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红英,张洪专,徐燕
1.章丘区慢性病防治站,山东济南 250200;2.章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济南 250200
肺结核病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1]。而该类病发病初期症状表现不明显,如果1例传染性肺结核患者不治疗或不规则治疗,通常可传染10~15名健康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5%~10%的人可能会在一生中发生活动性结核病。由于校园内人员聚集,流动性较大,因此学生是肺结核病症传播的高危人群[2],学生和学校是结核病防控重点人群和重要场所。现代医疗控制中对重视肺结核病症的积极预防,并将学生作为疫病控制人群的重要对象,如此才能有效控制结核病症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促使各种疫情暴发的发生率降至最低。随着我国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及科学防治手段的有效实施,结核病控制效果显著[3]。将结核菌素(PPD)实验用于临床诊断结核病的准确率较高,因此通过分析PPD试验筛查学生肺结核结果,并在校园内积极开展结核菌感染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对3 220名入学新生PPD试验结果进行筛查分析,并针对性提出有效防控措施,现报道如下。
收集章丘区某大学入学新生3 220名学生PPD试验结果,其中女性1 942名,男性1 278名。均知悉试验内容并对协议书签署。
1.2.1 PPD试验方法 以章丘区某大学入学新生3 220名学生为筛查目标,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肺结核PPD筛查工作。由学校组织,由结核病防治机构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开展PPD试验前1周进行健康知识宣传,予以每名学生发放一张PPD试验知情同意书,并详细告知其PPD试验的重要性、目的、意义、相关禁忌证和试验期间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对应有效处理措施,由学生签字后,预检人员在PPD试验前预检期间及时收回。操作者采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取0.1 mL PPD(50 IU/mL)试剂,采用国际统一标准,于左前臂掌侧中下1/3中央部位进行消毒、皮内注射,成一小皮丘(注射部位注意不可用手抓、擦,预防感染情况的发生,同时禁止涂抹任何药物,以免对肺结核筛查结果判断造成影响)。48~72 h对学生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结果进行检查测量,以注射部位硬结的纵横径的平均毫米数记录。
1.2.2 肺结核防控措施 基于学生结核病筛查的结果,结核病防控过程中应做好以下预防措施:①积极开展学校健康宣教工作。学校需对结核病知识进行大力宣传,通过健康教育课程、结核病预防主题班会、结核病专题讲座、校内网站宣传、新媒体以及校园广播等途径,向在校师生大力宣传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等相关内容,显著提升学生对结核病的认知水平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形成健康卫生的行为规范,加强结核病的防治干预;促使其对结核病具有更加正确充分的认识,尽可能减少学生对结核病患者的歧视心理;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行为,促使其保持良好的个人和学校卫生;指导其充分了解结核病的征兆,促使学生一旦发现疑似或被确诊为肺结核者均需主动上报给学校,保证对自身病情不隐瞒、坚决不带病上课,并积极接受规范化治疗,防止形成校园内传播。②对学校环境卫生加强整治干预。有效保持学校环境卫生对结核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因此,学校需重点关注校园环境卫生清理,并安排专门人员或由班级轮流打扫卫生,确保各场所卫生、垃圾箱周围卫生以及卫生间环境保持清洁;并将图书馆、教室、学生宿舍、礼堂、餐厅等人群集中区域进行重点关注,注意及时通风换气,定期进行消毒处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确保卫生洁净;对校园环境及时做好清扫保洁工作,确保卫生死角彻底清除,并基于当地医疗机构的指导,严格完成相关场所的消毒处理。③确保各项制度真正落实。强化责任、明确职责,对现有的各项制度和预案进行改进完善,保证学生晨午检、因病缺课追踪、校内消毒等各项制度的落实执行,建议所有在校学生于每年秋季开学时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为在校师生建立个人健康档案。④对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加强管理,实现卫生部门与教育部门的良好沟通,相互协作,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结核病防控体系,对学校结核病疫情实施动态监测,并对结核病预防治疗体系进行规范完善,有利于学校早期及时发现结核病,同时可显著提升其敏感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日对传染病监测系统进行浏览观察,有助于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尽早发现学校内患有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并积极开展追踪、流行病学调查及密切接触者筛查工作,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及时切断传染源,对确诊的患者采取规范性抗结核治疗。学校要组织专门人员对晨、午检和缺课学生登记制度进行执行落实,了解每名缺课学生是否存在肺结核可疑症状,具体包括咳嗽、咳痰、发热、盗汗等,如发现上述可疑症状者,应立即告知学生、家长及学校,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排查明确诊断。
