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旭 李新
[摘 要] 学校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围绕明理、达情、笃行三个主题建构彰显区域特色、校本特点、教师特长的品德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从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种品质、四个领域进行建构,从课前发现问题、课中榜样对照、课后行动落实三个阶段开展教学,从课程知识、活动过程、活动态度进行多元化评价。
[关键词] 榜样教育;德育;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俞旭(1977— ),男,江苏苏州人,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李新(1970— ),男,江苏苏州人,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
榜样德育课程是以榜样为价值载体,激励和引导学生自我内化,生成自我价值观念、道德人格和创新行为方式的德育课程。它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以榜样为价值载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内化榜样素养,生成自我价值观念。
一、课程理念与目标
(一)课程理念
榜样德育课程是一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塑造学生的优秀品格和培养合格公民为目标的德育课程。榜样德育课程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等。课程紧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生活问题为出发点,视学生的生活为课程资源。根据学生品格成长的规律,按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能力及情感发展水平,帮助中小学生培养应具备的基础品格,设计不同层次的体验活动,循序渐进地实施阶梯式培养方案,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
(二)课程目标
榜样德育课程结合所在区域的品格教育发展要求,在学校“发现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以塑造学生的优秀品格和培养合格公民为目标,围绕课程主题开展榜样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认识榜样人物、学习榜样人物的品质,发掘自身潜力,实现德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的设计应遵循学生道德学习的三个阶段,关注目标的层级性,在榜样学习过程中围绕明理、达情、笃行三个主题建构彰显区域特色、校本特点、教师特长的品德教育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榜样德育课程;在校园、家庭生活中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提高学生的行为表达能力。
二、课程内容选取依据
课程内容从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种品质、四个领域进行建构。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品格形成规律,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出发,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中梳理出当代中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品格,每一个素养又细化为三类品格。其中,人文底蕴细化为明礼、诚信、仁爱;科学精神细化为质疑、明辨、求真;学会学习细化为专注、主动、坚持;健康生活细化为节俭、宽容、感恩;责任担当细化为友善、守约、尽责;实践创新细化为勤劳、进取、创意。从家校、社区、国家、国际四个领域,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取具备各类品格的典型榜样。
三、课程实施及教学建议
(一)课程实施
(二)教学建议
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阶段划分为发现问题阶段、榜样对照阶段和行动落实阶段。在发现问题阶段,给予学生實证调查研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榜样对照阶段,分析和交流榜样人物及其事迹,引导学生多元评价榜样人物,能够判断其优良品质与行为习惯,并反思自己,深入认识自我;行动落实阶段是榜样德育课程的关键,该阶段注重问题情境的设置、活动环节的处理,关注学生道德行为的践行程度,在实践活动中反思德育工作成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发现问题、榜样对照和行动落实这三个阶段细化为“五一模式”,即找一找、说一说、查一查、比一比、做一做。在发现问题阶段,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的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调研工作,并能够与同学分享个人或团队的调查报告。在榜样对照阶段,通过查一查、比一比的环节,进一步增进学生对榜样的认识,在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数据收集与分析的能力,同时丰富对榜样人物的认识。在行动落实阶段,通过做一做的环节,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地践行道德教育,切实提升道德素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概念教学与实践行动相结合,发扬民主式教学,当好提升学生品德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行动,积极创新;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合理地运用学校资源、家长资源、社区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四、课程评价方式及内容
(一)评价方式
教师可采取多主体、多形式、多维度的课程评价方式,做到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发挥评价导向功能,真正做到以评价促发展。
(二)评价内容
1.对课程知识的评价。榜样德育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对自我成长、个人生活的理解与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与生活。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榜样的整体认识与学习,对良好品质的理解与践行,不停留在书面教学、简单的表面熟知;要注重从整体上引导学生认知自我,通过榜样学习,扬长避短,实现自我良好发展。对课程知识的评价,要尽量融合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
2.对活动过程的评价。活动的重要目标是体验过程、落实道德行为、深化道德教育、增加自身认识。具体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实际践行的行动力、合作交流等方面。
3.对活动态度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在课程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后的反思,如学生是否能全面认识榜样人物、客观分析榜样人物素养、认真践行所学知识;是否在活动过程中积极关注、认真探索;是否初步养成与他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是否初步形成与自己、与他人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