赫猜想这一著名的数学难题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讴歌了陈景润在攀登科学高峰中的顽强精神。即使是数学家所走的科研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会面对很多挫折和失败。徐迟同志为了写出当代数学家真实的精神风貌,他深入科研单位,厚积薄发,从而写出如此激动人心的作品。这篇报告文学激励着很多人,让我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崇拜心理的优势,[5]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崇尚科学家们的钻研精神。在学生面对困难的时候,要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方式去面对,敢于尝试,不断探索。
3 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索过程中领悟知识内涵
当今社会急需的是富有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引导学生参与问题探究,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就需要结合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如数学竞赛题目。初等数论课程选用的教材,就有“挑战自我”部分,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对于本科生来说,开展研究工作可以先从思考和解答习题开始,培养持久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科研习惯。
比如,介绍欧拉定理和费马小定理在密码学中的应用。[6]随后设计一些趣味题目,将信息转化为简单的数字,编译后在信道中传输,再由接收方破译数字。犹如谍战剧中传播组织重要情报的地下工作者肩负着重任,确保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让学生体验把明文加密为密文,密文又如何准确无误地解密成明文的加密解密过程。让他们了解信息传输的基本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做一个敢于担当的人。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数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热门学科。技术需要不断的创新,让学生多了解一些相关学科,激发他们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热情。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目前规模较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去体会交叉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重要性。学生应该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资源创新教学手段,优化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现如今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很多便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网络平台,在平台上建课,学生通过手机客户端随时学习,有问题及时跟老师沟通。老师课前也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一学期的线上教学,教学效果良好。其实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外延到假期。面向下一个学期开设该课程的学生,提前打开学习通道,让他们对下学期的课程有个初步的了解。(下转第171页)(上接第56页)目前网络上新增了一些线上讲座,如“数学的重要性及其应用”系列公益讲座,免费为大家普及应用数学知识。有些学术讲座也从线下转为线上,本科生尽早接触和参与学术活动,了解学科前沿的一些学术动态,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在课程考核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考核理念。在平时考核方式中增加自我测评和生生互评环节,发挥学生在考核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平时接触较多,比较了解同学课后的学习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客观反映同学的学习情况。对于那些比较主动、积极挑战思考题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平时分。这样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整体情况。教师在设计试卷题目时要突出层次性,跟学生多强调努力付出才会有丰厚的回报。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学生要把功夫花在平时的学习中,依赖考前突击不可取。希望学生能脚踏实地、凭借自己的努力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取得优异的成绩。
5 结束语
总体而言,为了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专业课程的育人效果,就要将课程思政内容和专业课程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从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环节入手,设计出合理的、新颖的教学方案。当然,课程思政是一项大工程。如何提升教师自身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并深入挖掘课程中更多的思政元素以融入教学过程,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这是每个教师应当不断探索和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苏小菱,洪昀.基于层次分析评价模型的课程思政有效性评价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150-152.
[2] 梁瑛,连冬艳.高等代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高教学刊,2020(20):153-155.
[3] 杨威,陈怀琛,刘三阳,高淑萍,李兵斌.大学数学类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线性代数教学为例[J].大学教育,2020(3):77-79.
[4] 王龙,马晓玢,杨静.大数据背景下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创新探索[J].邢台学院学报,2020(35):126-129.
[5] 杨娇娇.高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19.
[6] 王丽,赵操.关于初等数论中同余理论的教学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