阴性反应:注射部位无硬结或硬结平均直径<5 mm。
阳性反应:注射部位硬结平均直径≥5 mm。
①一般阳性反应:硬结平均直径≥5 mm且<10 mm。
②中度阳性:硬结平均直径≥10 mm且<15 mm。
③强阳性反应:硬结平均直径≥15 mm或局部出现双圈、水泡、溃疡、淋巴管炎等任意一项者为强阳性。
①在卡介苗接种地区或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流行地区,以PPD反应≥10 mm为结核感染标准。
②PPD反应≥15 mm或局部出现双圈、水泡、溃疡、淋巴管炎等为感染强反应。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
3 220名入学新生接受PPD试验检查结果显示,PPD一般阳性检出110例,占比3.42%,中度阳性检出313例,占比9.72%,强阳性检出267例,占比8.29%。结核菌感染率为18.01%。见表1。
表1 章丘区某大学入学新生PPD筛查结果(人数)
结核病是一种呼吸系统传染病,严重威胁患者机体健康。结核病疾病特点表现为慢性、传染性强以及病程时间长等,极有可能引发疫情暴发流行的趋势[4]。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仍然较高,尤其是各个学校中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数明显上升,主要是由于学校的人群密集,班级严重超员,学生学习环境及居住环境密集型较高,教室、宿舍空气流通不畅,学生生活环境卫生状况并不理想,加上普遍施行学生寄宿制,学习进程紧凑,精神及心理压力较大,缺乏充足的运动锻炼,体质较差,机体缺乏良好的抗病能力,因此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概率较大,极易引发结核病[5]。一旦有人发生结核病,极有可能感染其他人,甚至会出现校园内传播、暴发流行,导致控制难度加大。一旦结核病在校园内暴发流行,将对正常的教学秩序以及社会发展均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学校内加强结核病的筛查和防控工作,可有效预防结核病疫情在校园内的传播和流行,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确诊、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安全及生活质量提供保障,同时有利于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6]。
目前针对结核病的临床诊断措施较多。胸部影像学具有检查便捷、及时,但特异性差等特点;结核分枝杆菌痰涂片、痰培养检查具有诊断准确性高、阳性检出率低等特点;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具有诊断快速、灵敏性高及特异性强等特点,但技术质量高,诊疗价格昂贵[7]。上述检查方法极难进行大规模结核病筛查。而PPD试验用于结核病筛查诊断,在经济、效益方面更具优势,阳性反应特别是中度阳性及强阳性反应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断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但对诊断机体是否患有结核病或病变性质无明显作用,仅可作为结核病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针对疑似患者或可疑症状者,需予以患者采用结核分枝杆菌的痰涂片、痰培养检查和胸部的影像学等检查进行肺结核确诊[8]。因此,PPD试验用于辅助学生体检或举行较大规模结核病筛查,可对肺结核进行有效诊断,通过定期开展学生肺结核筛查,可及时发现肺结核,并对结核病在学校的传播和流行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可为相关部门进一步制定学校结核病有效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学校是人群聚集的重要场所,不少学生经常出入公共场所,且很少进行定期体检或PPD试验,因而潜伏性结核感染者无法得以有效鉴别,极易成为校内结核感染扩散的重要传染源[9]。高校学生来自不同地域,且流动性较大,加上生活习惯与营养条件各有差异,因此学生机体健康状况与体检与否存在较大的差异[10]。因此,及时发现结核病传染源,并及时进行隔离与治疗,可对结核病在校园内暴发流行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研究中,3 220名入学新生接受PPD试验检查结果显示,PPD一般阳性检出110例,占比3.42%,中度阳性检出313例,占比9.72%,强阳性检出267例,占比8.29%,结核菌感染率为18.01%。对此学校要加强对单纯PPD试验强阳性者的管理和监督,定期入院进行复查,必要时在知情自愿的基础上接受预防性服药治疗。在高校的集体场所,应不断加强肺结核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做好入学新生体检工作,定期对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体检档案。保持教室、宿舍通风,要求学生不断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全体学生健康保护意识,对结核病在校园的传播可起到积极控制作用。
综上所述,学校人口基数大,流动性大,感染结核病的概率相对更高。实施PPD试验可对学校学生结核病感染情况进行有效筛查诊断。对此学校需积极开展结核病防控知识宣传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升其身体素质及抵抗力,对结核病的防控工作可起到强化作用,可有效预防结核病的发生,最大程度上降低校园内出现结核病传播或疫情暴发的风险。